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2-编年

16-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黄以周-第278页

安抚事。原注:云:大观三年六月八日,泸南安抚司奏请乃四月十九日指挥,此时奏请,或诏下而未移欤?今姑辑以存此。)
5、壬午,臣僚上言:“伏以方田之制,即《周官》土均之法也。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盖所以均之,非所以增之也。访闻京西南路将方田十等并作五等,又欲以河南府比附轻重。地有肥瘠,田有等差,则赋有轻重,岂可一概比附而增之也?况诏书方田之意,止欲均其税赋。今乃於额外增添,多至数倍,至今民间词诉不绝,渐至逃移,非经久之策。所有今来张徽言建议,乞不施行。”诏依,(案:《宋史石公弼传》:公弼谓:“徽言掊克重敛,民何以堪?”诏罢之。) 仍以徽言送吏部与合入差遣。(《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八。案:《文献通考》卷五载: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极多,不下百数,乃至均税,不过十等。第一等虽出十分之税,地土肥壤,尚以为轻;第十等只均一分,多是瘠卤,出税虽少,犹以为重。若不入等而依条只收柴蒿钱,每顷不过百钱至五百。既收人等,但可耕之地便有一分之税,其间下色之地与柴蒿之地不相远,乃一例每亩均税一分,上轻下重,故人户不无词诉。欲乞依条据土色分外,只将第十等之地再分上、中、下三等,折亩均数,谓如第十等地每十亩合折第一等一亩,即第十等内上等依元数,中等以十五亩,下等以二十亩折地亩之类是也。”诏诸路行其法。)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以何执中为左仆射。太学生陈朝老上书言:“陛下即位以来,五命相矣:有若韩忠彦之庸懦,曾布之污赃,赵挺之之蠢愚,蔡京之跋扈。今复相执中,何为者耶?是犹以蚊负山也。”案:《宋史·本纪》:辛巳,以何执中为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毕《通鉴》朝老上书在庚寅日。《通鉴续编》云:执中一意谨事蔡京,遂代为首相。陈朝老诣阙上书曰:“陛下知蔡京之奸,解其相印,天下之人鼓舞,有若更生。及相执中,中外黯然失望。执中虽不敢肆为非法,若蔡京之蠹国害民,然碌碌常质,初无过人。天下败坏至此,如人一身脏腑受沴已深,岂庸庸之医所能起乎!执中夤缘攀附,致位二府,亦以大幸。遽俾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报。《宋史何执中传》: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执中与蔡京并相,凡营立皆豫议,略无所建明。及张商英为相,恶其出己上,与郑居中合挤之。
1、七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甲辰朔。甲寅,复安化军节度副使张商英为通议大夫,提举玉局观。《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一。)
1、八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癸酉朔。) 丁亥,诏:“马政近经分拨所降指挥不相照应,今后应缘马事,可依崇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指挥,并隶枢密院。”(《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八。案:《宋史兵志》十二云:元丰六年,手诏枢密院:“牧马重事,宜得左右近臣以总其政。令枢密院都承旨张诚一、副承旨张山甫经度制置,权不隶尚书驾部及太仆寺。有当自朝廷处分者,枢密院主之。”又云:熙宁中,诏旧属群牧司者,专隶太仆寺,直达枢密院,不由尚书省及驾部。至崇宁中,始诏如元丰旧制。)
2、己丑,诏:“学校法度已见完备,惟在奉行,可令诸路提举学事司检察州县,如稍有懈弛及辄有妄议,按劾以闻,当议重责。”(《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六。)
1、九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壬寅朔。庚戌,诏:“广南东路英、连等六州铸钱院只铸夹锡并小平钱,更不兼铸当十钱。”《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
1、十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壬申朔。) 庚寅,引进使、耀州观察使、带御器械、专切提点陕西等路解盐王仲千言:“契勘解盐旧法,岁收盐三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五席一百八十斤为额。昨自措置后来,大观二年种收新盐三十八万一千五百八十八席二十二斤,并大观三年种收三十五万三百九十四席一百七十一斤,连并二年,敷过旧额。欲乞先次通行西京、河阳、汝州,仍每岁更支盐三万席,通见支陕西等路盐数共二十三万席为额,候将来种收大段增广别具奏,乞通展旧法解盐地分。”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夏六月至冬十月不雨,江、淮大旱。案:毕《通鉴》云:是岁,江、淮、荆、浙、福建大旱,秦、凤、阶、成饥,发粟振之,蠲其赋。《东都事略·黄葆光传》:他日,因入对,徽宗以旱乾为忧。葆光退而上疏曰:“陛下德足以感人,而忧勤祗慄,检身致治,无所不至,而不能感召和气,此臣之所以不能无疑也。臣尝仰观天意,俯察人言,旁考古今,君臣相与之际,求其所以致阴阳之变者。然后喟然曰,人君有屈己逮下之心,而人臣无柔顺报上之意者,能致阴阳之变;人君有慈惠恻怛之心,而人臣无柔顺钦承之意者,能致阴阳之变。陛下恭俭敦朴,以先天下。师臣蔡京侈大过制,非所以明君臣之分;陛下以绍述为心,京所行乃背元丰之法。陛下随宜损益,追崇先烈,京强悍自专,不肯上承德意。兼太宰郑居中、少宰余深依违畏避,不能任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