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长史一人,司马二人,皆六百石。并领鲜卑。客赐质子,岁时胡市马。续汉志补注 案:此属乌桓校尉。
护羌校尉,〔一九五〕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王莽乱,遂罢。时班彪议,〔一九六〕宜复其官,以理冤结。帝从之,以牛邯为护羌校尉都,〔一九七〕于陇西令居县。后汉书光武纪注
拥节。长史、司马二人,皆六百石。续汉志补注 案:此属护羌校尉。「史」字下亦当有「一人」二字。
戊己,中央,〔一九八〕镇抚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己焉。后汉书明帝纪注、西域传注 案:戊己校尉不见于续汉志。
西域都护,武皇帝始开通西域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国,置使者、校尉以领护之。宣帝神雀三年,改曰都护,秩二千石。平帝时省都护,令戊己(都护)〔校尉〕领之。〔一九九〕太平御览职官部
马曰羁,牛曰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文选难蜀父老注
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其次朝廷,案:「廷」当作「侯」。〔二00〕在九卿下;其次侍祠侯;其次下土小国侯,案:续汉书志无此句。似当云「无土关内侯」。以肺腑亲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师,亦随时朝见,是为隈诸侯。案:「隈」当作「猥」。后汉书和帝纪注、邓禹传注
皇后父兄,率为特进侯,朝会位次三公。故章帝启马太后曰:「汉典: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其功臣四姓为朝侯、侍祠侯,皆在卿校下。通典职官
天子建侯,上法四七。后汉书刘瑜传注
伯使,主为诸侯官驱,使避路于道陌中,故言伯使。通典职官引云「
汉官中有伯使」云云。
太保,俸月三百五十斛。唐六典一
中二千石,俸月百八十斛。史记外戚世家索隐
二千石,〔二0一〕其俸月百二十斛。史记外戚世家索隐
斗食月俸十一斛,〔二0二〕佐史月俸八斛。汉书百官公卿表注、通典职官 案:引皆作「汉官名秩簿」。
张敞、萧望之言曰:「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其势不能。请以什率增天下吏俸。」宣帝乃益天下吏俸什二。通典职官
范迁字子闾,〔二0三〕沛人也。后汉书明帝纪注、牟融传注 案:凡引人名,皆举其官,今不能知者,总附于此。
王敏字叔公,并州隰城人也。后汉书明帝纪注
尹睦字伯师,河南巩(州)人也。〔二0四〕后汉书和帝纪注、张酺传注
梁鲔字伯元,河东平阳人也。后汉书殇帝纪注、鲁恭传注
周章字次叔,荆州随县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
李修字伯游,豫州襄城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虞诩传注、李膺传注
刘授字孟春,徐州武原人也。后汉书安帝纪注、杨震传注
吕?字君上,范陵人。〔二0五〕后汉书鲁恭传注
许训字季师,平舆人。后汉书刘宽传注
宋俱字伯俪。后汉书宋均传注
陶敦字文理,京兆人也。〔二0六〕后汉书虞诩传注
刘矩字叔方。后汉书皇甫规传注
尹讼字公孙,〔二0七〕巩人也。后汉书段颎传注
樊陵字德云。后汉书李膺传注
刘弘字子高,安众人。后汉书董卓传注
校勘记
〔一〕 类聚卷四六「密令」下引有「南阳」二字。
〔二〕 孔本书钞卷五二引无「前密令卓茂」五字,又「纯固」下有「断断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十字。
〔三〕 孔本书钞卷五二有「夫士」二字。又「名冠」上有「则」字,「重赏」作「之大赏」。
〔四〕 后汉书卓茂传作「褒德侯」,袁纪亦同。而此引则与东观汉记、续汉书同。
〔五〕 后汉书作中元二年夏四月丙辰诏。
〔六〕 孔本书钞卷五二引作汉官仪。孙案乃沿陈本之讹。
〔七〕 后汉书作章和二年三月庚戌窦太后诏。
〔八〕 书钞卷五二、初学记卷一一、御览卷二0六「其」均作「今」;而书钞卷五九、类聚卷四八、御览卷二一0则作「其」,后汉书亦同。孙辑作「其」,当是。又孔本书钞卷五二、初学记卷一一均作「太傅」,唯类聚卷四八作「太尉」,孙案非。
〔九〕 孔本书钞卷五二「庶得」上有「朕」字,后汉书亦然。
〔一0〕孔本书钞卷五二「策」下有「书」字。
〔一一〕孔本书钞卷五九「张禹」上有「太尉」二字。又卷五二引作「太傅」,则非。
〔一二〕袁纪卷一九作建康元年秋八月庚午诏,疑书钞引误。
〔一三〕御览卷二0七引作「赵峻贰掌枢衡」;类聚卷四六作「二世掌典机衡」,又卷四八引「掌」作「常」,余同;初学记卷一一作「
二世掌枢衡」。诸引虽有异,然作二世典掌枢衡则同。按后汉书顺、冲帝纪,赵峻于顺帝汉安元年十一月壬午任太尉,冲帝即位,仍任太尉,此诏下始转任太傅,则二世典掌枢衡明矣。严可均初稿此引从御览卷二0七而录,见全后汉文,甚是。孙氏改从书钞卷五九作「三世」,失考。
〔一四〕孔本书钞卷五九「之心」作「其心」,类聚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