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冬十月。壬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颁乾隆十四年时宪书。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谕大金川所调满洲兵五千名。自京起程前赴军营。经王大臣等定议。请于所过省分。豫备车辆马匹。按照分定程站。逐程料理前进。但沿途须有大员督办。始为妥协。直隶著派总督那苏图。河南著派巡抚硕色。西安著派布政使武柱。但武柱一人恐料理不能周到。著将军博第协同妥办。各于分站之处驻劄。往来照料弹压。既可无误军行亦得就近办理地方事务。俟末起兵丁经过后。各行回任。该部即速传谕知之。  

○又谕、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讷亲身为大学士。从前在京时。不过于军机奏到、随常办理。从未向朕奏及、逆酋猖獗如此、将来作何了局、欲请身往视师。彼时傅恒即曾陈奏、愿效前驱。朕以封疆大吏自能办理。不必特遣大臣。即应派往。傅恒亦不可居讷亲之先。未经俞允。及经略需人。因以付之讷亲。朕意以伊平日受朕如许厚恩。自知奋勉。乃起程之时。全不踊跃。彼其意以为、军前调集大兵。指期克捷。胜则引为己功。即不胜、亦可奉身而退。至朕用人颜面所关。国家军旅之重。皆所不计。其隐衷已不可问。及至军营。张广泗、方观望不前。而伊复茫无成算。措置乖方。朕待之两月之久。而所奏到、乃请建碉与贼共险。不思以士卒攻讨之力。转使建碉资寇。是其第一谋画。既已贻笑众人矣。自是始有申饬之旨。然犹日夜望其成功。而乃身图安逸。并未亲履戎行竟敢奏称、军士夤夜向碉放枪。伊在营中望见火光等语。经朕督饬。始行前进而近所奏阿利山之役。我兵屡次退回因伊等在彼未至大奔及伊等回营。我兵数十人即各鸟兽散。将领不复相顾。观此情形。是众未奔而伊等辄已先退。又何怪士卒之望风溃散。以受恩之满洲大臣。经略重务。偾事至此。尚何地可以自容乎。至前后摺奏。于所奉谕旨紧要情节。概不切实明白回奏。惟以浮词架空了事。竟有全未覆奏者。即同事之军前大臣等。经朕再三传谕。终不令其陈奏一字。朕因其久无就绪。不得已传谕询问。示以欲召回京。本欲激之使知愧奋。或有奏功之日。正以召之者促之。乃伊一得此旨。如获更生。即置军务于度外。托言有面奏情形、亟欲回京。试思有何不能言之情形。而必待面奏乎。此不过思家耳。以讷亲平日之心思智虑。且事朕十有三年。若谓任其经略无方。辄行退避。竟不重治其罪。将视朕为何如主。伊非不虑及此。而敢于遽请回京者。众人能知其故乎。伊之意中。明知不称任使。朕必重治其罪。然治罪亦不过如庆复之革职家居。转得优游自逸。为嗣续计。向来赏赉丰厚。尽足自娱。而金川之役。傅恒必自请督师。朕亦必以此任相属。而彼地险碉林立。攻取维艰。即傅恒亦未必遽能奏绩。不过与伊相等。即能成功。亦博恒之福命所有。与伊无所加损。如其不成。朕又必重治傅恒之罪。而眷念旧臣。伊必且复用。是治罪之条。乃伊所豫料。即奉到前旨。亦无所悔惧。惟此旨洞鉴其肺腑。伊当俯首无辞。始悔其蓄谋之大谬耳。此正朕向所谓小聪明是大糊涂也。不如此、不足成其为讷亲。而众人之不能见及。即其逊于讷亲之处。是朕从前任用讷亲。原未为误也。何言之。今若不能烛照其隐微。治彼以罪而心犹不服。则是终为所误耳。朕临御群臣。尝有能肆其欺蔽而不察者乎。至所称回京面奏情形。不知以经略亲信之大臣。摺奏中何事不可备陈。如汉文不能尽者。则用满文。满文不能尽者。则用汉文。何虑朕之不能详阅耶。前已传旨、令缮摺交与富成赍回。著再行传谕。令伊一一据实明白具奏。不得因见朕此旨。但以认罪负恩奉职无状浮词塞责。朕向因人才难得。欲栽培成就。得一二社稷之臣。为国家任事。此朕本意。即用讷亲为经略。无非欲满洲大臣历练戎旅。缓急足恃。朕已屡经宣示。岂有军旅重事。敢于尝试耶。以朕平时之推心任用。讷亲即办事详慎。操守洁清。举不足言。使伊果于此等军机重务。能调度得宜。殚忠竭力。俾斯役早竣。纾朕西顾之忧。即令纳贿行私。此亦小过。何妨曲成。今讷亲负国负恩。一至于此。实非朕意所及料。亦岂国宪所可容。若以向日加恩之故。骩法曲宥。将来何以用人。是以降旨将伊革职、发往北路军营效力赎罪。此伊自作之孽。而非朕以喜怒为赏罚。即皇祖皇考在天之灵。皆所默鉴。今诸王文武大臣、合词奏请将讷亲交部治罪。于法本无可逭。但须俟伊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