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赴阙;又不愿,即具奏听旨,当赐玺书招聘。高上之士多隐于卒伍、工隶、仆厕之类,或身自犯刑责,以逃世离俗,令延纳招聘,一无所问,仰并以名闻。《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案:《宋史·选举志》云:补道职,元丰三年,始差官考试,以《道德经》、《灵宝度人经》、《南华真经》等命题,仍试斋醮科仪祝读。政和间,即州、县学别置斋授道徒。蔡攸上《诸州选试道职法》,其业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提学司访求精通道经者,不问已命、未仕,皆审验以闻。其业儒而能慕从道教者听。每路於见任官内,选有学术者二人为傒官,分诣诸州检察教习。《内经》、《道德经》置博士,《圣济经》兼讲。道徒升贡,悉如文士。初入官,补志士道职,赐褐服,艺能高出其徒者,得推恩。道徒术业精退,州守贰有考课殿最罪法。《玉海》卷六十三:政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诏刊正《内经》。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诏以《内经》考其常,以《天元玉册》极其变。

  5、辛未,资政殿大学士、知陈州邓洵武奏乞选择《道藏经》数十部,先次镂板,颁之州郡,道录院看详,取旨施行;又乞禁士庶妇女辄入僧寺,诏令吏部申明行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案:“邓洵武”毕《通鉴》作“邓洵仁”,今考诸书,无邓洵仁知陈州事。《宋史·宰辅表》云:政和三年四月癸巳,邓洵仁自尚书右丞以通议大夫、资政殿学士出知亳州,寻落职。《东都事略》云:洵武,知河南府,进资政学士,召为中太一宫使,拜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入为佑神观使兼侍读。除保大军节度使。政和六年,拜知枢密事,迁特进。则此时洵武已累迁数官矣。而《长编》是年十月壬辰有资政殿学士、知陈州陈洵仁奏云云。似此邓洵武或係陈洵仁之误也。《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经籍考》:《神仙家》。《宋三朝国史志》曰:班《志·艺文道家》之外,复列《神仙》在《方技》中。东汉后,道教始著,而真仙经诰别出焉。唐开元中,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总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厥后乱离,或至亡缺。宋朝再遣官校定,事具《道释志》。尝求其书,得七千馀卷,命徐铉等雠校,去其重,裁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大中祥符中,命王钦若等照旧目刊补,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真部》一千四百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又撰篇目上献,赐名曰《宝文统录》。又云,《宋三朝志》九十七部六百二十五卷,《宋两朝志》四百一十三部,《宋四朝志》二十部。)

  6、己卯,御笔:“诸州、军神霄玉清万寿宫仰本路提举,漕臣于囗元缺。州、军并县、镇选择寄居宫观年六十以下通判以上人一员,申尚书省就差管勾本宫,专切检察本宫事务。”(《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案:《宋史·职官志》云:旧制,六十以上知州资序人,本部长官体量,精神不致昏昧堪釐务者,许差一任;兼用执政官陈乞者,加一任。)

  (新昌陈谟辑注)

 

卷三十八
 
  徽宗

  △重和元年(戊戌,一一一八)

  1、九月(案:《四史朔闰考》:九月係庚辰朔。) 丙戌,太学、辟雍各差通《内经》、《庄子》、《列子》二人为博士。(《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案:《宋史?本纪》并云《道德经》,此当脱去。毕氏《续通鉴》“《内经》”下亦有“《道德经》”三字。陈氏《通鉴》:政和三年闰正月,立道学,从林灵素之言也。寻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列》博士二员。)

  2、庚寅,颁《御注老子》,刻石神霄宫。《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案:“刻石”二字原误倒,今据《十朝纲要》改正。《十朝纲要》又云:寻以《御注道德经》等入《道藏》。《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经籍考》云:老子《道德经》二卷。晁氏曰:以诸家本参校,其不同者近二百字,互有得失,乙者五字,注者五十五字,涂者三十八字,其间徽宗《御注》最异。诸本云:“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能易之。”而《御注》作:“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诸本云:“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御注》作:“恬淡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也,不可得志於天下者,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居上则以丧礼处之。”其不同如此,又云:《御注老子》二卷。晁氏曰:徽宗御撰,或曰郑居中视草,未详。

  3、壬寅,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视中大夫林灵素,金门羽客、通元冲妙先生、视中奉大夫张虚白,(案:“中奉”毕《通鉴》误作“见奉。”) 特授本品真官,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