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张廷玉不当滥邀。朕知伊二人素不相协。且汉人中有配享大臣。亦足为臣工之劝。是以未经允行。及上年许令张廷玉休致。伊即奏请面见。汲汲以配享为请。求一言为券。朕即允其请。及其谢恩不至。经大学士九卿议停其配享。朕以皇考成命早颁。仍曲示保全。未允廷议。在张廷玉即不知朕心。信朕不及。而朕之始终加恩。不欲停罢配享。初未尝有丝毫成见。已可共白矣。乃张廷玉受千载难遇之恩。而毫不知感。靦然自居老臣。朕西巡时。伊随众送驾。乃加恩免罪后初次面朕也。伊亦未曾叩首道傍。且毫无惶悚激切之意。仍在皇城内、与留京总理王大臣同列。海子接驾亦然。是皆众人所共见者。及陛辞之日。朕仍赐令召见。意以伊以老臣去国。自必有嘉谟谠论。规益朕躬。合于临别赠言之义。而无一语及于国家正事。古人居江湖而忧廊庙者。固如是乎。且奏称去冬谢恩不至。曾令伊子将缘由告知奏事太监。未为转奏。近日奏事太监。有敢以大臣陈奏之言。壅蔽遗漏而不为转奏者乎。皇考临御以至朕躬。能容此等奏事太监乎。此在外人或未尽知。张廷玉在军机处行走数十年。宁不知之。而欲以此委过于不足比数之小臣。大臣居心。岂当出此乎。及遇皇长子之丧。甫过初祭。即奏回南。于君臣大义。及平日师傅恩谊。恝然不以动心。其意不过以志愿已遂。更无可图。惟以归荣故乡为急。人臣如此存心。于国家无几微系属依恋。国家安赖有此臣也。夫遭皇长子之丧。迫不及待。欲归故里。在张廷玉则为悖于大义。在朕视之。仍属小节。朕非因小节而督责去位之大臣。然于小节如此。又安望其临大事而能竭力致身乎。在张廷玉老迈归田。岂更望其出力。而我大清国亿万斯年。君臣一体。休戚相维之谊。所关甚大。不可不剀切明示。以正名教之大闲。且张廷玉去志。本不始于今日。当有讷亲时。伊即屡在伊前怂恿代奏。讷亲不敢明为奏请。而时时流露其意。彼时张廷玉尚未龙钟。岂一二年亦不能待。而营营思退者。盖自揣志不能逞。门生亲戚之素相厚者。不能遂其推荐扶植之私。所积赀产。又已足赡身家。是以伊十余年来。仅以旅进旅退。容默保位为得计。及一一获满所愿。辄图远引。朕向之曲示优容者。则以皇考所贻。即古器亦加珍惜。何况旧臣。然亦以其原无大过耳。今既获戾种种。实乃得罪皇考。无可复加原宥。适因伍龄安之奏。阅配享功臣名单。益见其不可滥邀。是乃天理昭彰。不容幸窃非分。朕虽欲屈公议以全初念。亦有所不能也。况配享大典。不但酬庸。实以示劝。在朕初无成心。鄂尔泰、张廷玉、同奉配享之诏。鄂尔泰在生时。朕屡降旨训饬。较之张廷玉尚为严切。此亦在廷所共知者。然以大节不亏。始终克全。自应叨荣勿替。而张廷玉居心行事如此。若仍令滥膺侑食。诚不足以服公论。不足为天下后世臣工之劝。即朕亦何以仰对皇考在天之灵。著照大学士九卿所议。罢其配享。至朕于张廷玉已格外加恩。所议革去大学士职衔之处。仍著宽免。并将前后情节。详谕内外臣工知之。  

○军机大臣等议覆、镇海将军赵宏恩奏称。明春豫备安墩随护兵。请照康熙四十四年之例。镇江兵。自清江浦起、分十墩。每墩拨兵四十名等语。查御舟经行处。沿河两岸。自应派拨兵弁护送。惟是安墩设队。更换随行。期于前后联络。足供使役而已。该将军所请每墩四十名之数。未免过多。或酌派一二十名。或十数名。亦属可行。应令会同总督黄廷桂、妥商定议。再江宁、杭州、俱有驻防。自宜画一办理。从之。  

○豁免安徽贵池、石埭、合肥、寿州、凤台、宿州、凤阳、临淮、怀远、定远、虹县、灵璧、阜阳、颍上、霍邱、毫州、泗州、盱眙、五河、滁州、全椒、来安、和州等二十三州县。并庐州、凤阳、凤中、长淮、宿州、泗州、滁州等七卫。乾隆十四年分水灾银、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两零。米、一千三百八十四石零。麦、五十四石零。豆、五十二石。  

○丙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据四川总督策楞奏到、军需案内。核减南路运粮乌拉。应赔银三万五百余两。并将办理不善之抚藩、及总理台员等。开列名单。著落分股追赔一摺。朕思从前南路各站。供运粮石乌拉已用价采买。而脚价之外。又添给草乾。较之雇运。为数转致浮多。自应照例核减。但念彼时实因明正土司等处乌拉短少。雇觅维难。曾给奏明采买办运。尚非有可雇觅而故为糜费者比。况倒毙乌拉。本属该员等经理无方。原价自难亏项。至于长途往来输挽。草乾在所必需。若照雇运之例一并核减。该员等赔补。未免竭蹷。著将议赔草乾等项银一万二千余两。俱从宽免其赔补。该部即遵谕行。  

○丁酉。谕、从前遇有公中佐领缺出。将大臣等一并带领引见。雍正年间。奉皇考谕旨。大臣等交派事件繁多。无暇详细办理佐领事务。不若仍简放章京等员。于事有益。若不得其人。再带领大臣引见。因此、凡遇公中佐领缺出。并不带领大臣。只拣选官员引见补放。此等办理。殊未喻降旨之意。从前以大臣无暇办理佐领事务者。特指任事繁多之大臣言之耳。并未云所有大臣等俱不可兼管佐领。况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