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842页

则所谓某神某神。不过假以记其名位。别其性情而已。不必以词害意也。历代方技之家。所传不一。辗转附益。其说愈繁。要以不悖于阴阳五行之理者近是。是书简汰诸家。删其纲要。于顺天之道。宜民之用。   大圣人之于百姓。事事欲其趋利而远害。无微之不至矣。
协纪辨方书四库全书提要
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乾隆四年奉  敕撰。越三年告成。进呈  钦定。凡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辨各一卷。举术家附会不经繁碎多碍之说。一订以四时五行生衰旺之理。钦天监旧有撰择通书。体例猥杂。动多矛盾。我   圣祖仁皇帝。尝纂星历考原一书。以纠其失。而于通书旧本。尚未改定。是书乃一一驳正。以祛疑。如通书所载子月已月天德之误。五月十二月月恩之误。甲日丑时为喜神之误。正月庚日。七月甲日为复日之误。九空大败等日之误。并条分缕析。指陈其谬。甚至荒诞无稽。如男女合婚。嫁娶大小利月。及诸妄托许真君玉匣记者。则从删削。于趋吉避凶之中。存崇正辟邪之义。于以破除拘忌。允足以利用。前民至于  御制序文。特标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二义。而以人之祸福决于敬不敬之闲。因习俗而启导之。尤仰见  圣人牖民觉世。开示以修吉悖凶之理者至深切矣。
书汉志 
纪大奎
汉志三统闰法。阴阳灾岁之说。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是以九七五三为灾岁相连之数。既于闰法相矛盾。而其经岁之赢缩。亦绝无可征之理。今姑以汉历法按之。十七岁七闰为一章。章八十一为一统。三统为一元。得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又三章五十七岁为一周至。谓冬至岁周也。八十一周至为一元。得数皆同。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者。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为法。凡八十岁而冬至甲子周。得四百八十七甲子。为一经岁一元。得五十七经岁。而余奇零五十七为灾岁。于周至九九八十一中。而分布其厄数之一。此灾岁之总数也。然一岁三百六十五日之余。实不足四分日之一。凡八十岁冬至甲子周法。以实周计之。不足一千四百四十分日之九百。必取足于八十一岁冬至后之九日分而甲子周足。以其经数之不足而为灾。故历八十经岁而输一奇零之灾岁。于岁法为八十一。适合九九之数。故谓之阳九。其曰百六者。疑为阴阳水旱相间之数。凡二经岁。一百六十年。而灾岁二。循环相间。皆以是数会之。故曰阳九之。百六之会。圣王所以兢兢焉。考历正闰。审其阴阳之会。恐惧修省。以弭灾变。此治人事天之道也。一元之岁。八十一者五十七。故灾数五十七。以其合阳数三五七九各二。而又赢三三之九。是为数奇。又为归奇。闰岁之所值。亦为数奇。三统闰法。一千五百三十九岁。置闰五百六十七。合八十一者凡七。得闰一十九。于统法八十一章之数。而符其一。无往而非于九九之数。故阳九者。阳穷于九。非阳九之外。又有七五三之也。以六十为六者。句法省文。犹参同契之二百六。汉志必以百六为一百零六年。于是有三百七十四四百八十七百二十等之说。因阳九而误及于八七六。又误及于七五三以其相乘相连者为盈缩。宜其不足据也。或曰。九七五三一者。阴阳所值。经岁相间之数也。阳九之。初入元一百六十。阳一阴一。次七百二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九。次七百二十阳九。次五百六十阴七。次五百六十阳七。次四百阴五。次四百阳五。次二百四十阴三。终八十阳一。终一而始一。故或以为百六者。前元之余气也。
分野考 
张瓒昭
古者建国于天地神祇之祀。各有所主。地主山川。天主星辰。星辰与山川并祀所从来矣。五帝以来。以某人居某国则祀某星。自夏商以后。或即以其人配食而谓之某星之神。国虽易姓。祀不易星。往往相系属。数千年未改。涂山万国莫不皆然。则不独十二国有星也。不独二十八宿可分也。自重黎绝地天之通。而天人相远。自周衰礼废。诸侯并吞。国仅数十之存。而分星所属之义。遂不可见。考春秋分星可名者。自晋宋外。余不过就日与岁星所在之次为言。论者遂疑皆为二十八宿正星。自马班以星宿分属州郡。不言其所以然。晋志衍之。创为某星入某郡。几度之说。于是读者。或以方位不合为疑。以广狭不均为疑。以天有岁差。而分野即当移易为疑。纷纷聚讼。莫衷一是。则未溯诸左传矣。襄公九年春。宋灾。士弱对晋侯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士因之。故商主大火。昭公元年。晋侯有疾。卜实沈台骀为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不相能。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邱。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武王邑姜方震太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武王灭唐。而封太叔。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