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能和衷共济。妄行渎奏。且过甚其词。均属不合。福敏、应降三级调用。有加一级抵销。仍降二级调用。孙嘉淦、应降一级调用。有加一级抵销。免其降调。得旨。福敏、从宽免其调用。孙嘉淦、免其降调。  

○丁卯。训饬司衡诸臣。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国家制科取士。为主司者。务宜矢公矢慎。藻鉴不爽。以襄盛典。乃正副考官。容有各任己见。不能和衷。去取之间。互相争执。遂有庸格而滥充中额。佳文而反遭摈弃。夫衡文之道。公则生明。似此各怀成见。各挟私意。已失鉴空衡平之义。更何以表率房考。使之虚心甄别。铢两悉称乎。且分校者取舍未当。尚藉主考搜阅落卷。以补缺失。至于主考刚愎自用。致使去取不得其平。咎将谁归。兹当乡试伊迩。凡有衡文之责者。各宜一洗积习。无负任使。至于三场取士。斟酌华实。定制已为尽善。士子若果知古知今。二三场尽足发抒才调。至头场经义。本代圣贤以立言。自当循循矩矱。先民是程。非四子六经、濂洛关闽之粹言。不可阑入。前蒙皇考世宗宪皇帝特降谕旨。以清真雅正为主。诚以肤浮者、非有物之言。而诡异者、非立诚之旨。文品人品。恒相表里。雅郑之分。淄渑之别。办之不可不精也。司衡者、尤宜留心区择。以得真才实学之士。朕实有厚望焉。  

○又谕、朕御极以来。日理万几。早夜孜孜。惟恐政事稍有旷废。屡颁谕旨。训诫臣工。务期百度具举。无稽留淹滞之弊。以副朕励精求治之心。近因天气炎暑。闻八旗六部大臣。惟恐朕躬烦劳。欲将当奏之事。择其紧要者奏闻。引见之人。择其紧要者引见。其余则俟之秋凉之后。此则不知朕心者。朕办理天下事务。寒暑有所不避。岂肯自图晏安。况批阅奏牍。引见官僚。亦不至过于劳瘁。即彼引见之人。虽受暂时之热。而得早被录用。谅亦不以为苦。嗣后可照常奏事、引见。不必有意减少。即通行传谕知之。  

○命署大同镇总兵官南天祥、原任总兵官冶大雄、来京陛见。  

○吏部议、礼部侍郎兼知贡举励宗万、于夫役越墙。不行查参。及御史参奏。系吏部查取职名。复将伊失察之处。推诿外场。咨部查议。尤属不合。应降二级留任。其御史都隆额等、参奏礼部摺内。不加详察。以过甚之词。形之章奏。亦属不合。应罚俸六个月。从之。  

○山东巡抚岳浚奏、奉旨修葺尧陵庙宇。因备稽史传。俱称尧陵在濮州境内。东平一陵。实属沿误。应移东平尧陵估计重建工料。改建濮州尧陵。礼部寻议、按吕氏春秋、两汉志、水经注、文献通考、尧陵在曹濮之间无疑。考之一统志所载。亦俱相符。其所以祀尧于东平州者。缘自金末河决。旧迹无存。至明洪武间。始于东平葺陵建庙。应令该地方官确勘濮州城东南六十里谷林旧址。详加料估。动项兴修。仍于陵前设尧母灵台词。配以中山夫人。悉如旧制。逢祭告大典。遣官行礼。其东平一陵。令有司以时展祀。下部议行。  

○戊辰。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本年四月间。江南徐州府萧县地方。因上游祝家水口溃决。黄水漫溢。以致萧邑民田被淹。南北约长四十余里。东西二十余里。二麦未收。秋禾亦被淹浸。穷民失业。朕心深为轸念。著该督抚委员确查。速行赈济。毋令灾民失所。其积水作何宣洩之处。会同河道总督、速议办理。毋得稽迟。  

○又谕、各省学政。俱已赏给养廉。资其用度。惟云南旧有文武新生、馈送贽仪数金之例。足敷公署之用。相沿已久。是以未曾议及养廉。朕思新进寒士。即措办数金。仍属拮据。此项应行禁止。其学政养廉。著每年另赏银四千两。于司库铜息内照数支给。永著为例。  

○先是、正黄旗汉军都统多罗贝勒允禧奏、从前八旗人心淳厚。风俗诚实。治理甚易。今因条奏渐多。更正渐繁。于从前所议事件。有独出已见者。有将繁冗事件、作为纲领者。有应行事件、故意从中阻隔者。又有于事不实、而滥行指陈者。彼时条陈具奏。议者但视目前可行。即议覆奉行。既行之后。违碍之处甚多。不能行之经久。怀私之徒。藉端滋事。后人将前人过失查考。自以为能。副印官员将正印官员瑕疵检出。所有应办事务。反至耽搁。事涉多旗。此处行文于彼。彼处行文于此。互相推诿。又有部院兼管事务。本旗推诿部院。部院推诿本旗。行之既久。弊端丛生。似此等者。八旗甚多。汉军尤甚。请将从前条奏一切事件。业经降旨交大臣等详核具奏。或出派官员。令其查明。或令臣渐次查明具奏。如此、则旗务无繁琐劳苦之处。而大臣官员等、亦得奉行成例矣。命允禧会同八旗大臣、议奏画一。寻即遵旨会议。由雍正元年至十三年。所有臣等条奏之处。议覆查看一切事件。此内照原奏办理事件。遵新例应行事件。再部院各营应办事件。除俱造入册外。臣等于雍正年间。合旧例酌量。将其有实益者、应行事一百七十五件。详定录写汉册。作为定例。永远奉行。再行之日后。不获实效。前后互相搀杂。反致繁乱。事有不便、即不行者。共七十八件。亦录写汉册。请旨裁革。将所奏黄册。著交上谕馆。作为定例。所议之事。造刻满汉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