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肯革面。臣愚以谓陛下诚能洞见髃臣情伪,操利害以驭之,则人孰敢为邪?但朝廷之人莫敢为邪,即风俗立变,何忧纪纲不立?如唐太宗时,裴矩尚肯为正谏,况其素不为邪者乎?」上追咎西边事,以为唐太宗时固无此。安石曰:「臣自接侍清光以来,陛下固未尝许韩绛以智略,一旦举一方之事属之,则边事自宜如此。」上曰:「朝廷固未尝令其如此。绛失本指皆出于意外。」安石曰:「陛下许其便宜节制诸路,则其如此固其理也。边事已往,固无所及。臣愚以谓陛下忧勤觽事,可谓至矣。然事兼于德,德兼于道。陛下诚能明道以御觽,则不待忧劳而事自治;如其不能,则虽复忧劳未能使事事皆治也。陛下诚能讨论帝王之道,垂拱无为。观髃臣之情伪以道揆而应之,则孰敢为欺?人莫敢为欺则天下已治矣!臣敢不且黾勉从事【一七】?若但如今日,恐无补圣治也。」此段依日录载此,朱史乃于责韩绛后便附见,且删去「臣敢不黾勉从事,若但如今日,恐无补圣治」等语,盖失事实矣,今改之。陈瓘尊尧集边机门论云云,并附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又五月二十日【一八】,又二十六日,又六月十二日;又五年正月九日,又六月二十七日,皆合参考。
  辛亥,诏以季秋择日,有事于明堂。
  诏大宗正司自今宗室率府率【一九】遭父母丧及嫡孙承重,并解官行服;又诏宗室遇岁节罢遣姨戋上西京、汝州诸坟,遣本宫殿侍者听之。从李德刍请也。
  先是,判亳州富弼四上章乞解使相,不许,又乞给假就西京养疾,未报。会青苗狱起,弼因不敢言,及朝廷有案后收坐指挥,弼知免劾,乃复乞养疾西京。是日诏与弼假。弼四上章乞罢使相,据札子。许给假就西京养疾,实录在五月十八日,误也,今从会要及王安石日录。
  壬子,诏:闻恩冀莫雄沧州、永静信安保定干宁军自夏灾伤,其令转运副使王广廉、提点刑狱孔嗣宗分行体量,未经检放秋税,各以分数蠲除,仍发广惠仓粟赈济饥民。
  是月,诏废新衣库,其官物拨赴仪鸾司等处。
  注  释
  【一】河东都转运使原作「河东转运司」,据宋史卷三三○张景宪传补改。
  【二】张景宪「景」原作「京」,据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九,宋史卷三三○张景宪传、卷四八六夏国传,西夏书事卷二三改。
  【三】育前辞检正原脱「育前辞」三字,据长编纪事本末卷六三王安石毁去正臣补。
  【四】皆当及此阁本、活字本均同。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及」作「反」,似较优。
  【五】则近臣以上岂不足此辈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六三司条例司、治迹统类卷三○及宋史卷一九二兵志「足」均作「及」。
  【六】又臣愿择其乡闾云云至上以为然「又」原作「文」,据阁本改。「至」字原脱,按文义及上下例,应有一「至」字,因补。
  【七】权发两浙运副阁本、活字本均同。「权发」下疑脱「遣」字。
  【八】赵焑「焑」原作「禹」,据阁本及活字本改。
  【九】并从违制论「论」字原脱,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七○役法补。
  【一○】闻得人役钱事诚是人情便活字本同,阁本「闻」作「问」。
  【一一】勘会「会」原作「曾」,据阁本及活字本改。
  【一二】非时升降户等「等」原作「第」,据阁本、活字本及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改。
  【一三】副都总管「都」字原脱,据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三六、宋史卷二九○张玉传补。
  【一四】□达阁本、活字本均同。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三六作「韦达」。
  【一五】则特与放一料「料」原作「科」,据阁本改。
  【一六】何也「何」字原脱,据宋会要食货六五之六补。
  【一七】臣敢不且黾勉从事下文小字引文无「且」字,此疑衍。
  【一八】又五月二十日按上文及本书卷二二九熙宁五年正月己丑条注,「五月」上均有「四年」二字。
  【一九】率府率下一「率」字,宋会要帝系四之二五作「副率」,宋史卷一五神宗纪、续通鉴卷六八均作「副率以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四
  起讫时间 起神宗熙宁四年六月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四
  帝  号 宋神宗
  年  号 熙宁四年(辛亥,1071)
  全  文
  六月甲寅朔,宰臣王安石为明堂大礼使,枢密使文彦博为礼仪使,参知政事冯京为仪仗使,枢密副使□充为卤簿使,参知政事王珪为桥道顿递使。
  枢密使兼髃牧制置使文彦博言:「髃牧之官,近制不许兼领他职。今河北监牧使、都官郎中周革【一】兼提点刑狱,非制也,乞罢兼领之命。」从之。
  是日,王安石为上言杨绘不宜在言职,且曰:「臣事陛下即有罪,大臣、近臣理无肯蔽覆者,不必得一杨绘乃察臣所为。但如绘者使在言路,四方宣力奉法之臣,更疑畏沮坏,政令何由成?古人为国皆约七年五年必为政于天下,其施行有次第可必故也。今朝廷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