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382页

。各处派守之处。总须先将境内河沿丈量。共若千丈。绘成一图。注清地名。以每人相去五尺计之。即可得需人之定数。村多人众者。可令换班。以便持久。平时演习数次。须给口粮。闲时各安本业。无须经费。似较虚应故事者。稍有把握矣。查黄河漫口。由直隶南界长垣东明开州入山东境。穿运河归大清河入海。固系天险可凭。其南运河由清河县入境。经故城景州东光交河南皮沧州青县静海至天津入海。滹沱河由平山入境。经正定城晋州束鹿深州衡水武邑阜城献县河闲大城永清东安至天津入海。亦京师省会东南之天堑也。其余支流小港。不尽可恃。是在贤有司不惮烦劳。先期约定。庶几一旦有事。不致仓皇。即劝有经费。亦可发商存以待用。目前可勿虚糜。转致临时缺乏。此不但村民自身家。亦官之性命爵位所系。此举办成。原非易易。然舍此即非钱不行。实无别法。况此次捻匪突犯山东。其大清河北岸民团。直至海滨。横列数十万人。齐力拒守。捻匪即不能北犯。已有明效。非托空言。其但顾目前无事畏难苟安者。愚也。其强作大言不务守而讲战者。妄也。谨议。
书袁端敏公上科尔沁亲王书后    
孙衣言
予编端敏公年谱。既得尽见公之奏议。复取其在军中与同时大臣书阅之。其与胡文忠公李忠壮公及今相国曾公书。皆深得当时大计。至读所上科尔沁亲王书。谓王之威望。一时所仰。关系全局安危。不可轻试以损威。又以王之初出。欲移军北路以辅之。呜呼。何其料事之明。为虑之远也。夫当捻北犯河南山东。震惊畿辅。  天子出亲王经略之。欲速灭贼耳。而公以谓不可轻试。吾顾谓其料事之明为虑之远者。非谓王之不足以平贼。而谓贼之不足以烦王也。夫捻贼以闾巷无赖之徒。以焚掠为生。以杀戮为事。其悍虐不足自固。其苟且非有远图。而其飘忽轻浮之性。亦非可以兵家之常理治也。使其初起。 朝廷不误于一切言抚之说。诚得三四悍将。精骑一二万人。与之追逐。索贼以战。使之不得休息。彼且土崩瓦解之不暇。岂真能为中原祸哉。而王以肺腑之亲。居藩翰之重。自海上事起。而忠诚果毅之。已为中外所共知。庚申之变。 庙谟未有所定。奸臣阴掣其权。弃地利以资敌国。旷日持久。以泄兵谋。至于一蹶不振。而岂王之过哉。 朝廷以为海上之事。不复可为。遂出王以当狂寇。而岂知王之威望。宜令之守。不宜令之战。宜令坐镇根本。以为深远之虑。不宜令逐利远出。以求疆场之功也。及王既出。山东荡平。沛霖授首。而王卒以身殉之。岂非所谓轻试以损威者哉。盖公固虑之矣。今日事变所趋。如痈疽之据于腹心。非针石毒药之所得施。而有万不得已之策焉。一宜建藩辽渖。以用东三省之劲兵。一宜建藩云代。以抚内外蒙古之属国。此二藩者。其形势足以为京师之护。而其人之骁健趫捷。亦敌国之所无也。得亲贤以树虚名。得忠诚果毅之大臣以求实。而国家盘石之势。隐然复有所托。王之既亡。则无以为股肱之寄矣。此可为痛惜者也。至公所请移兵以辅王者。其虑又有深焉。盖王之忠诚果毅。人所不能及也。而其短颇在于用人。方王之用兵于直隶山东。人皆知王之身先士卒也。皆知王之绝远货财也。而所部诸将。则有择便利而遗王以危者矣。有通赇贿而借王以市者矣。王之所谓腹心爪牙。大抵期门羽林之俊耳。士人则少矣。通古今知大谊者抑又少矣。夫所谓丰沛子弟。南阳帝臣。岂非自古兴王之资哉。然当其藉王气之方盛。同起患难之中。阅历险阻之余。其志气清明。其精神淬厉。固宜材之可用也。至于富贵易而骄生。居养优而志惰。而狃于曹伍习惯之见者。又不知充之问学。开之以师友。则其才之秉天而特出者。亦往往而难矣。度王之用之。亦不过以为平生游旧。踪习熟。岂真有聪明才力。足以当王心者哉。国家之制。八旗子弟。皆为设学。所以培养世臣。为万年之虑。至深远也。而其弊何以至于是耶。而顾不博求以自助耶。公既为书以诒王。又言于  天子。欲移师以辅王。诚使公在左右。其肯听以中外仰望之身。赴蚍蜉蚁子之贼也哉。此吾所谓料事之明而为虑之远也。夫国家之恃有世臣。以为祸福休戚之与共也。而苟无学以成其材。则所谓祸福休戚。将有不暇与知者矣。然则我之深感公书。又岂独为王惜也哉。
书袁端敏公年谱后         
孙衣言
呜呼。自   宣宗皇帝之季。至于咸丰庚申辛酉。二十年闲。军旅之祸。可谓亟矣。洪秀全发难广西。以祅神夷鬼之教。驱胁死党。轶出桂管。顺流而下。不半载。破荆鄂。据金陵。南极闽峤。北惊 帝畿。而苗沛霖张隆张乐行以淮北七八无赖。挟乡里不逞之徒。抗官剽劫。祸亦挻于秦晋齐鲁。两犯畿辅。当粤贼之炽。跨据江表。建立名号。尽有财赋之地。几成割据之势。疑非淮贼之所敢望。然金陵窟穴。用兵十年。遂无类。而苗张遗孽。后七年乃灭。何成功之迟速殊耶。则所以治之者有不同也。昔者圣王之于民。尽心焉尔矣。为之田里以赡之。为之庠序以教之。为之礼乐以养之。其于吾民。若惟恐拂其性而伤其生也。而其不率我教。则刑亦随之。故有五礼以章德。则曰天秩有礼。有五刑以讨罪。则亦曰天讨有罪。皆所以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