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24页

。人之有伦。贵贱所同。故士大夫之与小民无异教也。然而士大夫之于教。必其知之无不明。而后行之无不当。若小民者。导其所当为。禁其所不当为而已。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夫士大夫者。小民之标准也。彼其于教。必先躬行而实践之。而后可以教于民。孟子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然则教之不能骤责诸民也审矣。昔韩愈之辟异端。其言曰。甚矣。人之好怪也。欧阳修则曰。甚矣。人之好善也。臣窃以修之说为近似。人之惑于邪教者。大率以为此善事也。彼习闻夫因果利益之说。蔽锢于中。不知其何者之为善。而惟福之求。而邪教者。乘其惑而诱之。则翕然从之矣。夫小民希福。亦其嗜利之常耳。然而因贪而懵。因懵而妄。妄人相聚而处。于是有巨奸者。煽而胁之。则不幸而陷于大恶矣。方今邪教。所在多有。大率皆起于前明之世。其党多者千计。少亦百计。诛之不胜其诛。屏之远方。不胜其屏。  明诏许其自悔。诚至仁之德也。臣愚以为邪教所聚。必有其魁。诛之屏之。惟魁之除。则其党亦必知所悔而自返。是故自悔者。悟而悔者也。治而使之悔者。畏而悔者也。既悔矣。则邪教者。齐民也。亦姑置之。再聚则再求其魁而治之。如是而已。王制曰。执左道者杀。左道之作。众必惑之。诛其执左道者。众乃解矣。此法之善也。昔孔子诛少正卯于两观。而不及其徒。亦治左道之法乎。若夫修明教化。使天下晓然于邪正之分。真伪之辨。出其至性至情。以实而致诸伦常之地。使众知伦外无教。则邪教熄矣。此尤善之善也。
卷十治体四政本下
进呈图绘疏康熙十八年 
蒋伊
为民生当恤。士气当伸。谨就耳目见闻。绘成十二图。恭呈  御览事。臣惟圣王之治天下也。虽当已安已治之时。必存犹溺犹饥之念。诚欲周知万方之疾苦。而轸其艰难也。臣三年于外。凡有见闻。登之图绘。计十二帙。第一为难民妻女图。第二为刑狱图。第三为寒窗读书图。图中情事。各为一本。第四为春耕夏耘图。第五为催科图。第六为鬻儿图。现在催征不得钱粮。已蒙  皇上荡荡洪恩。仰见  圣天子恫瘝至意。固已洞悉民瘼矣。第七为水灾图。第八为旱灾图。备荒积縠。业经诸臣会议。虽有刍荛末议。臣亦不敢复赘。第九为观榜图。第十为癈书图。第十一为暴关图。第十二为疲驿图。学校则以取数太隘。而贫士有改业之嗟。关课则以蠹弊丛兴。而商人有裹足之叹。以致冲邑之转输。疲驿之烦苦。此皆久在  皇上离照中。方今军需正殷。臣一时未敢连章累牍。冒渎  宸严也。伏念  皇上爱民如子。求贤若渴。鉴臣迂。  俯赐观览。则四方颠连琐尾之状。累累乎如在目也。呻吟忾叹之声。殷殷乎如在耳也。我  皇上一举念间。而斯民日被尧舜之泽矣。
进讲经义折子 
杨椿
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隳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臣案有虞氏之世。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可谓盛矣。宜其恭己无为。坐飨升平之治。而作歌之日。犹君臣责难。祇畏天命有如此。君者天之宗子。大臣者宗子之家相也。明王奉若天道。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预。惟以乱民。故其位为天位。职为天职。功为天功。典秩礼。命德讨罪。无一不本于天。自昔圣君贤相。当太平极盛之会。尤莫不天命为兢兢。在易丰之彖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朱子谓丰大也。以明而动。故能成盛大之势。然至于过盛。则又有忧道焉。圣人以徒忧无益。故谨之于未然也。系辞传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夫制治保邦之道。存乎事。行事之要。本乎心。心之敬肆。则又在责难之言。君有以儆惕乎臣。臣有以启沃乎君也。前代有为之主。始以德义为心。惟恐人之不言。每曲导之使言。继则闻人之言悦之而已。不必其尽从也。久则恐人之言。言之而不必受。受之而亦有难色。又其甚者。或引之于当道。辄自以为已知。或格其心之非。辄自以为无失。自以为已知。自以为无失。是自以为贤矣。自以为贤。其下因莫不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以唐太宗之英明。于魏征尚有不平之语。而欲其臣之无隐。衮职之无阙。岂易得哉。今观于舜。惟几惟康。惟动丕应徯志。岂尚有时几之未敕。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岂尚有未兴之事。未慎之宪。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岂尚有未省之成。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岂尚有丛脞之患。惰与隳之忧。而舜以之责难于臣。皋陶以之责难于君。舜于皋陶之责难。从而拜之。即从而俞之。圣人之于臣。惟愿其弼直。不愿其面从。于进言者。惟论其理之是非。不计其辞之工拙。鉴其心之诚挚。不复问其事之有无。皋陶平日之告舜。曰无教逸欲有邦。益曰儆戒无虞。无怠无荒。夫舜岂教逸欲而好怠荒者哉。而诸臣言之而不以为迕。帝舜受之而不以为非。古大臣之爱其君与君之自爱。其慎微防患保泰持盈之至意。不得不如此也。有虞氏之治。所以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