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372页

而查核则有查核之扰。虽曰搜剔飞诡。饬禁科派。而搜剔饬禁则有搜剔饬禁之扰。天下安得实心任事。视国如家之人而用之。故曰难也。为今日计。惟有按籍编审。责令各州县官。取其大不便于民者去之。丁粮之偏累者均并之。务在秉公持正。毋徇情面。毋听奸私。悬自首免罪之条。绝诡寄花飞之弊。大纲既挈。而诸弊略清。居者乐生。逃者思返。然后优游展布。渐次兴除。夫古今有治人。无治法。慎选其人而责之事。以考其成。取其大而不苛其细。天下何事不可为。而宁独编审一事哉。本县额丁。止一千零三十七丁半。民粮二千五百九十七石三斗。而计里则有六十九里。里甲之残缺尤甚。卑职就其相近者。参伍而比附之。并为十一里。中间尚有未尽事宜。应俟编审核明。厘定详夺。
卷三十一户政六赋役三
垦田均田日知录 
顾炎武
后魏虽起朔漠。据有中原。然其垦田均田之制。有足为后世法者。景穆太子监国。令曰。周书言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余材。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材。任虞以泽事。贡其物。乃令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以是为率。使民各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戏者。于是垦田大增。高祖太和九年诏曰。朕承干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蓄既积。黎元永安。爰暨季叶。斯道陵替。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躯。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其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男夫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是有口分世业之制。唐时犹沿之。嗟乎。人君欲留心民事。而创百世之规。其亦运之掌上也已。宋林勋作本政之书。而陈同父以为必有英雄特起之君。用于一变之后。岂非知言之士哉。
明初承元末大乱之后。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洪武中诏有能开垦者。即为己业。永不起科。是时方孝孺有因其旷土复古井田之议至正统中。流民聚居。诏令占籍。景泰六年。户部尚书张凤等。奏山东河南北直隶并顺天府无额田地。甲方开荒耕种。乙即告其不纳税粮。若不起科。争竞之涂。终难杜塞。今后但告争者。宜依本部所奏。减轻起科则例。每亩科米三升三合。每粮一石。科草二束。不惟永绝争竞之端。抑且少助仓禀之积。从之。户科都给事中成章等。劾凤等不守祖制。不恤民怨。帝不听。然自古无永不起科之地。国初但以招徕垦民。立法之过。反以启后日之争端而彼此告讦。投献王府勋戚及西天佛子。见实绿无怪乎经界之不正。赋役之不均也。
州县税赋日知录 
顾炎武
王士性广志绎曰。天下赋税。有土地肥瘠不甚相远。而征科乃至悬绝者。当是国初草草未定画一之制。而其后相沿。不敢议耳。如真定之辖五州二十七县。苏州之辖一州七县。无论所辖即其广轮之数。真定已当苏之五。而苏州粮二百三万八千石。真定止一十万六千石。然犹南北异也。若同一北方也。河间之繁富。二州十六县。登州之贫寡。一州七县。相去殆若莛楹。而河间粮止六万一千。登州乃二十三万六千。然犹直隶山东异也。若在同省。汉中二州十四县之殷庶。视临洮二州三县之冲疲易知也。而汉中粮止三万。临洮乃四万四千。然犹各道异也。若在同道。顺庆不大于保宁。其辖二州八县均也。而顺庆粮七万五千。保宁止二万。然犹两郡异也。若在一邑。则同一西南充也。而负郭十里。田以步计。赋以田起。二十里外。则田以量不步矣。五十里外。田以约计不矣。官赋无定数。私价亦无定估。何其悬绝也。惟是太平日久。累世相传。民皆安之。以为固然。不自觉耳。夫王者制邑居民。则壤成赋。岂有大小轻重不同若此之甚哉。且以所辖州县言之。真定三十二。西安三十六。开封平阳各三十四。济南三十。成都三十一。而松江镇江太平止三县。汉阳兴化止二县。其直隶之州。则如徐州泽州之四县。郴州之五县。嘉定之六县。潼川之七县。俨然一府也。而其少者。或至无县可辖。且明初之制。多因元旧。平阳一路。共领九州岛。殆据山西之半。至洪武二年。始以泽潞辽沁四州。直隶山西行省。而今尚有五州。若蒲州。自古别为一郡。屡次建言。皆为户部所格。归德一州。向属开封。至嘉靖二十四年。始分为府。天下初定。日不暇给。沿元之非。遂至二三百年。崔铣言今之郡大者千里属邑数十为长者名数且不能悉奚望其理也宜令大郡不过四百里邑百里然则后之王者。审形势以制统辖。度辐员以界郡县。则土田以起征科。乃平天下之先务。不可以虑始之艰而废万年之利者矣。
明祖实录。洪武八年。平阳府言所属蒲解二州。距府阔远。乞以直隶山西行省为便。未许。至天启四年。巡按山西李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