灭郑为名。黎氏系我朝贡臣。请行文诘询缘由。责以大义。使逆臣知所畏忌等语。查郑姓专横已久。今复擅行废立。义当诘责。但此事虚实未审。又不知新立者系旧王何人。纵行文该国。而回文仍出郑手。谅必托辞诿卸。且一经诘责。通国皆知。即郑姓暂缓逆谋。而灭郑为名者。必将纷纷请兵。转恐难以猝应。应俟撰国将废立缘由、奏闻请封之时。然后酌其情事。慎重办理。从之。  

○又议覆、云南总督公庆复奏、审拟交贼矣长等一案。请将为首之矣长、为从之雷侯等。附和之翁丁等。酌发广东、贵州、四川、安插。余犯分别发落等语。查矣长一犯。起事投诚各缘由。久经奏明在案。自应如所拟完结。但贵州与云南连界。与伊等故土犹近。应令分发川广。交该管官严加约束。从之。  

○大学士等议覆、云南总督公庆复奏、擦哇陇头人桑阿到汛。口称三艾营官。欲点三路土兵。往攻<?犭怒>子。与阿墩子汛官借路等语。查<?犭怒>子与三艾土番仇杀。乃属外夷常事。今桑阿口称、三艾营官写信报与藏王。藏王回信。教三路出兵、往攻<?犭怒>子。窃思该土番等。皆隶西藏管辖。如果报与藏王。则颇罗鼐自应奏闻。且土目三路点兵三千余名。其势甚张。即驻藏副都统纪山、亦应闻知。而至今未具奏者。或系土番等诈谩之语。亦未可定。今该督以事属有因。派拨官兵五百名。带同土练人。添防沿边内地、紧要卡隘。分别堵御。并令副参大员、亲赴督率。办理俱属妥协。总之内地所属边境、应防各隘。均宜不时侦探。毋得容伊透越。不独阿墩子一汛。因曾经借路、为当防范也。臣等并行文郡王颇罗鼐等。令将实在情节。确探奏闻。从之。  

○戊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大学士等议覆、定边副将军额驸策凌、及扎萨克等、奏覆彻兵防守事宜。查现在军营兵五千。俱应彻回。内东三省二千。牧厂五百。又塔米尔、鄂尔昆守城、直隶山西绿旗兵一千。俱系乾隆三年到彼。应令于明春起程。其呼伦贝尔兵一千。察哈尔兵一千五百。又济尔玛台种地、宣化大同绿旗兵六百。今年始至。应令于明秋起程。至所奏防守事宜。据四部落会议。旧设卡伦。及接续卡伦之三路台站。仍令原驻台吉官员管辖外。其驻防乌里雅苏台等处之喀尔喀兵一千。系与准噶尔接界。备略地守卡探信之用。请仍派参赞贝勒、公、扎萨克台吉、统领驻劄。鄂尔昆等处驻防兵、应增五百。共一千名。酌派扎萨克官员管理驻劄。其防秋操练兵三千名。仍令于秋令。在鄂尔昆驻劄三月。喀尔喀三副将军、及众扎萨克、豫备兵一万名。仍令于游牧处。按时行围操练。派大臣查阅器械。至拨索伦乌喇齐兵、挈眷久驻之处。恐蒙古既乏米粮。又携家散处。有事调发。反多牵掣。似属未便等语。均应如所请。至巡守卡伦。乞派内地侍卫驻劄之处。查该处既尽彻内兵。请并用蒙古人。得旨、额驸策凌、喀尔喀王扎萨克等。议彻内地兵用喀尔喀兵。驻防哨探。但喀尔喀兵。断不可无总管办事之人。仍著额驸策凌督率军务。至佐领额驸、捍卫游牧。查点器械。整饬军容等事。尚需大员。仍照旧例。自京师派二员前往、更换驻防。令伊等亦得学习用兵之道。再鄂尔昆、乌里雅苏台、二处卡伦。若用喀尔喀兵驻防。伊等既离本游牧处。若不给资粮。将何所倚赖。其如何酌给之处。著军机大臣一并议奏、  

○吏部议覆、御史书山奏称、议处官员。有例无正文、而旁引比照者。请令全叙例文、毋许增删滋弊等语。查比照既非正条。引用易于两可。应如该御史所请。或用一段。或引全条。均令装叙原文。不许少有增删。如有难于比照者。另议请旨。至纂修则例衙门。引例比照。有例文不能该括者。即仿照律文小注。指实注释。使引用者、不得通融假借。从之。  

○又议覆、御史陈治滋奏、前三门内。各城经管地界。向无经制巡役。嗣后拏获赌博等案。请免司坊官处分等语。查内城地方。系提督衙门。设有兵役巡查。专责不在五城。应如所请。除相验不实、仍照例参处外。其赌博逃盗等案。准其宽免。从之。  

○刑部议覆、护山东巡抚布政使魏定国奏、东省解部赃赎、及咨追亏空赔补等项、所收补平饭银。历任未经报部。请嗣后令照正额完纳等语。查赃罚例不加耗。今所加平饭。恐有借端苛索情弊。应如所请豁除。从之。  

○己酉。训诸臣研精理学。谕、朕命翰詹科道诸臣。每日进呈经史讲义。原欲探圣贤之精蕴。为致治宁人之本。道统学术。无所不该。亦无往不贯。而两年来、诸臣条举经史。各就所见为说。而未有将宋儒性理诸书、切实敷陈。与儒先相表里者。盖近来留意词章之学者。尚不乏人。而究心理学者盖鲜。印诸臣亦有于讲章中、系以箴铭者。古人鉴槃几杖。有箴有铭。其文也。即其道也。今则以词藻相尚。不过为应制之具。是岐道与文而二之矣。总因居恒肄业。未曾于宋儒之书、沉潜往复。体之身心。以求圣贤之道。故其见于议论、止于如此。夫治统原于道统。学不正、则道不明。有宋周程张朱子。于天人性命大本大原之所在。与夫用功节目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