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近差跬步,远失千里。今皇帝陛下新临大宝,德性高明,太皇太后同断万机,圣谟光大。初发号令,不可不谨,斯乃治乱之岐涂,安危之所分也。当以切要为先,以琐细为后。
  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壅而不下达,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明主忧勤,宵夜旰食,而下无所诉,公私两困,盗贼已繁。犹赖上帝垂休,岁不大饥,祖宗贻谋,人无异志。不然者天下之势可不为之寒心乎【一七】!此皆罪在髃臣,愚民无知,往往怨归先帝,此臣所以日夜愤痛,焦心泣血,不顾死亡,思有开发于朝廷者也。
  臣愚以为今日所宜先者,莫若明下诏书,广开言路,不以有官无官之人,应有知朝廷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仍颁下诸路州、军,于所在要闹处出牓晓示,在京则于鼓院、检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皆不得取责副本,强有抑退。其百姓无产业人,虑有奸诈,责保知在【一八】,奏取指挥,放令逐便。然后望陛下以听政之暇,略赐省览。其义理精当者,即施行其言而显擢其人;其次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其狂愚鄙陋无可采取者,报闻罢去,亦不加罪。如此,则嘉言日进,髃情无隐,陛下虽深居九重,四海之事如指诸掌【一九】,举措施为,惟陛下所欲,斯乃治安之源,太平之基也。陛下若以臣言为可取,伏乞决自圣意,下学士院草诏书施行。髃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也。(按光录云:神宗崩,光请入临,人骇其来,知其必用。此诬辞也。程颢劝光入临,据邵伯温辨诬,余则据光集并杂传及行状、神道碑。)
  注  释
  【一】又乞太岁本命四立日节酒乐「乐」,阁本及治迹统类卷一八宣仁垂帘圣政均作「药」。下同。
  【二】烧香为名访之上引治迹统类「烧」上有「以」字。
  【三】皇太后遣人于睿思殿求得之同上书「皇」上有「至是」二字。
  【四】凡行在服御宝器「行」字原脱,据阁本及王铚默记卷中补。
  【五】恩意笃备「恩意」,长编纪事本末卷八一神宗圣德作「恩义」。
  【六】至两宫遣人趣之「至」字原脱,据阁本、治迹统类卷一二神宗圣政、宋史全文卷一二下及上引长编纪事本末补。
  【七】法三代上引长编纪事本末作「追法三代」,治迹统类作「取法三代」。
  【八】去壬人而国是定「壬」原作「王」,据阁本、活字本改。
  【九】陈州钤辖令晏宋会要帝系五之六「钤」上有「兵马」二字。
  【一○】内臣分诣诸神祠「祠」原作「祀」,据阁本及治迹统类卷一八宣仁垂帘圣政改。
  【一一】三日已上四拜「日」,宋会要仪制一之一三作「月」。
  【一二】应台赐者并门赐「台」,上引宋会要及宋史卷一一七礼志均作「銽」。
  【一三】为成德横海等军节度使「使」字原脱,据阁本补。
  【一四】欲乞并与三次赦恩例儙而收□宋会要职官七六之一八「与」下有「依」字。又「例」作「理」。
  【一五】臣竭诚以献者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四六乞开言路札子「者」作「替」。
  【一六】夫道犹岐路「道」字原脱,据治迹统类卷一八、宋史纪事本末卷四三元佑更化及上引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补。
  【一七】不然者天下之势可不为之寒心乎「者」,上引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三哲宗皇帝求直言均作「则」。
  【一八】责保知在同上书「责」上有「则」字。
  【一九】四海之事如指诸掌「事」原作「内」,据阁本及上引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长编纪事本末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五十四
卷三百五十四
  起讫时间 起神宗元丰八年四月丙寅尽是月丙戌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四
  帝  号 宋神宗
  年  号 元丰八年(乙丑,1085)
  全  文
  夏四月丙寅,上初御紫宸殿,宰臣以下奏事,诸司犹未许对。
  丁卯,大理卿王孝先等言狱空。诏付秘书省,仍令学士院降诏奖谕。
  戊辰,封上乳母窦氏为安康郡夫人。
  己巳,诏:「再试进士及诸科武举人,罢今年御试。内应直赴殿试者,以前举省试等第名次编排,在今来正奏名之下,不曾赴省试者,即与正奏名进士同场别号试策一道。」
  中书省勘会诸路官得替或已授别任,因监司奏乞勒留在前任及发遣赴旧任与见任官同催欠负者,今来赦书指挥,百姓欠负者,例各蠲减。诏并令放罢,内有见在任及发遣而本任未有新授官者,并许还本任。(编录册八年四月六日圣旨。)
  庚午,尚书省言:「河东路经略使吕惠卿言:『河东勇敢以三百人为额,七路止二百人【一】,请给微薄,应募者少。臣昨任鄜延路经略使日,奏请增三等请受,借支省马给与七分草料,于延州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