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003页

以入台者。袛鹿耳一门耳。兵即由鹿耳入府城。又须自南而北。转多纡折。必不能如此次之路捷而功速也。彰化城距鹿港二十里。不傍山。不通水。本非设县之地。若移于鹿港。镇以文武大员。无事则指麾南北。声息皆便。有事则守海口以通内地应援。与鹿耳门互为关键。使台地常有两路可入。则永无阻遏之患。时  上方有  旨修筑台郡各城。余嘱李公以此奏。李公以筑城事别有司之者。遂不果。然此议终不可废。后之意海疆者。或奏而行之。实千百年长计也。
台湾城工可缓议 
郑光策
城工一事。遍访熟识台地之人。据云台地土脉松浮。每岁震动不常。有自数次至数十次者。溪道路。尚且崩坍迁徙。岁无定形。改建崇城。实为无益。且台地多沙少土。基址难坚。内山虽有山石。而水门浅小。殊难运出。即陡遇溪涨。亦不过数日即消。不可恃以集工。查红毛旧立赤嵌一城。系三合土所筑。以制小而矮。所以仅存。若城工大段。俱用三合土。制既袤长。一遇震动。必成断缺。断缺之后。兴工修补。以新合旧。必不胶粘。此事费恐不赀。未可轻举。且台城所以不守者。非竹城之难守。以兵力单而人心散也。若经理得宜。自有众志之城。亦不藉天设之险。鄙意宜且仍旧。或多栽刺竹。深堀濠沟。自足为守。若以奉有  明旨。不可不遵。则当相其形势所便。先筑一城以为之式。试看期年之后。如不坍塌。然后遍行兴工。庶大工不至尽归于乌有也。又闻  明旨。有以工代赈之说。现在官署仓库。及民间村庄屯田军卫处所。一切建置。俱有大工。似不必专藉于筑城。至于兴建工程。俱宜不惜重工。期于宏敞完固。昔诸葛忠武之治蜀也。一切道路桥梁邮馆亭障。皆为经久之计。实为后世制作之楷模。晚代创造。多取办目前。近来官工。恶薄尤甚。鄙意任事者欲其绝无染指。固有所难。惟有厚与价值。大其规模。凡事不尚华丽。以朴厚完固为期。庶几有人心者。或尚不至苟且焉。
筹划海寇疏顺治十七年 
给事中王命岳
臣闻善用兵者。用我之所长。以攻彼之所短。必不用我之所短。以就彼之所长。则今日办海。在谨持浪战。详布置之方而已。往者布置失宜。兵将皆狃安城郭。高居广厦。要害无驻镇。海下无舟师。所造战船。皆在内地。一旦兴兵。四面疾呼。各港战舰。动费招携。兵马陆行。数日始达海岸。我息已露。贼备已完。我劳贼逸。我生贼熟。宜乎未奏获丑之功也。今之布置。臣请得借箸而筹之。夫自漳州之海澄县出港。以趋厦门。则必经海门山。向者贼舟泊于山外。我舟泊于山内土名大涂尾。因岸上无兵护船。并大涂尾不便久驻。退入镇城。镇城去厦门殊远。贼始解甲高枕而卧矣。臣按海门山与厦门相望。过海门山之左。地名青浦。青浦之左。是为镇海卫。卫则有城。为逆贼上岸往来通津。此系漳州第一要紧门户。形势可据。往者弃而不守。臣诚不知其何解也。以臣愚见。宜设大将一员。领兵数千据之。而分驻一营于青浦。青浦下。则海门之外贼舟不敢泊。贼舟遁而吾舟泊之。则青浦之陆兵可以护海门之舟师。海门之舟师又可以渡镇江青浦之陆兵。是海澄一路。贼无日不防矣。自泉州之同安县地方出港以趋厦门。则嵩屿鼎尾排头高浦石浔州刘五店一带。绵亘三四十里。皆与厦门相望。不需巨艘。即扁舟可达。嵩屿者。前抚张学圣过厦门之所也。嵩屿数里至鼎尾。鼎尾有港。鼎尾数里至排头。排头十里至高浦。高浦有城。高浦十里至石浔。石浔十里至州。则贼筑城此地以牵制我师者。州十里至刘五店。之数处者。无处不可渡厦门。而高浦为适中之地。人烟辏集。又有坚城。乃弃而不镇。反使贼得逍遥于州之浒。臣又不知其何解也。以臣愚见。宜设大将一员。兵数千。镇守高浦城。则州之形危。又分一二大营于排头鼎尾等处。而泊舟师其下。则岸上之陆兵可以护岸下之舟师。岸下之舟师又可以渡岸上之陆兵。是同安一路贼无日不防矣。其分拨驻守镇海卫高浦城等处兵将者。靖南王之事也。分拨海门舟师者。海澄公之事也。分拨高浦鼎尾各处舟师者。副将施琅之事也。藩兵皆北人。臣以为不宜轻试巨浸之中。而水师用土兵。则与贼共分其长也。况黄梧于贼。势不两立。施琅于贼。雠深杀父。皆足令独当一面。协力捣巢。但恐二人兵少。宜以漳泉水师之兵将佐之。如是布置已定。我数数戒师如期。将渡者又竟不渡以疲之。如是十余次。则贼之意懈而防弛。然后度天时。齐人力。出其不意。约束并驱。一鼓而歼之。直崇朝事耳。至于居重驭轻。则有靖南王。镇守省城。居中策应。则有提督马得功。兵马久驻泉州。兵民相宜。兴化漳州各有城守。皆足自护城池。其余港口照旧分汛。则是我逸贼劳。我暇贼忙。此万全之策而王者之节制也。相机而动。系丑之颈而制其命。如掇鱼于釜而盬其脑矣。
陈台湾弃利害疏台湾府志 
施琅
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明季设水师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然其时中国之民潜至生聚于其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