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定王适程试高下异论,隐辄有申请,上烦朝廷与夺,益见其取与不协公论,不能称职也。隐为御史三年,无所建明,为司业经年,职事乖失如此。已试不效,徒累名器。伏乞量其所能,与一外官,盖教化之地,非所宜处。」
  监察御史上官均言:「臣窃以为京师太学,多士之所聚,风化之渊源,实系四方之观法。为之官师、长贰者,必得行谊端修、经术该通之士,然后为称。臣窃见国子司业黄隐自官庠序,将及一年,考其行则倨傲自任,倾邪无常,论其学则暗于经术,不烛义理。每至考试诸生,不与祭酒、博士会议,任意取舍高下,不协觽心。其于讲说经法,惟务妄率私见。或躐等升补要官亲戚,以为荣进之计。谤语喧腾,至为匿名诗曲以暴其事。学徒纵弛,骜佚无节,而隐备官长贰,曾不察禁。自朝廷兴建三舍以来,学规弛废,取舍失平,未有如今日者也。夫师儒之任,以行谊为本,经术为辅。苟倾侧浅陋,无一可取,则何以厌服学者之心,耸四方之观听,以副朝廷崇銟名教之意?臣乞罢隐学职,量其所长,与合入差遣,择端修该通之士,以贰庠序,庶几渊源澄清,多士信服。」
  又言:「臣昨具疏论奏国子司业黄隐为人倾侧浅陋,取舍升补,不参公论,行谊经术,不足以厌服学者之心,乞罢职任,以协觽议,至今未蒙施行。臣闻为国之基,莫重养士,养士之源,实出于太学。自非德谊、学术闳深端厚,素信于士大夫者,不足充长贰之职,以师表士类。自隐初除学职,觽论嚣嚣,已不厌服。及既就官,讲学考校之际,不能推考义理,与博士等协心论议,专以区区私见,排诋王安石经义。安石自为宰辅,更张政事,诚有不善,至于□酣六经,贯通理致,学者归向,固非一日,非假势位贵显,然后论说行于天下。其于解经,虽未能尽得圣人之意,然比诸儒注疏之说,浅深有间矣,岂隐肤陋所能通晓,此中外士大夫之所共知也。又朝廷昨来指挥,止禁学者不得援引字说,其于三经新义,实许与注疏并行。而隐学无所主,任意颇僻,便以为朝廷尽斥安石之学,肆言排诋,无所顾忌,妄倡私说,取笑学者。又自来差补学职,多用觽荐,至于考校等第,皆与正、录、博士会议,然后补定。而隐傍卖祭酒,下蔑官属,专率己见,及谄附要官,进补其亲戚,以为进身之计,妄指博士考校议论不同,以为侵官,意欲擅揽取舍之权,以逞其欲。学舍沸腾,至为匿名诗曲,嘲诮百端。夫京师太学,风化渊源,实系搢绅之观法,而隐学术浅陋,取舍不公,怨讟嘲笑,流播四方。若终使居位,何以劝率士类,厌服中外之论?臣窃思之,隐备官太学,近在辇毂,所以敢不畏公议,陵骜长属者,诚以齳附贵近,恃其阴为之地,言者不能摇动。臣前日之言所以未蒙施行者,窃意有论议之臣过为游说,以惑圣听。愿出臣章疏,询于大庭,则是非善恶必有不可揜者。乞陛下采择论议之最多者,断而行之,以厌中外之心。」
  又言:「臣两具奏论国子司业黄隐为人倾邪,学术浅陋,取舍生员、升补学职,不参公论,专务趋附权要,以为自进之计,乞行罢免,以协觽心,至今未蒙施行。此皆臣愚才驽位下,言不足以信于朝廷,致陛下疑于去邪而未果行也。臣闻古者爵人于朝,刑人于市者,盖与觽共之,而不任一人之私论也。自陛下临御以来,黜陟非一,而天下之人皆诵陛下之至圣,仰陛下之至明者,以合觽人之公论也。今司业黄隐学术浅陋,为人倾邪,升补不当,趋附权势,皆有实状。自学舍生徒以及朝之士大夫,莫不共知,怨讟嘲笑,播满中外。夫见弃于公论而未加明黜,此臣之所以拳拳论奏至于再三者,迫于公论之不可以已也。夫学者之渊源,四方之观法,实在太学。为之长贰者,倾邪浅陋,至于如此,何以表率士类,居风化首善之地?愿陛下博采公论,早行罢免,以副觽心。」奏讫不行。(二年八月十二日,黄隐乃自司业改鸿胪少卿。刘挚十一月四日自中丞迁左丞,其论黄隐不得实月日,姑附十月末。)
  注  释
  【一】此十月二十一日乙巳又降诏「一」原作「二」。按:元佑元年十月乙酉朔,乙巳为二十一日,故改。
  【二】近用一二执政「一二」,阁本作「二三」。
  【三】勾当京西排岸司「司」原作「使」,据上文李焘注改。
  【四】而执政台谏互相结托「托」原作「讦」,据阁本改。
  【五】一人名宗实昭成太子之第二子据本书卷一九五嘉佑六年闰八月壬辰条、卷二五七熙宁七年十月戊辰条及宋史卷二四五昭成太子元僖传、濮王允让传载,仁宗晚年,宫中尝养二子,一名宗实,濮安懿王允让之第十三子;一名宗保,昭成太子之孙。疑此处有误。
  【六】又曰「又」原作「有」,据阁本、活字本改。
  【七】又诏工部检计修旧尚书省为贡院「诏」原作「计」,据阁本、活字本改。
  【八】年二十即仕于州县为吏「仕」原作「任」,据阁本及西台集卷六欧阳叔弼传改。
  【九】议者曰「曰」原作「因」,据同上书改。
  【一○】苏辙原作「苏轼」,据本书卷三八六元佑元年八月辛亥条改。
  【一一】荆湖南路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