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在该管衙门。留心惩究。若因此而欲变更成例。别无善策。至于傅为詝条陈各款。及九卿覆议之奏。朕皆一一详阅。其原奏多属通套浮词。并无切实可行之件。九卿就事论事。亦止可如此议覆。又岂得谓有意驳诘。阻塞言路耶。又张湄奏内、有臣工奏疏。伏愿宸衷乾断之请。自古设官分职。原以佐理政务。兵农钱谷。各有专司。朕以一身而万几待理。祖宗数百年之章程。国家千百条之规制。不得不咨询于大臣。即大臣亦不得不详考典册。参酌古今。遂骤然可以见诸奏牍也。若必欲尽出一人之意。事至即断。不交廷议。无论势不可行。且于古圣人之询于四岳。咨二十二人以亮天工者。大相乖谬。狂妄如张湄等辈。不又将以朕为专任已见。而不博采众论耶。况朕于臣工章奏中。见其确有可行者。未尝不即降旨施行。亦有廷议不行。而朕谕令改正者。悉皆审理于当几。而不设成见于先事耳。九卿议驳言官之条奏。张湄即以为极口丑诋。胜于怒骂。而张湄于谨慎供职之大臣。概加以刚傲恣肆阻塞言路之名。所谓公道者安在乎。张湄为此狂瞽之奏。显系比附傅为詝。而薰染方苞造言生事欺世盗名之恶习。此风断不可长。本应加以严谴。以示惩儆。姑念言官。从宽免究。特召见本日奏事之满汉大臣。面加晓谕。咸令知之。朕见臣工条奏寻寻常事件。亦有介在可行可止之间。而该部九卿议驳者。事本微细。而被张湄苛刻之弹章。其所以致此之由。亦当自愧。然不可因此而生畏葸之心。办理公事。总以理为准。此则朕之所厚望者。  

○工部等部议覆。直隶总督孙嘉淦疏称。易州泰宁镇。南北百全、下龙华、三处。旧营房内。被雨冲坍团瓢门楼墙垣。请动项兴修。应如所请。从之。  

○丁丑。祭先师孔子。遣諴亲王允秘行礼。  

○谕大学士。近来贵州总督张广泗。陈奏地方之事甚少。亦且迟滞。若云贵州路远。则云南岂不更远于贵州。何以伊之奏事独迟。可将此旨传谕张广泗知之。  

○兵部议覆。直隶总督孙嘉淦疏请。宣化镇、设立城守一营。增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二员。马、步、守、兵四百八十名。即裁宣镇所属之靖安堡都司。并兵三十八名。止留兵六十名。设千总一员弹压。又裁镇标余丁营。每月饷银五钱之兵。一百六十名。改为城守营守兵八十名。饷银已经敷用。每兵每月。再给米三斗。尚需兵四百名。于宣镇三营内、酌拨马步兵四百名。以足四百八十名之数。其所裁之靖安堡都司一员。并余丁营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再添千把各一员。外委一员。其都司千把。驻劄城内。外委二员。内一员带兵十名。驻劄城东之响水铺。一员带兵十名。驻劄城西之沙岭堡。至向属中营之深井、鸡鸣、二堡弁兵。亦应归并城守营管辖。其靖安堡改设千总一员。尚存兵六十名。应归就近之滴水崖堡都司管辖。靖安堡所裁兵三十八名。应分拨岔道城十五名。怀来城二十三名。又怀来城营。系属专城。守备一员。难于照应。应添设把总一员。应如所请。从之。  

○戊寅。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己卯。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奉皇太后幸重华宫。  

○甘肃巡抚元展成疏报。巩昌府属之岷州、屯耕民户开垦马华仓、业力山、二处久荒山地。共七顷八十亩有奇。照例升科。  

○庚辰。上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礼部尚书三泰、户部尚书任兰枝、进讲论语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一章。讲毕。上宣御论曰。仁者之能好人。夫人而知之矣。至于仁者之能恶人。则人或未之知也。是以圣人以之训人焉。夫有情之人。孰无好恶。然率好恶之良。虽愚夫愚妇。亦有得其正。而极好恶之量。即大贤大智。鲜能复其初。故好人而非沦于徇物之私。恶人而非同于嫉世之偏。是之谓能好能恶。子夏之叹夫子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可见仁者之能好能恶。虽樊迟之贤。尚有未窥其领要者。世之人。但以得众容物。为尽仁之量者。其见岂不浅哉。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刑部侍郎岱奇。刑部尚书史贻直。进讲书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二典三谟。皆论政之经。而提其要则莫过于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二语。盖视德与政为二者。莫不谓德为体而政为用。有内外之分焉。惟其分而为二。是物我之念生。而其爱物之政。究非体天之德也。夫圣人视德与政皆一体之事。本天良而修德。而不见其修之为我也。率天德而施政。而不见其施之及民也。德即政。政即德。而天下岂尚有不养之民哉。故府修事和。黎民于变。胥天下养民之政。皆圣帝明王。惟精惟一。执两用中之德所流出也。岂后世崇尚功利。敷扬声教者。所可同日而语哉。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仁心为质。善政宜民。圣训精详。独阐圣功王道之本。臣等不胜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