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缩米添水。或宿馊。种种诸病。又有柴薪器具之费。计米一石。饥民所食。不过六七斗耳。散米则一人之费尽可供二人。其善二。 城市得乡图苦索之捐。富户吐余膏之橐。城市游闲无赖。皆得谋筹积饱。乡愚远窵濒死之民。安能与争。强者则重连次。弱者或后时空返。不公不均。无从查考。若本图捐米。捐者乐从无憾。举目皆亲熟识。谁不愿利惠一方。若本图散米。则按籍分给。既无重之弊。亦无往返空嗟。其善三。 一家几口。吃粥必须齐出。以少年妇女。出头露面。有志者羞愧饮泣。愚痴者习成无耻。甚至厂役之夫。丧心评泊。亡命之徒。调戏挨挤。事变丛生。言之足令发竖。散米则男人持票赴厂受给。妇女得全廉耻。其善四。 然此犹小者。受粥虽佳。只救目前之性命。至于救将来之性命。则在其农桑。若日日待餐于城市。早出暮还。荒耕废织。或废农桑。散米则五日一给。领在本图。仅费一时之工夫。仍不旷逐日之程。农安于畎亩。妇任于纺织。野无旷土。市乏游民。生计既裕。赈益省力。其善五。 况饥民宜散不宜聚。宜静不宜动。日喧闹于市井。秽污之气最易蒸为疫疠。何如帖然受赈于本图村落之家。其善六。 城市散米。似可省舟车之费。然乡民走领数升之米。往还过午。饥肠难支。必不能全归炊。不免于城市换饼饵粥聊以充饥。而家中仍嗷嗷无食。若各里散米则无其患。其善七。 笼统散米。人户难稽。应领不能领。弊多丛生。惟各里造册。委任于大姓自赈。则邻里熟悉。非亲即佃。根柢易知。真伪难欺。可少不公不均之弊。其善八。 城市施赈。每日给领。此则五日一给。日日给之则太烦。若总给之则饥民有不撙节者。不可不限也。其善九。 或疑但救此土。而不救流亡。而不知流亡中有刁猾强悍者。小则为鼠窃狗偷。大则为为夺。往往为害地方。况被灾之处。财力维艰。饱一流亡。必馁本土之一民矣。但使各邑各图。效行此法。各任其土著。即有流亡。故乡受赈。谁乐为他乡人乎。不救流亡正救流亡。其善十。 此法既行。人不出行。又可行地方利益事。巨室之家。或疏浚河塘。或筑塘堤岸。高乡或滨河滨。低乡或筑圩岸。有产之家。稍出升合。既以活人又可兴无穷之利。其善十一。
劝施米汤约
陆世仪
凡饥民至饥岁易死。其死也。非尽由不得食也。不得食而死者。十之六七。其由食而死者。十之三四。盖饥民饥渴久。肠胃日细。骤得食。则迸急不能容受。往往肠断而死。故久饥之人。不可食饭。即糜粥亦不可多食。救荒书言久饥之人。不可骤与粥。宜倾向桌上。令饥民就吮之。恐伤其肠胃也。饥民易死如此。又荒岁米谷贵。民多食豆粞饼麸糠草根诸杂物。涩滞塞肠。久饥者每每致死。此景象。心切痛之。然岁荒粟少。公私交迫。即素封之家。亦自救不暇。终无活之之法。尝考方书。惟谷性最养人。人但得縠气。即累日可以不死。里中父老言。北方无稻米。每患病。辄索大米汤饮之。饮则辄愈。大米者。稻米也。因思今素封家。虽无余力可以活人。然朝饔夕。犹自不废。今愿与同志者约。凡朝夕炊粥饭时。幸少增勺米。汤沸必挹取数盏。盛大瓮中。多多益善。明晨以汤再炊。量入麦粉少许。使成稀粥。更以水姜三四块。捣碎调和。各就门首施之。或一次或早晚二次。汤尽为度。用以少润饥民肠胃。是有八善。不费一善也。可久二善也。不另起锅作。无冒破之费。无董率之劳。三善也。米汤之中。少投以麦。仅堪免死。不堪饱餐。则无耻之徒。苟能自活者。不思侵夺。四善也。无肠塞之害。五善也。腑脏常润。不至干枯细小。则虽食豆粞糠诸杂物。亦无害。六善也。饥民畏寒。寒气入心。无不立毙。有姜汁则辟寒气。通肠胃。七善也。兼去秽恶。令人不生疾疫。无转相缠染之患。八善也。有八善而其法又浅而行甚易。凡有活人之心。宜无不以为然者。幸勿视为膜外也。
硖川赈图后揅经室集
阮元
救荒无善策。惟因时地制宜而已。余抚浙无德。屡致灾。嘉庆九年夏。浙西大水。已行平粜。赈济。借种。诸政矣。十年春。蚕麦又失收。民益困。乃遵 钦定工赈纪事粥赈之法。奏设粥厂于十五州县。凡三十四厂。大率相距二三十里。即分设一厂焉。始也议者纷起。以为粥必有石灰。非救民乃害民。又以为妇孺必相践而死。又以为人多必致疫。又以为司事者必侵蚀。民无实惠。余曰此数弊皆所素有。但在人为之耳。于是每厂皆延诚实绅士。委以钱谷赈之事。官吏不涉手。惟钩算弹压而已。硖石惠力寺厂。其一也。海宁马君钰以部郎居乡。平日好行其德。委以厂务。力任不疑。余又荐原任临海县令尹。无锡华君瑞潢。助之。其散筹。分男女两厂。佛寺火芦篷。无雨淋日炙之苦。贫民荡舟而来。道路出入次第。皆以木栅梆。为号令纪律。日赈数万人。无拥塞之虞。有疾者。给以药。老病废疾者。别有厂。妇女有篷。终数十日。无一人死于厂者。粥浓厚皆遵予令。以立箸不倒。裹巾不渗为度。马君及分司者与饥民同食之。无一盎饐餲者。除领官银之外。凡可以格外便民者。马君皆力为之。以故硖石之赈尤尽善。夫水旱之事。不能必无。 国家休养之恩。百数十年矣。昔之八口食十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