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850页

者。为第二等。一事可取。或一事麤可观者。为第三等。四事俱不足取。而年方强壮。勤于练习者。为第四等。其演习器械。苟有专长胜人。皆可备二等三等之选。并令开报。仍亲加阅视。律以教习条约。其赏一人重而必信。其罚一人严而必果。使裨士卒。凛凛焉惧吾不测之恩威。然后三军之士。赴汤蹈火。惟上所命。斯乃为节制之兵。而可收貔虎之用也夫。
阶级 
储大文
宋司马温公尝札论阶级。曰。臣闻治军无礼。则威严不行。礼者。上下之分是也。唐自肃代以降。务行姑息之政。是以藩镇跋扈。威侮朝廷。士卒骄横。侵逼主帅。上凌下替。无复纲纪。以至五代。天下大乱。运祚迫蹙。生民途炭。祖宗受天景命。圣德聪明。知天下之乱。生于无礼也。乃立军前之制曰。一阶一级。全归伏事之仪。敢有违犯。至于死。于是上至都指挥使。下至押官长行。等差相承。粲然有。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敢不从。故能东征西伐。削平海内。为子孙建久大之业。至今百有余年。天下太平者。皆繇此道也。近岁以来。中外主兵臣僚。往往不识大体。好施小惠以盗虚名。军中有犯阶级者。务行宽贷。是致军校大率。不敢钤束长行。甘言悦色。曲加煦妪。以至懦怯兵官。亦为此态。遂使行伍之间。骄恣悖慢。寖不可制。上畏其下。尊制于卑。所谓上陵下替者。无过于此。臣闻圣王刑期于无刑。今宽贷犯阶级之人。虽活一人之命。殊不知军法不立。渐成陵替之风。则所系乃亿万人之命也。臣愚欲望陛下特降诏旨。申明阶级之法。戒中外主兵臣僚。令一遵祖宗之制。如敢有辄行宽贷。曲收众心者。严加罪罚。以儆其余。庶几纲纪复振。基绪永安。此在温公诸奏札中尤为深切。而韩魏公以虎长行武赟告谕本指挥关元。亦尝乞严军律。曰国家屯置师旅。众踰百万。一营只委将校数员。若钤制稍严。便即捃拾小过。于引见之际。唐突论诉。朝廷不以大体断之。两皆获罪。必恐此后兵率将校。渐废阶级之制。但务姑息以求无过。若一旦边境有急。使其亡躯命而赴汤火。必不能为陛下用也。此可与温公札互相发明。叶水心尝极论艺祖阶级之制。而以王安石欲废之为亡远识。且曰安石固不知。而不为安石者。又岂能知之哉。盖其感慨深矣。陈同甫乐府曰。感君元不识阶级。此第为士大夫雍容樽俎。忘贵贱之分者寓言之。而非所以施于军旅之间也。
阶级二 
储大文
予既书韩魏公司马温公论阶级札。而复核范文正公执攻。尝以御史梁坚弹奏知庆州滕宗谅用官钱十六万数万贯不明。又有上言知渭州张亢骄僭。力乞根勘辨明。且曰如有乖越。臣甘同受贬黜。洎燕度勘讫。又上辨札曰。边上臣僚。见此深文。谓朝廷待将帅少恩。于支过公用钱内。搜求罪戾。欲陷边臣。且塞下州郡。风沙至恶。触目愁人。非公用丰浓。何以度日。岂同他处臣僚。优游安稳。坐享荣禄。陛下深居九重。当须察此物情。知其艰苦。岂可使狱吏为功。而劳臣抱怨。其副枢密也。尝以陕西路罢同解干耀等九州岛军公使钱一千八百贯文札请令依旧。曰今赡民兵一名。岁不下百贯。今减省得公用钱一千八百贯。只养得兵士一十八人。以一十八人之资。废十余郡之礼。是朝廷未思之甚也。况今来逐州使命之外。各有军营。每年春后。边兵歇泊。动经半年。军中人员。并无宴犒之具。虽条贯有旬设之名。逐州每月一次举行。军员各给钱一百文。已来官务薄酒二升。既无公用。更不赴筵。亦不张乐。岂朝廷宴享将校之意。州郡削弱。道路咨嗟。当全盛之时。岂宜如此。朝廷用武之际。于此一事。尤宜照管。上与魏公温公札并行不悖。盖必有文正公宽闳之识。而后可施魏公温公整齐之法也。
明季利弊论 
魏裔介
治天下之道。固亦多端。大要在于定经制。正人心。厚风俗而已。然经制之要。莫先于取民有制。取民之制。在审天下各郡县地土之厚薄。而定其高下收获之多寡。而权其重轻丈尺之大小。而审其规则。如南方多种稻。而稻地有厚薄之不同。北方多种麦谷。而麦谷地亦有厚薄之不同。收获多寡。有大相悬绝者。尺丈大小。亦有迥然不同者。倘不详加察核而定之。生民之苦。何由苏乎。户分九则。明之制也。自明之末季。而已不可行矣。又况于今日乎。种马之弊。起于永乐之时。散马种于民间。而岁收其驹。名曰俵马。大为河北山东诸省之害。民之倾家产。鬻妻子者。不可胜计。至我 大清而革俵马。如解百姓之倒悬。然马既去矣。每县折银。至二千余两。此古所未有也。明季驿递之马。令民间喂养。又每驿设驴。其喂养马驴者。谓之马头驴头。而以驿丞司之。雇觅人夫。则有递运所司之。凡冲途州县。则令偏僻州县帮贴。然民间赔累至极。至我 大清而令官养官应。其收买草豆。不无派之民间。短予价值之弊。然百姓甘心而无怨。盖利其大矣。而小小有弊。不足计也。又如天下卫所。乃明朝蓄兵养马。武备军政也。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其卫所官长。皆以指挥使千百户为之。而统于京师之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同知佥事。皆以公侯伯为之。如有征讨。则设挂印总兵。用文臣参赞。调取各卫兵马。事平各归本卫所。法至善也。迨其后天下多事。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