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留三年。至沿海兼有棚民州县,准其三年俸满即升;若止系沿海而无棚民、或有棚民而非沿海之缺,亦请照台湾例,三年称职,加衔再留三年升转」。俱应如所请』。从之。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

  九月二十七日(庚辰),户部等衙门议覆:『福建总督高其倬疏奏:「台湾府所属四县,查得台湾一县之人原有家眷。其凤山、诸罗、彰化三县之人系新经迁处,全无妻室;是以户口不滋,地多旷土。就臣浅昧之见,若令全不搬眷,固非民愿;若一概搬眷,岁增日益,又将有人满之患:均非长策。请嗣后住台人民,其贸易、雇工及无业之人全无田地,一概不准搬眷往台;若实在耕食之人,令呈明地方官,查有垦种之田并有房庐者,即行给照,令其搬往安插。至佃户之中,有住台经五年而业主又肯具结保留者,准其给照搬眷。其余一概不准」等语。查台湾远隔重洋,实称要地。旧例:闽、粤人民往台垦种者,所有妻眷,一概不许携带;止许只身在台,而全家仍住本籍。盖在台虽为游民,而在本籍则皆土著。今若令其搬眷成家,是使伊等弃内地现在之田庐、营台地新迁之产业,在民间徒滋烦扰,非国家向来立法之初意。应将高其倬所请,毋庸议』。得旨:『九卿所议是。台湾人民携带家口应行与否,历来众论不一。朕令高其倬到闽后,详慎酌量,定议具奏。今高其倬所奏亦胸无定见,而为此游移迁就之词。古人云:「利不什,不变法;害不什,不变制」。着仍照旧例行,待朕再加酌量』。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一。

  冬十月初六日(戊子),谕吏部:『台湾远隔海洋,向来学政交与台湾道兼管。朕思道员管理地方之事又兼学政,未免稍繁。应将学政交与派往巡察之汉御史管理,永着为例』。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二。

  十一月初五日(丁巳),谕内阁:『浙闽总督高其倬办理两省之事,才力少不及;李卫着授为浙江总督,管巡抚事。从前鄂海、杨琳为总督时,因不能兼摄两省之事,是以曾用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孔毓珣为广西总督;总之,酌量时势,因人而施也。今李卫亦照此为浙江总督,不为浙江定例』。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三。

  十二月初九日(庚寅),调福建台湾总兵官陈伦炯为广东高雷廉总兵官、江西南赣总兵官王郡为福建台湾总兵官。

  二十一日(壬寅),福建陆路提督丁士杰缘事革职,调浙江提督石云倬为福建陆路提督。

  --以上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雍正六年(戊申)春正月十一日(壬戌),调云南巡抚朱网为福建巡抚、福建巡抚常赍为云南巡抚。

  二十七日(戊寅),升福建台湾道吴昌祚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以上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五。

  二月初五日(丙戌),谕内阁:『据广东总督孔毓珣奏称:「龙门协副将景慧奉该管总兵官调取考验,渡海遭风漂没;又该协右营把总谢廷彦轮值冬季游巡,带领兵丁泛海,亦被风漂没」等语。闻之深为悯恻!查康熙五十二年内,福建台湾、广东碣石有海洋遭风伤损官兵之事;蒙圣祖仁皇帝特颁谕旨,令地方大吏加以恩恤,并令嗣后通行。但向来未曾分别官兵,详着为例;恐地方官奉行不力,或至日久废弛,亦未可定。朕思海洋危险之地,凡官弁、兵丁,若因公事差委遭风受困者,当照军功加恩;倘有不幸至于身故者,当照阵亡之例优恤。再漕运船只,在大江、黄河危险之处遭风漂没者,亦系因公,情实可悯!又如黄河下埽之人办理工程,不惜身命:均当比照军前之例,定以恩恤之条。着九卿分别详细定议具奏』。寻议:『嗣后沿海省分,因公差委之官并兵丁与领运弁丁、黄河下埽之人,凡于海洋、大江、黄河遭风没水幸获生全者,照军功保守在事有功之例加恩。其或漂没身故者,官员不论职衔大小,俱照军功阵亡例,以现在职任分别赠恤;外委官员及马步兵丁、旗丁等,亦照军功阵亡例,分别给与祭葬银两。其无亲属者,诸督、抚给银,委官致祭。再,滨海岛屿并内江运河,如有奉文差委官弁、兵丁、工役人等遭险受困及漂没者,令该地方官确查分晰具题,照例予恤。至奉调考验之官弁、兵丁,其予恤之处,照军功例各减一等;头舵、水手人等被淹身故者,照军功二等例』。从之。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六。

  夏五月二十八日(戊寅),升福建澎湖副将吕瑞麟为福建海坛总兵官。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九。

  六月初七日(丙戌),调福建福州将军蔡良为广东广州将军、广东广州将军石礼哈为福建福州将军。

  --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七十。

  冬十月十五日(壬辰),调陕西甘肃巡抚刘世明为福建巡抚。

  二十日(丁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