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58-明清徽商资料选编-明--第107页

建亭,均偕族人襄助。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1102 叶上林,字启文,(清婺源)朗湖人。贡生。赋性恂谨,中年贸易岭南,家渐裕。自持俭约,遇善举则慷慨不少吝。杰坑朗湖新岭以西云庵永丰桥,皆独立修造。他如捐建祠宇、恤灾户、施棺木、造义渡,纷纷义举,至今称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1103 余源开,字碧泉,(清婺源)沱川人。五品衔。少家贫,长服贾渐裕。兄窘迫,悉以祖遗产畀之。有侄飘流海外,出重赀访归,资其生计。支祠毁坏,捐金营葺。文社废弛,输田振兴。里东韦石岭欹仄难行,独力修平,并置租煮茗济渴。他如创义祭,建石桥及考棚、城垣均输助襄成。郡守马额以“见义勇为”。享所八十有五,大学士曹有“齿德俱尊”之赠。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1104 滕昌檀,字仲煌,太学生,(清乾隆婺源)方邱人。心存利济,惟日孜孜。居乡倡首输赀置田,备修河桥,行之二十余年,至今保固。经商之景德镇,设同仁局、施棺裒,并置义冢。先是,议建新安会馆,部署难其人,众推檀,檀竭力筹画。阅十二载,竣事,奉朱子入祠。
    光绪《婺源县志》卷32《人物 义行》
1105 詹隆梓,字怜望,(婺源)庐源人。国学生。随父营昌江瓷务,事必禀承周详,勤谨侍继母,克供甘旨。与弟揖皓首怡怡。尝经理新安书院,量入为出,介然不苟。道光年间,景镇荐饥,董办捐赈事宜,宪大称其能。浮梁东西道及本里河岸倾圮,捐赀造成坦途。修葺高奢石堰,首捐巨赀,数劝众输助襄成。弟楫,字汝舟,国学生。贾襄垣,助造南关大路,捐四百余金,人谓“二难济美”。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106 洪德税,字尚微,(清初 婺源)轮溪人。性仁厚,急人之患,即倾赀不惜。客京口,见江流风飙,折楫摧舟,慨然捐数百金,买田三十亩,糈渡江拯溺者,名救生渡,刻石金山纪其事。六合城圮,捐千余金浚筑,六合之人德焉。又以清华孔道,夏月水涨,舟渡为艰,欲建石桥便行旅,会疾革未及举。子益善承父志,鸠工董役,凡历三岁,费逾二千金无吝色。贫称贷者不责偿,父遗券百余纸,人称是父是子云。
    光绪《婺源县志》卷31《人物 义行》
索引:
224 270 271 347 351 356 357 396 416 438 499 516
51852055556256771575976579796710121022
1031 1041 1151 1164 1248 1343
第五节 扶孤恤贫等“义举”
1107 汪大浚,号仰源,(明休宁)斯干人。尝商于徐之沛。济急周乏,贫不责偿。以庶出,拮据成家。举财产之盈余,悉听嫡母公之弟。由成均,除山西盐幕,委比逋课三千余金,备鞫情苦。大声曰:“官以恤民,而忍毙贫民命乎!”即将沛所积著尽以代偿,鹾使闻而贤之。
    康熙《休宁县志》卷六《人物 笃行》
1108 汪大浚,号仰源,休宁斯干人,庶出也。以善贾起家,举财产归嫡母,以公之弟。后由成均,除山西盐幕,委比逋课三千余金,大浚鞠其情苦,叹曰:“官以恤民,而忍毙贫民命乎!”即举家所积著尽以代偿。鹾使闻而贤之,因询其子何业,遂以子伟文录呈,大为称赏。后退居林下,少有辄施予,临终检负券数十纸,付之一炬。
    康熙《徽州府志》卷15《尚义》
1109 公讳星,字惟玉,号一石。少攻举子业,有声,一再试勿售,遂弃帖括,佐父廷行公为三湘七泽游,服勤左右。事继母、庶母尤以孝称。至平生捐粟焚券诸善行,未易枚举。其最著者则协造岩镇水口浮图及凤山台事,尤为不朽之迹。……公生弘治壬子,殁嘉靖乙卯。
    《新安张氏续修宗谱》
1110 (李廷芳,字懋声,号冲源,明嘉靖万历间婺源人)遂卜居金陵,握奇赢杂驵侩中,范身轨物,遇事持大体,不规规于小利,故同侪往来者,惮其严正,而服其练达,有先辈典型,称为冲源先生。家日益起,声日益著。与留都诸缙绅游,皆以行谊相推重。……每遇故旧之贫,量材贷之,俾治生,不较子利,故一时藉以起家者不可缕举。耻博好施名,而大义所迫,至捐重金不惜,小而馈遗周恤,凡所往来,未尝少失,都人士皆啧啧焉。其有称贷不能偿者,虽不显为焚券,竟置勿问,计数千金,有长者风。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 仲父光禄寺署丞冲源先生行状》
1111 汪光晃,(明)歙人,以服贾致裕。专务利济,族中茕苦者,计月给粟。设茶汤以待行李,制棉絮以给无衣,施医药以治病人,设义馆以教无力延师者,岁费凡数百金。又每岁施棺,行之数十年,所费以万计。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112 君名奇相,号方山,自幼豪宕卓越,好善乐施。缵世业贾安潜之巨镇,资用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