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言。于臣工之过不及。权衡至当。宽干誉之过。正以甚匿灾之罪也。守土者可勿凛诸。稽古荩臣秉钧常以灾祲上陈。奉使辄以饥荒入告。所以动人主。勤天戒。畏民碞之心者。虑至深远。不以非[己](已)专责惧上厌闻而安于简默也。况守土之吏亲民之官乎。
煮赈筹济编
杨景仁
吕东莱论救荒以设糜粥为下。惠仲孺亦谓荒政之弊四。而行粥居第一。良以行粥之举。壮者得歠。而不能及幼孤老病之人。近者获餔。而不能周僻壤深山之境。且萃数千饥馁疲民于一厂中。气蒸而疫疠易染。众聚而奸盗易萌。强者数次重餐。弱者后时空返。即其得食者。仰给一盂。奔驰数里。晨往夕还。冲风冒雪。得毋惫甚。况重以吏胥侵蚀。撩以石灰。杂以糠。嗟尔嗷鸿。活者二三。而死者十六七矣。然此法之弊也。究非法之弊也。乃行法者之弊也。夫苟行之而不善。虽良法皆成弊薮。苟行之而善。虽常法可绝弊端。窃以为灾黎未赈之先待哺不迫。既赈之后续命犹难。惟施粥以调剂其间。则费易办而事易集。又如外之流民。户口难稽。人数无定。非粥曷济乎。此不独富厚耆硕宜行之乡里。即有司亦当行之郡邑。而不可废也。前代糜粥之设。历有良规。国朝偶逢歉岁。轸恤多方。而赈之典。未尝偏废。爰采辑良法。着其利弊。贤司牧及乡里耆硕有志振穷者。知其弊而杜之。散其利而普之。虽谓赈为尽善之仁术可也。
通商筹济编
杨景仁
谨按歉岁民无籴所。则无所得食而夺兴。贤司牧料其必然而危之。及其未然而弭之。则通商以裕食。洵赈济之余事。而平粜之先声也。大抵商之不通也有故。遏籴者。借口本境之粮。不知米侩益昂其价。而兴贩莫来。抑价者。命意惠艰食之众。不知囤户暗售他方。而贸迁莫至。毋遏籴而籴广。不抑价而价平。而复无暴关以因之。商民有不奔走偕来者乎。查雍正三年。直隶天津等处被水。米价甚昂。行文将军府尹等。将盛京粮米十万石。由海运至天津新仓。有 旨令商民自海运米者。不必禁止。听其运至天津贸易。四年。以山东登青莱连年丰稔。 谕抚臣动帑采买。分贮济南等属米少之州县。再劝谕各商贩运。八年议准。行令盛京将军奉天府尹。转饬守口官弁。如有商民贩运米谷者。听其出口。该管州县。给与商民船票。十年奏准。凡有商贾贩运米谷。至山东直隶粜卖者。米船一到。即便放行。其临清淮扬等关。将梁头米税。自五月至七月。暂行宽免。秋收之后。再行征收。乾隆元年议准。行令督抚。转饬管理关务各官。凡有米船过关。询明各商如果前往被灾各邑粜卖者。免税。给与印票。责令到境之日。呈送该地方官钤印信。以便回空核销。如有免税米船。偷运到省。并未到被灾地方先行粜卖者。将宽免之税。加倍追出。仍照违禁例治罪。十三年 谕以地方偶有偏灾。即将该处关口应征米豆税。加恩宽免。则估舶闻风云集。市直自平。驵侩不得居奇。穷黎均沾实惠。转得权操自上等因。自后每遇灾年。米商应征关税。非免则减。几为常例。湛恩汪濊如此。甚至各关米税之免。将届停止。复行展期。所以鼓舞招徕之者甚至。二十五年。畿辅左近。谷价未能大减。 派侍郎给事中。会同直隶总督。至德州沿河一带察看。务令舟车无阻。恐临河州县因粮艘需备驳运。或藉名多封船车。以致商人挽运滞。
睿虑精详。无微不烛焉。而且 恩施逾格。既屡宽关市之征。复暂弛海运之禁。乾隆元年。 谕近年以来。直隶收成歉薄。民食艰难。从前议开海运。以资接济。续经盛京将军奏称锦州等处。米价加贵。请永禁海运。朕谕以今岁直隶收获平常。俟明岁再加将军等所请行。朕闻秋冬收获之后。各商民携带资本。前赴海城平等处采买杂粮。止因时届隆冬。海风劲烈。舟楫难行。已将所买米粮收贮各店。春融装运。该商民惟恐地方有司。遵照明年停运之议。闭遏难。甚为惶惧。朕思商民此粮购买在先。暂行存贮各店。不应在明年禁止之内。且奉天素称产米之乡。虽因贩运过多。价值视昔加贵。然较之直隶歉收之地。待粟而炊。其情形缓急。实相径庭。着俟明年内地麦熟之后。再将海运禁止。四年。因京师雨泽未降。上年海运弛禁之期已满。奉 旨复宽一年之禁。嗣迭奉 恩纶。凡灾年海禁之弛。行之直隶山东者非一次。为民谋口食者綦详矣。乃外省以及外国产米之区。间亦有权宜海运者。乾隆十二年奏准。福建台湾。虽隔重洋。与漳泉二府同隶一省。商船往来如织。原不在禁例。即如江南崇明县。向有给照赴内地买米载回之例。嗣后如遇台郡稔年。应听漳泉二府商贾。及在台二府民人。自十月至次年二月。于地方官处请照买运。又议准暹罗国产米甚多。如商民愿往买米。造船运回者。给牌以便验放无阻。仍严饬兵役。无得需索扰累。若商民无粮米载回。只载货归者。倍罚船税。以示惩儆。此虽一时权宜之事。而念民食艰难。多方筹划。使商贩往来接济。不惜破格之施。诚非苟而已也。有子民之责者。知歉岁以通商为要图。航海尚弛其禁。而内地之过分畛域者可愧矣。关津并免其征。而城市之借端勒索者可诛矣。无使贾利者转而贾害。庶几利商者即以利民乎。
辑流移筹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