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城厢仓廒。两县既以东西分界。在城亦如之。当就通衢勒石。使平直易晓。不当仍以图分分。参差错互。致临事推诿。奸民得以避就。邑中原有东西两仓。各就便分管。至济农一仓。向为舂白粮之所。应仍就分用。
一议湖山。常邑东西两湖。滨湖旧有敌楼。设立巡船。防缉盗贼。应东西各辖其一。华荡与西湖相连。镇山全在西城。并宜专归西县。
一议市镇。常邑大镇有四。在东者曰梅李。芝塘。在南者曰唐墅。在西者曰田庄。其它二三百户者。东西错杂。不下十数。西县原议。止有田庄一镇。今酌以唐墅之河西益西县。户口大略相当。而黄泾以东。尤泾以东。水田二百余顷。亦应西属。以补瘠区。
一议沙洲。常邑在江海之交。东曰薛家沙。在海中。去岸八十里。西曰福长寿沙。在江口。去岸十余里。薛家沙应属东县。福长寿沙应属西县。不特地势宜然。而薛家沙粮重累多。福长寿沙粮轻累少。以薛家沙归东县。庶与西县高区相准。
一议赋税。常邑旧以四科起则。而滩地山塘附焉。大抵近海者为高区。地瘠而粮轻。近湖者皆低乡。地肥而粮重。滨海分辖。则高乡均。而旱灾则西县为甚。两湖分属。则低乡均。而水灾则东县较深。如欲有利无害。必如耿令之书。大兴水利而后可。否则势有不能。如欲尺寸而计之。必使锱铢不爽。亦非愚之所能知也。
一议差役。常邑僻处海滨。本无他役。惟烟墩马路。时须修葺。或遇海上巡阅。例应供备。必得彼此适均。方无偏重。今以耿泾为界。则烟墩四十二座。各得二十一座。马路一百三十里。各得六十五里。最为均平。不可移易。
两县分管议
陶贞一
窃惟分县之议。不出拈分坐分两说。旧县署中据则或东或西。分管俱便。新县既就防厅之署。偏在城东。则便于东而不便于西。其理显然。此宪批所以有拈分后。或将衙署互易之说也。但部议原令新县建署。则互易似属未便。不若径遵宪批。无庸拈管。竟行坐分之说。尤为妥当。今议者欲参用两说。城中则东西坐分。城外则拈分。愚窃以为不可。何以言之。新县既在城东。应坐分北水门至大东门小东门。若拈得东县。以东管东城至便矣。倘拈得西县。则将越旧县出西南门。然后为新县之境。而旧县反越新县出东南门。然后为旧县之境。莫非王土。不知何事为此自扰也。即以仓漕一事言之。县虽分。犹各办漕十万。若西县之民。越境以交东仓。东县之民。越境以交西仓。城中河道狭小。严冬水涸。处处阻碍。即陆运交错。亦必日有争。分县本以省事便民。何为纷扰若此。且又大不便者。县令有城守之责。假如盗贼窃发。在城则东西分辖。而城外跬步皆非吾民。虽相去不过数里。而呼应不灵。指顾之间。便失机会。此于 朝廷设官守土之意。不亦大相剌谬欤。不佞窃以县之肥瘠。详于前议。既已不甚悬殊。则亦无庸趋避。宜东而东。宜西而西。直截分明。旬日而事定矣。苟为不然。舍平易正直之道。而多所瞻顾。若民家析产。惟恐失一毫便宜。于彼于此。不能自决。而托之公道。归于拈分。有如昭文拈得西县。则县衙苟非另建于西。必当与常易署。是虽不能化多事为少事。然犹为近理。异乎城内城外。或坐或拈。自相矛盾。以贻害于无穷也。夫官犹传舍也。执事者于敝邑利害得失。仅在目前。甚不必相争也。而不佞辈生长此土。则不可以默默。盖非好为异同。欲贻地方以久远便安之计而已。
辨名
钱大昕
天下府州县名相同者。如江南广西。俱有太平府。山东云南。俱有武定府。云南之武定府今改为州顺天江南。俱有通州。直隶云南。俱有赵州。直隶贵州。俱有开州。江西甘肃云南。俱有宁州。山西广西贵州。俱有永宁州。直隶河南。俱有唐县。陕西湖北。俱有咸宁县。福建湖南。俱有永定县。江苏陕西。俱有山阳县。浙江山西。俱有山阴县。山西湖南。俱有宁乡县。山东广东。俱有海丰县。江西四川。俱有东乡县。江西山西。俱有乐平县。山东贵州。俱有清平县。直隶广西。俱有宣化县。江西广东。俱有石城县。河南广东。俱有镇平县。山东广东。俱有海阳县。江苏甘肃。俱有华亭县。江苏陕西。俱有甘泉县。湖南广东。俱有会同县。江西湖南。俱有安仁县。浙江湖南。俱有石门县。江西福建。俱有德化县。奉天广东。俱有广宁县。直隶江苏。俱有清河县。江苏湖南。俱有桃源县。安徽山西。俱有凤台县。安徽浙江。俱有建德县。安徽云南。俱有太和县。奉天浙江。俱有宁海县。浙江广东。俱有昌化县。直隶贵州。俱有安平县。陕西甘肃。俱有安定县。陕西广东。俱有三水县。山西四川。俱有大宁县。直隶广东。俱有龙门县。直隶江西。俱有广昌县。浙江江西。俱有新昌县。江西山东。俱有乐安县。江西浙江。俱有龙泉县。陜西四川。俱有石泉县。直隶广东甘肃。俱有西宁县。福建湖北广东。俱有长乐县。湖南甘肃贵州。俱有安化县。直隶河南广东。俱有新安县。顺天湖南广东。俱有东安县。安徽四川云南。俱有定远县。安徽甘肃广西。俱有怀远县。江西湖南四川。俱有永宁县。江西四川广东。俱有长宁县。湖南四川广东。俱有新宁县。直隶山东浙江江西。俱有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