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忧悯黎元。不遑安处。海疆弗谧。 宵旰增劳。成功未。而 明识宏略。任贤勿贰。后来定乱诸臣。皆拔自 特达之知。遂以经纬天地。重就清晏。故 庙为清 文宗。 穆宗皇帝。禀 两宫懿训。再造区宇。 一人垂拱于上。百尔奔走于下。中土既平。苗回并戢。自昔中叶多故。若晋室之隆。卒保江东。唐平安史。遂阶藩镇跋扈之患。皆以域中寇乱。一蹶不振。惟 帝耆定伟烈。为方册冠。将锡海内臣民以永永安集之福。早弃天下。弗究厥施。至于今日。哀慕之声未已。故 庙为清 穆宗。古之有国者。英君谊辟恒不多觏。殷商贤圣六七。不皆有成绩可稽。诗美成康史言文景。继世者恧焉。至我 朝 神圣代兴。开辟仅见。推其指要。可得而言。养与教咸尽其道而已。 圣祖 高宗前后普免田赋数至亿万。 列圣建元介寿诸巨典诏蠲逋赋。亦动逾一二千万。迨寇鸱张。度支告匮。而不肯行一厉民之政。视师者榷商税以济饟。事过即 诏停减。江浙甫复。永减漕额。诚天地浩荡之仁也。 世祖首定律令。芟除滥。 圣祖每遇谳狱。迟回慎重。至再至三。时以此意谕勉臣下。 世宗 高宗 仁宗。明罚敕法。权衡科律。析及毫芒。世守兢兢好生之德。古无与比。 深宫修省。止于至善。自 朝达野。在纲不紊。臣士庶。莫不有当然之矩矱。俾之率履。以自纳于理道之归。非不示含宏。而必不干誉以妨政。非不存矜恤。而必不蓄莠以害苗。 心法相承。继绳加密。光天之下。海隅苍生。咸晓然于 圣人之爱我。此其所以贻无疆之景福。式克至于今日休也欤。臣往诵蒋氏东华录。粗知梗概。从事史馆。敬绎乾隆以次各 朝为续编。病蒋氏略。复自天命迄雍正录之加详。然后 列圣图治鸿模。可循推求。而得其 精心所注。刻既成。谨扬言端。用告后世治国闻者。于虖。读是编者。敬念 累朝高厚之施。必将感奋兴起。吏修其职。民勤其业。庶对扬 列祖休命。以仰答我 皇上生成之恩。是则微臣区区纂辑之微意也夫。
题邹忠倚 殿试策后
龙启瑞
右海岳先生顺治壬辰殿试策一卷。无锡中丞锺泉邹公所藏。先生于中丞为高叔祖。自登第去今且二百年矣。当时殿试规格。与今日微有不同。如读卷官今止八人。用墨印名于卷背。此用朱印衔名于卷后一叶。自洪少师承畴已下。得十二人。且诸人名下不加标期。而卷中断句。多用朱围印其佳处。亦与今有异。行间长短。参差不一。取尽其意。不限程序。所陈皆按切时事。质直鲠亮。如所论贤者必难进易退以全其节者也。不然则已谄。必有犯无隐以尽其忠者也。不然则已慢。身家之念重。则君父之谋必轻。利禄之心多。则廉耻之防渐佚。欲致天下之大治。必励天下之人心。志一而智勇生。则一人且余数人之才。诚至而朋党消。则举朝皆有指臂之势。又谓帝王治本于道。道本于心。请日御经筵。择通鉴奏议有关治理者讲说。简宰辅侍从之臣。用资启沃。俱切实可见诸施行。当日之拔擢。为有以哉。为有以哉。逮后溧阳相国欲援先生。虚少宗伯以待。先生坚不往见。其风节已着于此矣。启瑞不敏。科名幸从先生后。回思当时廷对所陈。乃不啻天壤。蓄之未深者。则不给于用。岂功令之足以限人耶。观先生此卷。未尝不面赤汗出而增愧也。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代胡宫保
汪士铎
天下有任事之人。有议事之人。同术而不相语。能议事者。奋其私臆。快其愤郁。驰骋连犿其辞说。以眩人之听闻。此非躬亲其役。审其委曲甘苦之不尽如志也。是故法立而弊生。弊与法缘也。穷则变变则通者。待其人而后行也。然且利不十者不之变。知法之当变。而不知吾才之不足以变。法朝立而弊夕生。甚则过于本法。则不如勿变宜。知法之当变。知吾才之足以变。而不知时会之不能骤变。则弊更有不可胜言者。今天下之患。在人满而吏惰。人满故贫。吏惰故玩。水火灾疫。天概满也。天不概而人不能自概。又从而以侈泰以荡其心。衒以子女玉帛以牖其欲。民安其乡。不足自存活。是故强者肆桀骜。弱者习狡诈。盗贼滋蔓。讼狱如荼。为吏者狃于恬熙。方以公牍为为政。粉饰蒙蔽。千夫一状。故祸变酿为此极。而非法令之不善也。是故君子于此。明以烛之。剖几析微。炳日月焉。威以之。整戎饬法。肃雷霆焉。勤以稽之。知文移之虚伪也。信以必之。知趋向之犹疑也。益之损之。使人习之。故能仁畜而义正。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甘龙曰。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是故不虑法之就敝。而恃吾有以捄敝。譬之善为器者。不易规矩斧削而器精。是曰器师。有人于此。以规之而未圜。万之而未匡。斧之欲其斯也。而或属。削之欲其泽也。而或鹿。则未知工之拙者。未董未戒与。器之刓者。未淬未厉与。乃取一切而更张之。而昔之不圜者。今且椭矣。昔之不方者。今且纵矣。昔之或属或鹿者。今且凿枘不入。侈弇自任矣。乡使王尔工输于此。毋亦慎遴其徒党。灌辟其芒刃。省试其良盬。不已与工倕比巧哉。是故有欧冶而后可以议利钝。彼其于剑也。击橐装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