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成就。窃缘当今政事,所该最广、所系最重者,莫如差役。又四方人情事体,轻重参差不等,尤在审行裁度,立定逐路条法,庶几民力□裕,可以经久无弊。臣窃见昨来役局所立条约,行下州、郡,前后不同,是致郡县官吏视听荧惑,无所遵守,盖缘当时讲究不熟,施行太遽所致。又况役事所该最广,所系最重,其役局官吏往往只候诸路文字齐足,便行立定;其诸路转运司,多不用心亲访州、县事体,至有遣人到京听探役局官吏意旨,窃恐所上役书,不能周尽民间利害。只如当时役局所辟属官,既缘才选,必能深知役事,自合候役书成日,方别与差遣;如属官张籂到局未数月,便除京东转运判官,臣窃恐役局官属,只籍此历涉为进用阶渐,无意熟究利害,成经久大法,不足以上副陛下恤民之意。臣闻治天下之术,在得民心,而民之所重,在财与力,财力有余则给足,而知德上之赐,财力急迫则穷乏,而有乖怨之心。今日差役实天下财力之所系,民心恩怨之所聚,立法不可不谨也。朝廷昨来所以罢役钱而复差役者,以前日之法为未便也。则今日制法,尤须委曲讲究,使民间所出财力□裕于往时,而使天下之民耕田凿井,佚居饱食,仰戴陛下之德泽,实万世亡穷之利,岂特一时之便哉!臣窃闻熙宁中王安石秉政,当时所议法令,不务详讲利害,惟以速成,自任偏说为意,官吏稍有议论,指为沮毁。新法行之纔二十年,民间以为非便,陛下临御,废罢前日之法,十已八九。臣以为制天下之法者,当因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心者,当收天下之论议,然后利害详悉,无偏蔽迂泥之患。臣欲乞候役书成日,且送侍从官、尚书侍郎及台谏官以上,各限一月看详,如有所见不同,即具本末申都省,三省参定可否奏上,然后颁行,所贵曲尽利害,永远可行。若只据役局官吏详定,便以行下,窃恐讲究不尽,难以持久。法行之后,虽许内外臣僚旋行申明,又虑冲改纷纭【二六】,岁月未可遽定,非所以重朝廷法令之意。事体至重,诚当今之急务,惟陛下为天下计,留意而加察焉。(张籂除京东运判官,在七月戊辰。因以均章附此月末。)
  注  释
  【一】岂可不令专达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五五乞令六曹长官专达札子作「岂不可令专达」。
  【二】一如朝廷判下臣民所上文字「判」,同上书作「降」。
  【三】今欲应尚书省事旧有条例「省」字原脱,据阁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五四上官均奏乞尚书省事类分轻重某事关尚书某事关二丞某事关仆射进呈白札子补。
  【四】苏辙八月十七日论奏「十七日」,阁本作「十一日」。
  【五】今户部所请收天下诸帐「所」字原脱,据阁本、栾城集卷三九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补。
  【六】臣博采觽语「语」,栾城集卷三八再论青苗状作「论」。
  【七】分给士伍「分」,同上书作「廪」。
  【八】未尝有缺「缺」原作「少」,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九】请改新还旧栾城集卷三八乞放市易欠钱状无「改」字。
  【一○】共计一千二百二十六万余贯同上书作「共计一千二百六十七万贯」。
  【一一】即今诸场务见在「今」原作「令」,据同上书及文义改。
  【一二】若将见欠三百贯以下人户除放「三百贯」,同上书作「二百贯」,按上下文亦以「二百贯」为是。
  【一三】共欠钱八十三万余贯同上书作「八十二万余贯」。
  【一四】共放二万五千三百五十五户同上书作「共放二万五千三百五十三户」。
  【一五】而国家每岁得失六千贯「得失」,同上书作「得钱」。
  【一六】于见欠钱数中十分有九之一同上书作「于见欠钱都数中止十分之二」。
  【一七】不过催得六千贯而已「六千贯」原作「六十贯」,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八】不可胜计「胜」原作「深」,据同上书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市易务改。
  【一九】具官员等第保明闻奏「具」原作「其」,据同上书改。
  【二○】能还足本钱同上书「能」上均有「仅」字。
  【二一】三年四月末「三年」,上引长编纪事本末作「二年」。
  【二二】今诸曹寺监钱物悉收归户部「曹」原作「路」,据阁本及参考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户部条改。
  【二三】翰林学士承旨邓温伯言「学士」下原衍「兼」字,据阁本、活字本删。
  【二四】虽有才不能善治「才」,阁本作「虞」,义优。
  【二五】详定俟监司之请而后裁正「正」原作「止」,据阁本改。
  【二六】又虑冲改纷纭「虑」原作「复」,据阁本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八十四
卷三百八十四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元年八月丁亥尽是月辛卯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十四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元年(丙寅,1086)
  全  文
  八月丁亥,刑部言宝文阁待制章衡知真定府,衡以罪落职,法当检举。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