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556页

每责成于回空之早。然又必自受兑开帮。以至过淮。一一如期。然后抵通上仓。无所不早。查会典开载。重运抵通完粮。屡经酌议。初则九月为期。嗣始移于六月。即据最后一条。大约自淮以北。仍有三月水程。而其间必先于冬兑冬开。二月过淮之限。预为严切者。此可以见由先及后。迟早相因之故矣。况回空各船。苟不至冻阻。岁前自亦不难到次。是又在该省之受兑开帮。力图振作。无致后时耳。
申明粮船定式疏乾隆五十年 
阿桂
查雍正年间。部臣原议。成造漕船。本有定式。如有私放宽大者。漕臣即将粮道题参治罪。嗣以年久废弛。各船每届拆造。渐放高大。以希多载私货。并将高深丈尺。逐渐加增。致漕船过于高大。入水太深。不特牵挽维艰。舟行濡滞。抑且行驶招风。易于失事。是以臣曾奏及。复蒙  皇上降旨。令萨载毓奇会同有漕省分各督抚。悉心筹划。嗣据该督等酌减尺寸。会同具奏。查萨载等所定尺寸。其江广船式。与雍正年间题定船身丈尺。不相上下。江浙漕船。定以船身长八丈。宽一丈五尺。虽较雍正年间所定。仍属宽大。而与现在出运漕艘。长至八丈八九丈。宽一丈六七尺。已量为收小。于过闸搁浅等处。自较便利。其旗丁所带土宜一百二十六石。乃系历久遵行旧例。雍正间船身尺寸虽减。例带货物。尚可携带。岂今定船身较大。转致不敷。况萨载毓奇于议改漕船时。曾附请令旗丁等。增带土宜七十余石。原以漕粮系  天庾正供。而例带土宜。亦为民间日用所必需。如果船身改减。粮米之外。不敷容纳。以致减带货物。价值不无腾贵。自应仍循其旧。惟是臣等酌改各船丈尺之时。原将额装米数与例带货物通盘核算。不特土宜一百二十六石足敷装载。此外尚有空余。以备洒带米石地步。是以议定令带二百石。虽江广江浙漕船。仅收短八九尺及一丈余尺不等。收浅一尺五六寸不等。似与现运漕船。相距无几。第河水大小。岁难悬定。设遇水小之年。船行最易濡滞。是收短一丈即可得一丈之益。收浅一尺即可收一尺之效。且旗丁于成造船只时。辄自加增尺寸。若不立定限制。势将无所底止。应议定江浙漕船。长八丈。深六尺。入水三尺四寸为度。江广漕船。长九丈五尺。深六尺九寸。入水以三尺九寸为度。并将入水尺寸逐一量明分晰。横刊于浅板之上。俾得众目昭彰。易于查验。旗丁既不能于定制之外。私增尺寸。亦不能于土宜之外。多带货物。即遇水小之年。船身入水。不至甚深。亦可无虞稽阻。至应改船只。凡遇十运满足者。方令照依新式拆造。计十年后。如能改造齐全。所用料物。仍照从前原定价值。亦不致纷更烦扰。臣等仰蒙  圣训谆谆。当为漕务筹其万全。倘因改小丈尺。于丁民稍有未便。断不轻议更张。今查酌减船身。于例带货物。业有余地。可以装载。而成造漕船。亦有一定限制。可以遵守。似应仍照原议改减尺寸办理便。
改漕船修水利疏雍正二年 
江苏布政使鄂尔泰
窃臣受事江苏。已经一载。地方事宜。麤悉大略。如丹徒丹阳河面。系杭嘉湖绍苏松常七府之运道。而派夫挑浅。独累两邑之民。漕粮关系甚巨。旗丁固宜优恤。然驭之不善。而骄悍横索。官府莫制。遂为商民累。州县分修战船。营弁勒索州县。船不坚固。官受赔垫。徒为科敛口实。凡此诸事。业蒙  圣主洞鉴。谕令查议。臣更敬摅一得。附陈数条。伏冀  圣主采择焉。
一漕船之宜更旧式也。谨按漕艘旧式。船身虽广阔长大。而每船所装额米。不过六百石。此外悉供运丁水手广载私货。以致船身过重。遇浅即阻。受兑开行。觅揽客货。包载过关。停泊接受。势需时日。迨过关上进以及达通。沿途发买客货。又须留滞。船式过大。遂得借口。实非无因。敢于玩误也。况船大则行迟。行迟则拥塞。拥塞则河路益狭。而民船不得通。甚有相去数丈。守候经旬。兼之硬拏剥运。捶挞交加。怨声载道。诚有如  圣主明谕者。以臣愚见。与其大而无适于用。莫若更其式而有便于漕。并有便于民。嗣后每遇一船破坏。并届满号大造之期。请即饬令更造如●子船式。窄小而长。量其所装。可容千石。六百石以装正供。一百石以装行月口粮。余三百石地。仍许其带货。则船小载轻。不难撑运。即遇浅搁。亦易扛帮。而于旗丁辈仍无苦累。商贩民船。且得肩行无碍。殊两便矣。况船小则水手亦可减裁。少一人即少生一事。兼又便于举棹。其行亦速。将不踰六月。便可抵通。不踰十月。便可回次。不惟易于督运。复有益于商民。或亦救弊之一法也。
一水利之亟宜宣通也。按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者太湖也。太湖之水分泄于三江以入海。三江者。东江吴淞江娄江也。娄江即今之刘河。在苏州府城之东。经昆山县。抵太仓州境。环城南而东。过嘉定县。以入于海。上泄诸水。下通潮汐。东南半壁实赖之。故其通塞。所关甚重。河向宽二十余丈。后因于天妃宫建闸。束其水势。潮汐来缓。以致停淤暴塞。所存河面。仅五六丈。土人方欲去之。而于康熙五十四五年间。又建六渡桥之新闸。而河道日湮。因六渡桥去海已远。潮力已微。束之以闸。则潮来愈微。退时愈缓。缓则沙停。渐成淤积。以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