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祈 皇上端本善则。显示天下以好恶之正。使人人皆知 圣意之所向。而凡部院堂官封疆大吏。亦将精心察核。秉公举劾。各思自致夫以人事君之义。庶几进一人而天下劝。退一人而天下惩。人心皆鼓舞奋兴。而真才辈出。足以储桢干之用矣。一在。恤民隐。恭维 大行皇帝临御三十年。宵旰焦劳。无不以民生为念。我 皇上御极之初。深恐民隐未能周知。而求言是急。仰见 宸衷勤恤之思。至周至备。臣愚以为国家多得循良之吏。则民被其福而邦本固。国家滥厕贪庸之吏。则民受其困而邦本危。盖吏治与民生。相为维系。而吏治之所以日敝者。由于仕途之杂。比年来捐例频开。实因河防积储。兼之各省偏灾。为此权宜之计。以救目前之急。然约计捐项。已不下数千万两。而 国帑仍有绌无赢。可见捐例所入。无裨 国计。而捐班之道府州县。已居天下十分之半。窃思捐输各员。岂果急公好义竭力输忱。其心大抵以官阶为利薮耳。若辈既有求利之心。则当其候补之时。不免夤缘百出。其补官之日。又复朘削多方。小民之膏脂。几何忍令其苛取以肥囊橐耶。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皇上洞察此弊。于二月初一日。即停止顺天筹振例。 谕旨甫颁。人心翕然。惟外省捐米之例。尚未奉 旨即停。臣窃思江苏等省捐米。原为筹振起见。今雨雪均调。丰穰有兆。闾阎可免饥寒之患。且闻浙省以筹振为名。其实藉以填州县亏欠之项。是取民间之资财以偿官亏。复邀 朝廷之议叙以酬民捐。而 国与民均受其累。相应请 旨敕下江浙等省督抚。即将捐米例停止。示以 天子不言有无之道。俾臣民皆知去利向义之公。而凡地方官之扰累民生者。 敕督抚严查参劾。则吏治蒸蒸日上。而民困以苏。民生以遂矣。以上数端。臣谨就管见所及。恭折奏闻。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圣鉴。
慎始刍言疏咸丰元年
苏廷魁
奏为敬陈慎始刍言。仰佐 新政事。臣闻君臣如天地。以交泰为理。必实意相孚。上无所疑。下无所隐。然后民情毕达。职业具举。内寇靖而外夷服。四序调而万物和。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臣始补官。伏读 上谕。有拾遗补阙朕所乐闻之言。窃幸唐虞三代君臣交儆之隆。将复见于今日。臣忝谏司。敢不竭愚以效一得之献乎。谨案春秋书元年之意。欲人君慎始而正其本也。 皇上圣性至孝。嗣服初元。必深思继述之难。有非臣所能窥测万一者。然自古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言为用。方今时势颓坏。从而救之。非博询众智。力行善政。不足以耸天下之视听。而激发其天良。说命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盖听言诚信。其效可立致也。 皇上御极之初。允请举行日讲。以礼臣议奏停止。臣不敢赘言。但惜当时大臣。不能和衷商搉。将顺 盛美。致中外颇有 谕旨轻改之疑。易曰涣汗其大号。传曰安危在出令。善令反汗。所关非小。若早慎之于始。当必有以处此矣。臣愚不识忌讳。伏愿 皇上敬念德元。无忘典学。精求宏济之道。允执劳谦之义。豫防骄泰之萌。 深居燕闲。则以两广盗贼未平。远方观衅为儆。所谓任大守重。莫先于治心。心正则明尽。明尽则化至。更请以建元伊始。 特旨礼问致仕耆儒。如汤金钊等。以尊贤养老昭示天下。 饬各省督抚学臣举孝廉方正。必严取真才以备采用。如有虚应故事。名实不符。一经查劾。即坐举主。凡条陈筹备经费。事属专利。有损于民者。概予斥罢。使天下咸知 朝廷所尚。在德不在财。又择翰詹中敦朴有识者为讲官。与九卿分班值日。豫备 召见。准其缮呈讲义。论列时务。 皇上虚怀下问。诱使尽言。仪文无晋接之繁。而事体有赞襄之益。如是则 宸修日懋。圣智愈明。任贤去邪。当机立断。弊除其太甚。令出于必行。所以正纲纪。兴教化。弭灾害。而长享太平者。皆本于此。若谓言易惑得人。尤难。恐非推诚接物之论。今天下不患无才。患士气不振耳。取舍慎于上。则名节重于下。凡属臣子。亲见 君父励精图治与人为善之诚。而尚敢因循苟且营私取利者。未之有也。宋臣司马光曰。国家之事。言其大者远者。则失于迂阔。言其小者近者。则失于苛细。与其受苛细之责。不若取迂阔之讥。臣之献愚有类于是。谨缮折密陈。伏乞 圣断施行。
咸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奉
上谕给事中苏廷魁陈奏一折朕详加披览所称求宏济之道防骄泰之萌意在推诚任贤慎始图治能见其大朕甚嘉之其论孝廉方正一条亦合循名责实之意着各省督抚学政认真访择务将品学兼优众所推服之人切实保举以备录用毋得虚应故事名实不符如所举非人惟滥保之员是问其各慎之钦此
敬陈 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元年
曾国藩
奏为敬陈 圣德。仰赞高深事。臣闻美德所在。常有一近似者为之淆。辨之不早。则流弊不可胜防。故孔门之告六言。必严去其六弊。臣窃观 皇上生安之美德。约有三端。而三者之近似。亦各有其流弊。不可不预防其渐。请为我 皇上陈之。臣每于祭祀侍仪之顷。仰瞻 皇上对越肃雍。跬步必谨。而寻常事。亦推求精到。此敬慎之美德也。而辨之不早。其流弊为琐碎。是不可不预防。人臣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