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002页

。未几。萧竹卒。吴沙亦死。越一二年。海寇蔡骞以贼艘进苏澳。侵蛤仔难。欲取其地。吴氏率耕民御之。骞使告于吴氏曰。吾欲得地。为耕种计耳。此间地旷。愿得共垦。于尔无伤也。吴氏曰。吾辈为良民。若为盗。吾何敢通盗。骞曰。吾得耕地。且不为盗。吴氏曰。地固在也。盍尽焚汝舟。吾与汝登岸。骞不可。率众贼登陆。海口番人怖与。贼大戮番人。适其时。耕民与番社有衅。蔡骞率众登陆。番不知其为海寇也。而以为耕民约内地众从水道来夹攻。乃大骇。多散走徙去。吴氏擒数贼献于官。蔡骞败去。于是蛤仔难耕民日益众。嘉庆八年。蛤仔难大疫。众相率祈祷。按丁口出钱。稽簿册得男女六万。初。吴沙死。其子光裔嗣为长。无才能。不得众心。
论埔里社事石甫文集 
姚莹
台湾本海外岛夷。不宾中国。自郑氏驱除狉獉。始辟入籍。时止三县。半线以北。康熙之末。犹番土也。朱逆既平。乃增彰化。设淡厅。遂极其北境。至于鸡笼。山前之地尽矣。然南北袤不过一千九十四里。嘉彰最中。腹内自山至海。乃百余里耳。入内供粟。岁不过十万。而兵饷给外者倍之。其不能利益 国家明矣。嘉庆中。又开噶玛兰。遂及山后。增幅员百里。论者皆以形胜为言。夫  圣德遐被。八荒皆我外藩。鸿图式郭。远迈隆古。乃侈言沧海之一舟。大圜之一星。岂非陋耶。若夫雕题裸体之民。言语不通。蹲伏深山。垦耕自给。没世不敢出山一步。然犹慕化充屯。则是我 天朝之赤子较诸汉奸不法者奚翅十倍。此土牛立界。所以严申厉禁。诚仁之至也。有司守此边陲。不以宣播德威为务。乃任彼私人。交通豪猾。违禁开边。且肆其凶残。暴其枯骨。所当骈首境上。以昭炯戒而慰番黎。乃复隐忍逾年。越垦之诘。发自武臣。斯时犹有阿意庇奸。为依违之说者。向非邑令抗争。镇道明决。则奸人之计仍行矣。卒之投鼠忌器。曲赦有罪。使 国禁不申。番冤莫理。政刑之失。孰有甚于此者哉。火炎不烈。厉禁益虚。于是奸人故智复萌。不及数年。而水社之谷。复归汉佃。番愚不知讼诉。社众日衰。外迫凶番。内惧汉逼。不得已从奸人之谋。欲引外社熟番自卫。汉奸更从而蹑其后。养虎揖盗。其事益愚。其情益可悯矣。邓同知身入内山。穷履生番之境。可谓壮甚。而水社之山川秀美。埔社之地土沃饶。言次犹津津称之。且以番黎拙于治田。不能深耕灌溉为惜。循吏而言如此。以余观之。喜功利者贪壤地之膏腴。惧开边者守土牛之虚禁。此皆见止一隅。未深计久安之策也。水埔二十四社。自雍正乾隆间。即称沃衍。惟时番族犹盛。足以自固。汉人不知虚实。无敢深入。且开辟未久。地利有余。今山前无隙土矣。旧族日滋。新来不已。无业可执。则有三种莠民。一舆夫千百为。动与兵。二赤棍结党立会。散处市廛。三盗贼窃劫频闻。诛之不尽。此全台之大患也。不为区处。台湾未可言安。则旷土之开。云胡得已。汉人蕃衍。丁口已二百五十余万。而生熟社番。不及二十分之一。匪惟贫削。实亦丁衰。寡弱之形。殆若有天数焉。其不能自固者。不仅水埔二社也。势既寡弱。则奸民欺凌益甚。况频年深入。虚实周知。即外社熟番。亦垂涎至矣。虽有明禁。而趋利忘生。旋驱复入。昔者杀番掘冢。其首恶既释不诛。今兹负耒而来。安能遂置重典。一再宽宥。禁碑尚可恃乎。既不能禁。不但社番被逼。有走险之虞。抑且地形险阻。设有巨奸。招聚亡命。即林爽文之大里杙也。其患可胜言哉。则安抚之道又不可不讲矣。
论台湾要害皇朝武功纪盛 
赵翼
台湾之变。总督李公赴闽。道过常州。邀余偕行。佐其幕事。凡一年有余。此编即幕中所记也。事皆与方略合。故不复删改。林爽文本漳人。其将反也。当漳泉二府人械之后。恐泉人不同乱。乃邀泉人刘志贤共起事。欲使为泉人倡。刘志贤自署理番同知。至鹿港收货税。有泉民林凑等起义擒之。鹿港得无恙。是时贼方起。漳人仗贼之势。常凌泉人。及黄任两提督率兵至。贼稍敛。则泉人又仗官兵之势凌漳人。迨官兵久顿不进。贼势日炽。胁各村民从之。不从者辄焚劫。于是泉人亦皆弭首附于漳矣。惟凤山县南。有粤民数十村。结寨自守。贼终不敢犯。贼本乌合。非真有不可扑灭之势。故福将军等兵至。一鼓即败之。乃知前此诸将之过于畏慎。未免重视贼也。今台湾既平。有当酌改旧制者。彰化县城。宜移于鹿港。而以台湾道及副将驻之。康熙中。初取台地时。仅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地。凤在南。诸在北。台湾居其中。又有鹿耳门海口通舟楫。故就其地设府治。其后北境日扩。闽人争往耕。于是诸罗之北。增彰化县。彰化县北。又增北淡水同知。则府城已偏于南。且旧时如海口仅一鹿耳门。由泉州之厦门往。海道八九百里。今彰化之鹿港。既通往来。其地转居南北之中。由泉州之蚶江往。海道仅四百里。风顺半日可达。此鹿港所以为台地最要门户。较鹿耳门更缓急可恃也。幸林爽文等皆山贼。但知攻城。不知扼海口。故我师得扬帆至。然海舟大。不能附岸。须鹿港出小船二十里来渡兵。倘贼稍有智计。先攻鹿港。鹿港无城可守。其势必拔。拔则据海口禁小船。我海舟虽至。亦不得薄而登。所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