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俱留原任。杨炳不必在南书房行走。  

○又谕、汪漋所奏考试新进士时。应令其将本处当行之事。各据所见。明白陈奏。王大臣等议、以<?历心>科考试进士。具有成式。无庸更张。朕思古来帝王为治。不弃刍荛。况伊等既成进士。皆系读书之人。于地方利弊。或有确见。亦未可定。今年考试进士。仍照旧例出题。若伊等有愿将地方事件敷陈者。准其据实条奏。阅卷大臣等。择其言有可采者。进呈朕览。  

○以故喀尔喀札萨克头等台吉彦达博第嗣子罗卜藏端多普袭职。  

○予故黑龙江将军乌里布。及额外副都统图尔赛、祭葬如例。  

○己亥。旌表守正被戕广西博白县民朱继熺女朱氏。  

○庚子。遣官祭关帝庙。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向来列祖实录圣训。告成之后。皆藏之金匮石室。廷臣罕得见者。朕思列祖圣训。谟烈昭垂。不独贻谋于子孙。亦且示训于臣庶。自应刊刻颁示。俾人人知所法守。今朕次第敬览。皇祖皇考五朝实录圣训。应将阅过之圣训。陆续交与武英殿。敬谨刊刻。  

○命重农务本、谕王大臣等。昔者虞廷咨牧。食哉惟时。而百揆奋庸之后。即命弃以播时百谷。礼乐兵刑。皆在所后。良以食为民天。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耕九余三。虽遇荒年。民无菜色。今天下土地不为不广。民人不为不众。以今之民。耕今之地。使皆尽力焉。则储蓄有备。水旱无虞。乃民之逐末者多。而地之弃置者亦或有之。纵云从事耕耘。而黍高稻下之宜。水耨火耕之异。南人尚多不谙。北民率置不讲。此非牧民者之责。抑谁之责欤。今之督抚、于地方命盗等案。或官方吏治。兵制夷情。能尽其心者有之。其以身为之倡。课百姓以农桑本务者谁耶。得无与虞廷命官之意相左乎。朕欲驱天下之民。使皆尽力南亩。而其责则在督抚牧令。必身先化导。毋欲速以不达。毋繁扰而滋事。将使逐末者渐少。奢靡者知戒。蓄积者知劝。督抚以此定牧令之短长。朕即以此课督抚之优劣。至北五省之民。于耕耘之术。更为疎略。是以一谷不登。即资赈济。斯岂久安长治之道。其应如何劝戒百姓。或延访南人之习农者、以教导之。牧令有能劝民垦种。一岁得谷若何。三岁所储若何。视其多寡为激劝。非奇贪异酷。极昏极庸者。毋轻率劾去。使久于其任。则与民相亲。而劝课有成。将见俗返醇朴。家有盖藏。然后礼乐刑政之教。可渐以讲习。著该部即会同九卿、详悉定议以闻。  

○又谕、农桑为致治之本。我皇祖圣祖仁皇帝。尝绘耕织图、以示劝农德意。皇考世宗宪皇帝。屡下劝农之诏。亲耕耤田。率先天下。所以敦本计而即田功。意至厚也。朕思为耒耜。教树艺。皆始于上古之圣人。其播种之方。耕耨之节。与夫备旱驱蝗之术。散见经籍。至详且备。后世农家者流。其说亦各有可取。所当荟萃成书。颁布中外。庶三农九谷。各得其宜。望杏瞻蒲。无失其候。著南书房翰林、同武英殿翰林、编纂进呈。  

○予故銮仪卫銮仪使路振扬祭葬如例。  

○辛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昨考试翰林詹事官员。以为君难为臣不易命题。虽各就所见、敷衍成文。朕爰就其文字、以定优劣。至难与不易立言之本意。原有轻重。伊等尚未见及。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此以见为君甚难。为臣亦不易耳。盖为君者、以一人立乎万民之上。宗社之安危。民生之休戚系焉。崇尚宽大、则启废弛之渐。稍事振作、则长苛刻之风。言路不开。则耳目壅蔽。将欲达聪明目。而无稽之言、勿询之谋、驰骛并进。不惟不足以集思广益。且足以淆乱是非。即以理折之。论者且谓其厌弃群言。不能容纳。稽之史册。比比而是。试思尧舜在上。都俞一堂。尚曰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夫面谩腹诽。乃人臣莫大之罪。唐虞之朝。岂容有此。以圣人之为君。又岂忍逆诈亿不信。为是过当之言。抑且谆谆致诫于庶顽谗说、巧言令色孔壬。当必非无为而发。即此一端。为君之难。概可知矣。至为臣者。夙夜靖共。奉公忧国。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苟非鞠躬尽瘁。求所以称股肱心膂之任。殚分猷宣力之能。不足以尽为臣之道。故曰不易。然较之为君。究未至若彼其难也。譬之饮食曰不饱。则未及餍饫而已。曰饥。则穷饿困馁、不止于不能果腹矣。此立言轻重之分。而读书者不可以不察。传曰。言岂一端而已。固各有当也。又曰。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朕所见如此。聊宣示诸臣、并众翰林知之。  

○礼部议覆、奉天府府丞王河疏称、长宁县裁文武生童。俱附永吉州应试。其长宁应进文武生各二名旧额。应请并入永吉州额取数内。凡遇岁科两试。取进文童各四名。武童各四名。应如所请。从之。  

○云南平彝县土县丞海藏珍以老病告替。以其子海岑袭职。  

○永陵总管伊奇禄以老病乞休。允之。  

○壬寅。上诣奉先殿行礼。  

○兵部议覆、山东巡抚法敏疏称、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