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亦应如所请、将永吉州吏目裁汰。改设宁古塔巡检一员。永吉州学正、改为宁古塔学正。印钤均咨礼部换给。又称、伯都讷地方入册居民。仅三百余户。其分驻州同、应裁。另设巡检一员等语。应如所请办理。其伯都讷巡检印记。亦咨礼部换给。至所称伯都讷地方、旗民交涉命盗案件。交该副都统办理。咨报将军衙门。其一切钱谷、并文武生童事务。令同知办理详报。至大计之年。同知以下等官。俱由该将军办理具题等语。亦均如所请行。从之。  

○癸亥。上御洞明堂。勾到奉天、陕西、情实罪犯。停决奉天斩犯一人。绞犯一人。陕西斩犯五人。绞犯二人。余四十六人予勾。  

○谕内阁、刑部、朕因各省侵贪案件累累。意欲惩一儆百。以息贪风。大学士及该部。并未详查立法本意。盖悬度朕意、止于恶侵。而不知朕意、实在于惩贪。夫侵盗之与贪婪。似乎有间。而不知服官守职者。孰无畏惧之心。不敢先亏库帑。至于藐视国课。恣意侵渔。则下此之苞苴鱼肉。更复何所顾忌。必致朘民自润。贻害无穷。故天下庸有贪而不侵者。必无侵而不贪者。严侵盗、正以惩贪婪。此整纲敕法之要道也。及至再三降旨。晓谕。令大学士、九卿等。详悉酌议。于秋审时、应情实者、入于情实。乃今陕西省勾到情实案内。即有李铭盘、吴浩、丁棻、三案。此又矫枉过正。惟旨是从。而三案未必皆当勾决也。此中亦有必无可贷者。但今当定议之始。向来因陋就简。常入缓决之人。即以情实正法。所谓不教而杀。朕不为也。著于法外施仁。暂行停勾。再予一年之限。或尚能悔悟完项。自赎其罪。以邀宽典。如仍复玩视国法。必予勾以正其罪。朕用法从无假借。而必准情酌理。允协厥中。以归至当。著通行各督抚、共悉此意。  

○谕、军机大臣等、朕曾记忆从前顾琮面奏、湖河地亩。伊任内办理。有未令升科者。盖一经升科。则遇水旱之年。势必查勘赈恤。所奏如此。其意以此等地亩。升科之后。转难料理。今日完颜伟所奏、亦与顾琮之意略同。朕思湖河地亩。若不令开垦升科。则附近居民。安插何处。使之资生糊口。若遇水旱之年。因未升科而不加赈恤。此等穷民。又作何料理。完颜伟所奏、此间已议矣。著传谕顾琮、令其将从前陈奏未详之处。并未令升科之田亩。系何地方。逐一详悉具奏。  

○又谕、据常安奏称、浙省严州府属建德、淳安、寿昌、桐庐、四县。并严州一所。近时牛疫流行。民力艰窘。请照乾隆五年之例。饬令地方官。查明牛疫人户。每只借银三两。于次年麦熟、秋收后。分作两次徵完。共需银三千六百余两。于司库公项内借给等语。此奏、著交顾琮、令其查明办理。寻奏、请照乾隆五年借给牛本之例。动支司库银两。照各地方牛疫之轻重。定借银之多寡。并按各户所种田数。少者借银一二两。多者借银二三两。俟来岁麦秋两熟后归款。报闻。  

○铸给云贵督标中军副将关防。从总督张允随请也。  

○甲子。上幸静宜园。驻跸。  

○乙丑上以皇太后圣躬违和。诣皇太后宫问安。视药。  

○是日、宿慈宁宫。  

○丙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是日、视药三次。至辛未皆如之。上还宫。  

○谕、河南被灾州县、归陈二属之商邱等一十六州县。加赈口粮。银谷兼赈。每石例给银五钱。朕念归陈二属。系积歉之区。谷价未免昂贵。贫民买食。不无拮据。著加恩增给银一钱。俾得糊口有资。均沾实惠。  

○谕军机大臣等、蛮贼盘踞山箐。专恃战碉。以为巢穴。前据张广泗奏、班滚将如郎旧碉修住。姜错大旧碉烧坏。仍在旧处、新修大碉七座等语。其大金川各路进兵情形。亦称贼碉险峻。枪炮难施。攻一碉、不啻攻一城等语。去年班滚之案。庆复等所奏、何尝不称拆毁碉楼。毋使复筑等语。未逾年而班滚复出矣。且复筑碉楼矣。则是去年所云善后之图何在。贼人负固走险。习俗难移。每当攻克贼巢。虽云焚毁碉楼。使之无所凭藉。其平居栖止。但可依岩傍壑。盖设平房。而不能扼其吭而据其要。终不能禁止其不为。必致仍复恃险滋事。则此两番办理。俱属虚糜。其如何革除旧俗。设法稽查。使不敢修设碉楼之处。应传谕该督、令其留意办理。毋复如前之所为。再据张广泗所奏、添设重兵。分防要地。拟增兵七千名。十年之后。渐议裁减等语。从前所议设屯置卫。本以据险扼要。联络声势。使之有所畏惮。不致恃险建碉。生心滋扰。而量置屯守。转饷无多。事可经久。若增兵七千名。则每年需二十余万之饷。虽较之两番进剿。糜费至二百余万。十年馈运。仅亦相等。如果确有成效。可保其久远宁谧。岂不甚善。否则裁彻之余。复生事端。势不能置之不顾。分防久戍。未便议裁。则经费所关。不更多于此乎。此亦不可不熟筹于事始。其应否增兵。分布要害。如该督所议。或应建设屯卫。或应照前谕、归西藏王子管辖。及驻藏大臣董率。如何方合机宜。张广泗身历岩疆。措置较为亲切。必能统计全蜀形势。为善后长策。适因意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