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87页

傲有时不得行。虽则不绎。不以不绎废巽言。浮或者去太甚。此正术也。始固未尝无所敬。无所畏。非众议。加于所尊所亲。怨恶积而狠戾日长。初亦岂遂无所说。无所信。显诱隐导。出于为残为忍。智诈萌而轻薄有加。既已积为怨恶。久与相持。终徒劳罔功。既已用其轻薄。强为摩切。将求理弥乱。譬诸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譬则瞽蒙。颠踬已及。则掖而后先之。莫若授之以甚说。而易之以所服。服则敬心生。说则语易入。虽未必尽受。十犹有一二。较之每必相反。其益[已](己)多。虽不必尽善。犹未至溃决。较之事后追咎。所全尤大。迂愚无术。食息以筹之。中夜以复之。不越此也。猱固有升木之性。驯服之。禁制之。犹顾忌未敢。导之使升。即跳跃四出。莫之收矣。薪蒸匪为栋宇之材。修剔之。封植之。厥成有可俟。伤其根本。将枝叶零败。弗堪滋已。
取善 
唐甄
孔孟之教人也严。其与人也宽。唯圣人乃能无阙。若与之不宽。则天下无人。无可与之共学。无可与之居位矣。其人而廉者与。吾取其廉而略其才。其人而达者与。吾取其达而略其节。其人而博者与。吾取其可问而略其自用。夫如是。则天下之人。可为吾之师友者多矣。若必求备焉。冉有之贤也。而为季氏聚敛。季路之贤也。而死不合义。子贡之贤也。而好货。子夏之贤也。而哭子成瞽。曾子传仲尼之道者也。乃其初不察于夫子之言。几误丧死之大故。此五贤者。孔门之隽也。亲承圣人之教。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亦甚勤矣。然学之未至。自得之未深。犹多阙焉若是。况其下焉者乎。若必求备焉。以其短而弃其长。则五贤皆所不取。彼廉达博问之士。更若哙等之不可为伍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三人行者。乃偶遇而与之偕行。非素共学之人也。所谓善不善者。乃偶见之行事。非可与论学之人也。而夫子教人之取益也。则若是矣。其在于今。道丧学废。德孤无邻。不得大贤以为我师。不得小贤以为我友。虽刍荛之属。贾贩之流。皆可以三人有师之法求之也。若其中有志于学者。悦仲尼之道。以求淑其身心。虽为人多疵。其在于今。为不易觏。吾不与之而孰与哉。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此言与人之道也。非自处之道也。君子之自处。当如书之所云矣。书云。与人不求备。检身如不及。与人当宽。自处当严也。夫玉。天下之宝也。古人得美玉。使良工琢之。必去玷以成器。若玷不去。终非宝器。人不以为重矣。修身之道。亦必去玷。玷非履邪违道之谓也。凡一动一趋之不合于度。即为玷矣。圣人制礼。朝聘丧祭。燕飨饮食。以时以节。无敢违失。登降有数。揖让有数。酬酢有数。岂故为是繁曲以劳人之四体哉。于外者懈于内。略于文者亡其实。是修身之要道。制心之切务也。是故孔子教人。罕言心性。谨之以言行。约之以笃实。而心性之功。在其中矣。其在于今。亦有学道之人。志移于风。性成于习。好名而求闻。好动而恶静。闲居无日。皆出门嬉游之时也。居笑语。竟夕忘反。博奕饮酒。而务悦于人。误以为朋友之交当然也。而实同于市人之行矣。世虽昏浊。人心自明。真伪自见。贤不肖自别。其出于众人之口者。不可罔也。是以君子为学。不敢自罔。而即不敢罔人。兢兢焉。一言一行。时自谨省。恐人之议其后也。非有吊贺之事也。而数见于乡闾之会。则人议其流。非问学请益也。而数见于朋友之家。则人议其渎。名不登于仕籍也。而数造于贵人之庭。则人议其谄。非有干旌之贤大夫也。而时称大官之相知。则人议其污。是故君子之论。不敢违也。乡人之刺。亦可畏也。古人有言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于人言。谓夫谗慝之口。非谓众论之同也。且果礼义之不愆乎。是故庶人之谤。乡校之议。皆所以考德也。武王圣人也。受一獒之贡。而召公则戒之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士志于学。而乃役役焉往来于名利之中。德尽丧矣。岂一獒之累乎哉。道尽崩矣。岂一篑之亏乎哉。
善施 
唐甄
记曰。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此受交之道。非致交之道。君子于人。欢必不尽。忠必不竭。骄吝者富贵之恒疾。下人于揖坐。近人以辞气。不可以免其骄也。馈金于人。视其人之有闻而厚之。不可以免其吝也。直能与善。忠能致谋。博能益寡。须济以财则反之。临财可以辨贤。吴人有姊之丧。有乡先生来吊。蚤未盥。揽衣而出。先生责之。人皆称直焉。他日举殡。众助之。而谢弗与也。吴人有族大夫。富。居教之居。仕教之仕。乡人称爱焉。他日罢县。乞其负而归之半也。施学而居财。世多其人矣。学必非学。诗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取友之道也。诗云。心之忧矣。之子无服。交友之道也。大信必谨于小。急难相要。苟非忍者。不失其言也。是不足以为信。必釜鬵之约。三年不忘。不易其日。不易其物。有贾于交广者。或语之以欲得椰实。比及三年而反。其人已死矣。乃陈椰实于位。而告以复之。唐子闻之曰。推斯义也。可以寄社稷矣。乱国之人心散。非信不能结也。贫士之言轻。非信不重于人也。其不然者。不由于中。其外若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