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384页

也。更有舞文之徒。藉钻营以充书算。骫法之吏。吓良善而庇奸豪。种种弊窦。不可究诘。纵使良有司实心任事。未免惊扰村落。况有不肖州县。剥民润橐。利己邀功。遂或捏报溢额。致令民小包赔。则其流害益不可问。如临巩二府知县许上通等。捏报开垦荒地。有奉  严纶议处。非其明验乎。臣闻西北之地。有熟有荒。东南之土。熟多荒少。与故明万历年间赋役全书所载顷亩数目。原自符同。粮额未尝减也。版籍未尝更也。按图以考。虽豪右不能匿矣。夫兴利竟如除害。而裕国先在安民。请乞  敕部责成该督抚。止严隐漏之令。许其自首升科。不必遍行履亩。徒增劳扰。如抛荒原有定数。勘其荒者不必核其熟者。额征自有底册。察其缺额者不必查其如额者。有弊可袪。而于民不扰。又何必经年累月。合督抚司道府厅州县之心思。聚数千万图长圩长弓手索手书算手之人力。奔走郊原。骚然烦费。竭生灵有尽之膏血。以供贪官污吏无厌之溪壑也哉。近者海氛[已](己)靖。楚贼方平。正宜与民休息。无事丈量滋害。免各省之扰累。所以恤民。而培万世之根本。即以裕 国矣。
请成赋税定额方册疏顺治三年 
御史张懋
臣阅邸报。窃见  皇上加意元元。以各直省钱粮册籍无存。增减任意。 特遗大臣彻底清查。在内在外。严行稽核。刊定赋役全书。俾法制画一。民生永赖。仰见我  皇上经国爱民。加意财赋。当开辟之初。立久远之谋。诚今日之第一要务。顾天下财赋。至繁至难。理清头绪。亦简亦易。以旧册为底本。以新例为参考。先定其入数。而后清其出数。案簿有据。则官吏无所肆其贪猾。小民不复困于滥派矣。前朝有赋役全书会计录二书。通行天下。汇藏户部。财赋出入之数。纤悉备具。今府县之籍。存去不可考。户部所藏者。现在虽经兵火。未闻焚毁。但取其册。一加披阅。条原明。除三饷之滥加者。一笔勾注外。其原额起解。存一定之规。无容增减。则入数已清十之八九矣。其余微有不同者。不过因革损益之间。通融参差之数耳。如昔有九边之饷。而今无也。昔有京营之饷。而今无也。昔有宗禄之费。而今无也。昔有靴帽之赐。器皿之造。而今无也。此问之在内该衙门而可知者也。如屯卫之租。昔属之军。而今属之有司也。圈拨之地。或以他县扺补。或虚悬竟未抵补也。荒熟地亩之不同也。蠲免分数之不一也。此问之在外各督抚而可知者也。明开项数条。令之登对清楚。出入相符。总撒相投。除收相合。今昔相准。明白直捷。勒成一书。然后执是书而问在内该衙门。各项作何收支。某项作何销算。不容游移于定额之中。则 国用常足矣。执是书而行之在外该衙门。起解者有无批回。存者有无挪移。不容滥加于定数之外。则民生不困矣。若不据旧册清厘。漫令开送申报。隐漏淆乱。徒滋驳查。动经岁月。臣犹亲见明季会查钱粮。设官专司其事。檄催府县严限疾呼。竟有二三年而不送一册者。及催提册至。又溷扰欺隐。日费参驳。竟未清楚。盖抚按取之府县。府县委之吏胥。利在存奸。不利厘弊。虽 新朝法令森严。不同明季。而官吏贪猾成风。终不肯和盘托出。驳正愈严。岁月愈久。弊窦愈多矣。是以察核莫如直截。直截莫如查取旧册。使经制早定一日。民困早苏一日矣。然方册既备。勾销磨对。不可任之吏胥。必得公廉敏练之才。以资元勋辅臣之协理。户部汉官侍郎。原额三员。今止有谢启光一人。虽有兼人之才。岂能分身而应。必令现缺补足。官皆备员。而无虚位。则事有专司。而局可立结矣。
台湾田粮利弊疏雍正五年 
御史尹泰
窃查台湾全郡。尽属沙壤。地气长升不降。所有平原。总名草地。有力之家。视其势高而近溪淡水者。赴县呈明四至。请给垦单。召佃开垦。其所开田园。总以甲计。每田一甲。约扺内地之田十一亩有零。郑氏当日分上中下三则取租。开台之后。地方有司即照租征粮。而业户以租交粮。玫无余粒。势不得不将成熟之田园。以多报少。欺隐之田。竟倍于报垦之数。臣等细访向来任其欺隐不行清查之故。则其说有五。现征科则。计亩分算。数倍于内地之粮额。若非以多报少。不能完纳正供。此其说一也。台湾沙地。每岁夏秋大雨。山水奔泻。田园冲为壑。而流沙壅积。熟田亦变荒壤。若非以多报少。将何补苴亏缺。此其说二也。台地依山临海。所有田园。并无堤岸保障。海风稍大。咸水涌入。田园卤浸。必俟数年咸味尽去之后。方可耕种。若非以多报少。何以抵纳官粮。此其说三也。台郡土脉炎热。不宜用肥。两三年后。力薄寡收。便须荒弃两年。然后耕种。若非以多报少。焉能转换办公。此其说四也。佃丁系漳泉潮惠客民。因贪地宽可以私垦。故冒险渡台。设使按亩清查。以租作粮。伊等力不能支。势必各回原籍。以致田园荒废。额赋虚悬。此其说五也。夫田粮之欺隐若此。其所以致此欺隐。而难以清厘者又若此。宜作何变通。以除欺隐之弊。海疆重与内地不同。臣等愚昧。不敢轻议。谨据实奏请  圣裁。至于北路彰化一带。县系新设。地稍偏远。臣等见多未辟之土。亦宜召民开垦。案查淡水同知王汧。曾经具详称北路虎尾溪以上。闲原宽旷。其召民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