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344页

期进攻。责其成功。休息有期。费用自减。与其日久令贼得休养其力。根深势大。蔓延愈广。克复愈难。不如及今多积粮饷。多发兵士。力图克复。省城克复。即他处之贼易于剿灭。此制贼要害之计三也。此三者皆灭贼之大计。亦在乎为之而已矣。是又有本计焉。夫所谓本计者何也。一曰求将才。兵者危事。非有过人之智。过人之勇。则不可以任其事。故就现在而言。贼以我为无如之何矣。予以为是未必然也。何则。我若有善于用兵有奇计妙算者。而使之督战。一战而胜。则可以令贼之气馁。再战而再胜。则可以令贼之胆丧。三战而三胜。则可以使贼授首。于我而不难。故欲灭贼。不可以不求将才也。盖为主帅者。诚能虚心延访。知为大臣之道。计安社稷。务在得人。罗致贤才。咸在幕府。将某为智将。可运筹策。某为勇将。可率卒伍。某为裨将。可当一面。某为大将。可寄一方。某为才将。可济仓卒。某为贤将。可资抚绥。皆求得其人。俾之乐为我用。尊其爵位。厚其禄食。专其信任。容其过失。知其才之所堪。而用之必尽其才。以此灭贼。何贼不灭。以此图功。何功不成。此求将才为灭贼之本计一也。一曰得兵心。昔人用兵至三年。则以为久。东征之诗曰。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乃克之。是也。今我兵在外暴露。不止三年矣。若非主帅能得兵心。不能保无溃散之患。嗟呼。国家用兵以杀贼。至于久。而兵皆养贼以自封。尚谓其能杀贼者。未之有也。夫兵未尝无锐气。当于其初至淬厉而用之。既久而振兴之。兵又未尝无奸谋。当于其先事早知之。未发而豫防之。厚其粮饷。分别其可用不可用。可用用之。不可用为设法以去之。明其号令。制其赏罚。申其禁约。勤其操演。善其调遣。周其防范。同其甘苦。恤其死亡。和辑其心。爱惜其力。变易其畏葸之情。而使之不敢避死。禁革其惰游之习。而使之不敢贪生。恩足以相死。而不忍背其上。威足以置之于死。而不敢叛其主帅。如此而后为能得兵心。得兵心而后可用之以杀贼。此得兵心为灭贼之本计二也。且夫人少知礼义必不为贼。则贼之将未必其为名将也。贼所用以临阵而与我战者。率皆掳掠乌合之众。则贼之兵未必其为精兵也。其行阵营垒一切部署。未必皆有备无患与古知兵者同也。然而贼破城甚易。而我之复城甚难者。何也。则以我人力未尽。而法制之未尽善也。
盖临阵之闲。所以决胜负较强弱者。不在乎兵在乎将。将不在乎力在。乎胆。有胆而力乃见。不在乎勇在乎智。有智而勇乃成。不在乎多兵以虚张其声势。在乎练兵而使之有节制。不在乎常常出队小获小胜。在乎不失其可乘之机会。可以一战而成功。不在乎外有调发增益之兵。在乎内无纵寇贻患之兵。不在乎外有招募新来强勇之兵。在乎内无互相嫉害其成功之兵。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置之死地则必不能生。置之危地而后存。不置之危地则必不能存。然则当今灭贼之方可知已。谋国者诚能求将才而与之共事。以将兵得兵心。而与之同心以杀贼。由是知分窜不可不防。而防之必力。则未被贼患之处。贼氛可以靖。知接济不可不断。而断之必尽。则已被贼患之处。贼势可以孤。知灭贼不可以不制要害。而从事于制其要害。则久被贼患之处。贼之巢穴可破而渠魁可得。而且兵事虽兴。而民事不忽。则民心益固。民心益固。则天心益顺。夫重民事以培国本。求将才得兵心以剿除寇贼。定攻守之大计。究胜败之所由。求立法之美善。合行事之机宜。用是道也。虽天下长治久安可也。夫何不能灭贼之有。
平贼策   
徐有珂
平贼之策。重将帅尤重守令。今请言贼所以不平之故。杀贼须兵。兵却贼偪。未战先扰。则民溃。兵劲贼逸。横决四出。则民亦溃。粤匪捻匪之流毒长江上下大河南北经年累月而莫之制也。职此之由。今将制贼之命。必先使民不溃。欲使民不溃。必先藏兵于民。此非重守令不可。重守令奈何。曰。请周围贼薮。依军功例。择卓异者。悉置世职守令。俾从容布德化。展韬略。以藏兵于民。而悉统于制军。坚裹密布如铁网。其经略大帅。则统猛将精兵。扼关河险隘。相机进剿。庶几一网可尽耳。夫兵何以必藏诸民也。官兵不足。故以民兵辅之。一省军饷。无事各安生业。有事各具资粮。不仰食于官仓。无绝饷扣饷哗噪之变也。一省征调。在城保城。在乡保乡。人皆素习。奸细难容。比户相联。无远征久戍室家离散之苦也。尝见郡邑告急。大营调兵。其闲道朝发夕至者。为索饷索赏计。必迂道多过州县。迁延四五日矣。其步兵本当陆行者。必捉民船坐载。横行无忌。致闾阎惊扰矣。夫兵贵神速。望救者刻不待缓。而如此泄泄乎。惟各民兵自守郡邑。则无须大营顾彼顾此。而练民兵之法。则又在练勇议中。其不属营汛而必属守令者。守令与民相亲。平时听断廉平。化导悱恻。扶良除莠。推诚布公。蚩蚩易感。死恐后。且守令有版图可稽。得权其地之赋。以供赏恤。备非常。不待拨于他境。况近贼之地。欲征赋给客兵。民未必踊跃。惟散赋于本地之民而收兵之用。官则不征赋与征赋同。民则征赋与不征赋同。官与民两利焉。此其所以宜于守令也。然不予世职。则德化无从布。韬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