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88-停琴余牍-清-罗迪楚-第5页

。图说犹存。
○团练
团练无事无用。县官不能发令杀人。有事亦无用。民不能裹粮律战。谓防游匪。则乱时保甲。加倍即团练。保甲未成。团练无从下手。无钱无械无人无时。徒拥虚名而己。通行举办。未敢逾违。己拟四乡名色。大约于二十余市局。酌分数市为一乡。计四汛一城。恰与札文四乡相合。每乡团练若干人。即以市保局绅为团董。其中细目。尚未议成。不敢虚欺。使不骤交卸。保甲一成。即团练无不善者。
○牙帖
监邑市镇稀淡。惟朱河较繁。客腊下旬。底除夕数日。捐帖委员始至县。年关先后。不能劝捐者势也。本年二月。自荆郡归来。即往朱河开办。先是该行等抗欲罢市。至乃召绅首。传谕出密查清单。分别某某行富而帖真无弊。令安生理。不为扰问。某某行穷而有弊。免其捐帖。但令歇业。某某行富或朋充。或顶充。或无帖私充。饬令速捐。为裁规费净尽。并先填帖照给之。低其钱色。准作三期分缴。其不愿捐者令下牌闭歇。仍不稍强。于是行情踊跃。以为向未请帖。每年杂费。不堪骚扰。今既利其价廉。又乐其赊欠。谓捐钱百竿。即置六十年产业。利无逾于此者。以故近悦远来。不数日捐行六十家。集款六千串。后至者尚多。至无帖照以应。纷纷谢去。比帖委重来。则事己集矣。
○士行
监邑土贸颇盛上乡一带。系施南土客。由北路担来下乡一带。横接洞庭。多由湖南倒灌。本年禀仿枝江章程。变通办法。剖县境为六段。择六大市为扼要之区。就地召谕保甲正绅领照。使充行董。以六大市之保甲局为六行。令各统其附近分市。以小市皆买土于大市也。其土行即以保甲局为之。只挂牌名。不赁屋。不开火食。不雇伙工。以省用度。每市每年约量土店几家。共销土斤几何。应抽若干。令与土商议明。酌为定数。禀官核定。减成完纳。每月晦日。令商赴行算明完钱。由行缴县。由县收齐汇解。计年可得公款三千串。其行用一半亦三千串。官绅会议。每月酌提四成归行。是为保甲公费。六成交典生息。以备地方急切诸大公事之用。官督绅办。不准私挪。议成。以开办宜轻。更为减成收取。大约应捐十成。折取其一。然岁得可三百串矣。推广与否。尚俟后任。
○劝办堰塘
先召绅首。询悉情形。令其劝办。捐刻板片告示。刷印万余张。照分地三千余块。遍贴晓谕。一律办理。
○词讼新张
遵式捐廉。遍行刻板。实力照办。甫行告期二次。奉文卸事。其板片。概移后任。
以上皆实在情形。是否有当。伏乞采择。外此应例幕友。礼驭绅士。法约书差。严朿丁役。概以公廉清正处之。势难如人所欲。有事可据。不下数十余条。谣言之出。在所不免。繁琑不愿缕陈。择其大纲治体者言之。至钱粮一条事迹长繁。详载另折不赘。
  迪楚罢官。系因钱粮。不由各政。回省业已祗悉。因陈钱漕之故。并举各政约略言之。以见绾符年半。妄矢?见久大。诸多引绪未就。即如堤工一事。关系五府十数州县。教堂一事。由沔而监。始而民教为难。既而教教相抵。标中之标虽治。本中之本未清。才薄力钝。即黾勉从事而未克。将来终有巨患。曾官斯土。用志愧心。
●呈明督宪杂款无措请将布局股分抵赔禀
同时
  专折开呈征收钱粮实情并善后事宜
  谨将所办监利钱粮征收实在详细情形。另折开呈。伏乞大人全览
  监利地大粮广。银征三万。米称是。咸丰之初。三匿其二。 胡文忠大丈监田民噪。卒复旧额。弃里归院。为五百六十余区。设六柜分征。知根三千余人。家藏鳞册。共任督催。十年一大推收。鄂中钱粮。无监利之清者。四十年来。拖疲至今。旧弊全作每岁应征。实不过半而止。灾熟枉倒。茫如乱丝。例缓起科。蒙不报部。吏伸陈案。岁益求减。往复紊乱。务求合乎所报之数。隐示蒙征。蠹蝗串弊。倚名蚀食。不知共几何人。稍有势面。无不因以为利。知根乘弊尤其较着。黠者将已完纳。巧蚀蒙吞。横者并已不完。硬行不法。凡诸病窦。不可殚陈。强民众抗。方隅全不破白。芒棘丛繁。官縳于案。书差弊着。痞棍出而挟之。征解由是日蹙。号称大缺。稍灾即不能办公。清慎之员。无不赔累。良可恠叹。卑职到任查明。愈清愈骇。深维任土之义。 国有常经。张江陵清丈。责粮于田。胡文忠筹饷。首日钱粮。次乃厘金。当时谋丈监田。厯时三年。费帑数万而后成。盖非易事。与县令论催科书。曰当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又曰官不真催钱粮。犹奴仆不顾主穷。又曰不令民完钱粮。犹责祖父日养子孙。不令子孙上供父母。而江陵令。催科不理词讼。则令人教之。批监利禀钱漕。谓胍理不清。百药不效。认真办法在清厘户册。纲举目张。本立标举。持论公忠。读之生感。而况方今当筹款艰难之会。值札书严迫之时。舍正供自然毫无剥削之款而不求。更将何措。且监利自名臣贤吏。经营区画之后。制则科规。久明无紊。后之人宜。何如保护。邑令但不用心所以愈办愈坏耳。五百余院。犹五百余碗。爽若列眉。某涸某淹举目即得。属在应征。与院灾毫无干涉。其勘理也易明。院额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