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290页

勇于自任。不避艰险。是其正处。惟性好揽权。轻不如己者。顺其性则汤火可赴。逆其情则怒不可止。是其偏处。臣初与见时。该喇嘛尚不通汉语。数月之久。遂畅然通晓。足见其聪明过人。而驭兵治众。则宽严互用。慈而能断。历观北路各大臣。及各部落王公。量材比力。均非其敌。而该喇嘛之视诸人。亦蔑如也。今日者。 朝廷诚能发重兵经西北。则该喇嘛用与不用。均无关系。如其不然。则用之当与不当。不可不审。何谓得当则收其利。目今该喇嘛所带之兵。皆精壮可使。计算西陲沦陷。回逆虽未必北犯。然塔境之哈萨克。时思东侵。新疆各城之土尔扈特各旗。皆思北徙入乌科境内。厄鲁特数千穷困之众。并无着落。难免滋事。凡此数端。皆北路心腹之患。其祸在内而不在外。一旦有事。乌科两城。并不能当。今任用该喇嘛。苟得其心。厄鲁特之众。既有收管。又可兼制哈萨克土尔扈特。使之不敢为变。非一举而三善备欤。何谓不当则受其害。新疆各城大臣。皆兼辖蒙古。其所以能控驭者。皆恃有满汉兵力耳。今塔城所存满汉兵仅数十人。弱不堪用。而厄鲁特数千人。其中能通汉语者。千人中难得一二人。遇有应办事件。不由该喇嘛经手。则言语不通。不能办理。既已一切事件。均由该喇嘛经手。所谓参赞领队。皆职任大员。其实形同木偶。势似赘疣。虽有何益。在廷议或以为稍可资钤制之方。殊不知自塔城沦陷之后。旧日典章尽失。此项蒙古。转徙邻境。皆成该喇嘛之爪牙羽翼。必欲以一二满员厕处其闲。此不过使之受该喇嘛之钤制耳。非能钤制该喇嘛也。名实颠倒。莫此为甚。又况因循日久。未必不猜嫌互起。别滋厉阶。以是为控御之方。则失之远矣。为今之计。宜因臣获咎之便。虚其员缺。不必派署。厄鲁特兵现既留防科境。见存饷糈。尚可敷衍。但又不宜使该喇嘛久属于乌科。诚恐该将军大臣等处置失当。日后贻误北路大局。然该喇嘛实有忠爱之心。又负义烈之气。苟御之得当。虽羁靮不施。亦可得其死力。当别思良策。以善其后。事贵先机。乃可以弥患于无形。若当断不断。则悔之晚矣。
四曰速保山西全大局也。夫北路情形如此。西陲军务不能复办。固不待言。然臣体察时事。则以为 国家之患。尚不在此。今日之事。紧急可忧。惟在山西。他处皆可缓。何也。西陲恢复。姑无具论。北路兵散之后。游牧如故。但使岁饷不绝。数年之内。尚可苟安。惟臣前接库克吉太来函。知陕军溃败后。贼势披猖。有 旨调皖豫江鄂诸军赴援。臣揣情度势。无论左宗棠刘典各军。相距极远。缓不济急。即鲍超刘松山郭宝昌等军。相距较近。亦恐未能星速赴陕。以解倒悬之厄。在 庙堂必以为今日急务。莫重于陕甘。而臣管见。则以为山西首重。陕甘次之。何则。陕甘之乱已久。未可骤平。山西地方最完富。为贼所注意。而武备废弛。特甚于他省。目今 严旨督诸军入陕。晋省虽有河防。实无重兵。该省大吏。如抚臣赵长龄藩司王榕吉等。皆吏治才。未能深谙军旅。一旦猝有大事。断难抵御。捻逆本为流寇。倘诸军入陕后。该逆声东击西。诡谋入晋。比时救援不及。若火燎原。无论陕甘事更不堪问。即齐豫江皖。安保不更有乘闲而起者。其时北路三城。粮饷断绝。事机不问可知。此诚西北中原利害安危之一大关键也。臣以为今日之急。惟在选能将。置重兵。严防山西。晋省无虑。然后徐图陕甘。如此尚可以消中原北路之患于无形。此本年第一要务。更不容稍事延缓者也。凡此四端。皆于治乱安危。大有关系。既有所见。不忍不言。冒罪直陈。伏祈  圣恩谅其愚忠。量加采择。
敬陈新疆善后事宜疏光绪六年 
左宗棠
窃维新疆善后事宜。以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广兴屯垦。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分设义塾。更定货币。数大端为最要。臣前奉 谕旨。南北各城应如何随宜经理之处即着悉心筹划次第兴办。比即恭录咨行南北两路在事诸臣一体钦遵。旋准张曜刘锦棠咨呈并据前署镇迪道周崇傅现任镇迪道福裕委办吐鲁番局务道员雷声远禀报前来。以修浚言之。哈密修石城子渠。镇西厅修大泉东渠。迪化州修永丰大平二渠安顺一渠。绥来县修长渠。奇台县修各渠。吐鲁番所属渠工之外。更开凿坎井一百八十五处。库尔勒修复旧渠四十里。库车浚筑阿柯寺两大渠。皆各防营将领。督饬防营兵勇。轮替工作。其兼用民力者。给以雇值。地方官募民兴修者。亦议给工食。诚以民困甫苏。未可责以力役也。以城堡工作言之。居国屋宇。以利栖止。农商工匠之所宜也。行国庐。移逐水草。畜牧游猎之所便也。今既联异域为一家。则城堡不可以不设。奇台绥来喀喇沙尔库车。或因旧基。或拓新地。均不劳民力。不耗公财。而崇墉屹然。足资保障。以屯垦言之。镇西厅属兵民报垦五万数千余亩。奇台报垦民户九百有余。军营新垦六千六百余亩。迪化旧报承垦。三千余户。核多浮冒。兹按册报。连新增民户。实祗二千有奇。军屯尚未据报亩数。吉昌新旧垦户共一千三百有奇。绥来共九百余户。吐鲁番及南疆八城。除沙碛外。荒地渐少。新增屯垦。均在新开渠工两岸。未据册报亩数。其熟地适当清丈之际。刘锦棠张曜现饬各局员册报。俟清丈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