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会计录。务使朝廷共见共闻。今每岁度支出入。除户部外不得与知。赋役全书。只有从前岁额。故臣工虽众口忧贫。而实不解所以致贫之故。可否 敕下户部。每岁取京外实入实支各款。编一总散明册籍。照刑部秋审册之例。进呈之后。刊发九卿科道衙门。使正供出入乘除。灼然共见。庶几策力。或有可匡司农之不逮者。亦今日之急务也。抑臣更有请者。户部事务。极重极繁。朝夕讲求。尚忧不给。今满汉尚书侍郎。或在军机。或直 内廷。堂属颇相睽隔。遇事而欲调查案卷。同堂商酌。势已不遑。财赋之准驳。委于司官者半矣。司官清慎勤干者无多。既令坐司办事。又须各处回堂。案卷之钩稽。委于胥吏者又半矣。以 宫府内外职掌繁多。势不能不需人以兼摄。然部务紧要。事繁者必须三四人。事者亦须二人。时时入署。然后可期共济。以责其成功。前者 钦派刑部侍郎周祖培为会试知贡举。因刑部事繁。 特旨改派。仰见 皇上慎重部务之意。臣思刑部为刑名之总汇。户部为度支之总汇。繁重相同。惟 皇上时时留意农司。则 国计幸甚。民生幸甚。以上四条。广谏诤以除隐蔽。省文法以涤繁苛。宽征敛则民留有余。谨度支则国无不足。刍荛之献。出自愚诚。伏乞 皇上圣鉴采择。
敬陈时政四事疏道光三十年
吕贤基
二月初八日。奉 上谕。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等因钦此。仰见 宸衷博采。不遗刍荛之至意。臣职列言官。敢安缄默。谨绎责难于君之义。为我 皇上敬陈之。一在懋 圣学。臣窃维 圣学之要。不在语言文字之间。而在明德新民之理。惟平日格物致知。研几极深。而后用人行政。能灼然洞见其是非臧否。而不惑于世俗功利之言。我 皇上聪明天亶。在邸时。业已垂情典籍。今 宸居正位。天下咸仰 主德。而 主德之日新。实系于 圣学。窃闻宋臣程颢与其弟颐。深明先王之道。谓大学一篇。为学者所当先务。臣愚以为大学之书。实备内圣外王之道。尤为有天下者所不可须臾离也。昔朱子作大学章句。以发明其旨。继此而真德秀之大学衍义。明臣邱浚之大学衍义补。一则探治平之原。一则着治平之。二书实与章句相表里。是欲求天下之治。不能外大学一篇。而欲明大学之道。不能外章句诸书也。钦惟 圣祖仁皇帝。以生知之质。勤学士之修。生平所学。一以朱子为宗。故独升祀朱子于十哲之次。并 御纂朱子全书。 御制序文。 圣训精详。久昭法守。是千古大学之道。明于朱子。而宗朱子之书。实法 祖训也。伏乞 皇上万几之暇。取大学章句。及大学衍义。大学衍义补。与朱子全书。分日进呈 御览。覃精研究。以为治平之本。至朱子在朝所上诸书。皆发于忠爱之诚。而引君于当道。凡用人行政之理。无不备具于其中。尤足为 皇上乙夜勤求之助。由是而探六经之旨。参诸史之文。则度务揆几。凡事之所难者。直以先王之道权之。将见 盛治所臻。必有比隆于唐虞三代者。则天下幸甚。一在正人心。管子曰。礼义廉耻。是为四维。四维者。人心之所系也。人心之邪正。系于四维之弛张。而风俗之隆替。吏治之得失因之。今之人心。非不知向善也。然学校为风俗之首。自正学不明。在学者仅究心于词章之末。而于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未尝措意于其间。尚望其能躬行实践耶。况今日之校官。直为豢养衰庸之地。非头童齿豁之士。即末学浅见之儒。至捐例开而校官一途。更不堪问。安能为郡邑师表耶。人心之所以日趋污下者此也。夫习俗敝而风俗漓。以劝孝教忠为迂论。以乡饮读法为具文。民罔识尊亲之大义。于是狱讼日繁。盗贼日炽。而奸宄之徒。乘隙滋事。此当今之大患也。而其端皆由于心术之不正。伏愿 皇上主敬存诚。整躬率物。示天下以礼义廉耻之防。而又崇儒重道。首择学校之官。上自成均。下逮各省府州县学。皆精其选。一以兴教劝学为务。使百官万民。皆约束于四维。吏治岂难振兴哉。
一在育人材。士必体用兼备。而后可谓之真才。非徒曲谅小谨。遂为有守。奉行成例。遂为有猷也。以此为才小。臣将受权于胥吏而习于便安。惟以无事为福。大臣将卸责于君上而巧于缘饰。惟以容悦为工。国家其何所恃。为今之计。必须以备储人才为要务。而欲人才之振兴。一在培养于平日。一在激劝于临时。夫培养之原。首在学校。今日之士子。即异日卿大夫。当在学校。未尝讲求明德新民之理。及在 朝廷。何以责其有致君治民之效。是必 国家学校之教。一本于大学之道。而师儒之官。皆堪表率。天下士相砥厉。斯礼义廉耻。晓然昭著于人心。而又研求经史以扩其才识。一旦出身报 国。而忠爱之诚。已固结于心。自能上不负 君。而随在可觇其建树矣。激劝之方。则在临时。惟视上之感召耳。自古来需才之世。孰不欲得真才而用之。乃上以实求。下以名应。其故何耶。所求在敢言。而所好者阿谀。所求在持正。而所好者趋承。天下固不视其所求而视其所好。盖欲下之直言无讳。必在上者先自绝其避嫌顾忌之隐。欲天下之公正不阿。必在上者先自杜其承欢希幸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