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固非一家之言,大抵驳而不纯。独《大学》、《中庸》为孔氏之正传,然初非专为《礼》作也。唐魏徵尝以《小戴礼》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盖有以也。

  △《礼记注》二十卷

  汉郑康成撰。

  △《礼记释文》四卷

  唐睦德明撰。

  △《礼记正义》七十卷

  唐孔颖达等撰。旧有《义疏》行於世者,惟皇甫侃、熊安生二家。皇胜於熊,故据皇氏为本,有不备则以熊氏补焉。

  △《芸阁礼记解》十六卷

  秘书省正字京兆吕大临与叔撰。案《馆阁书目》作一卷,止有《表记》、《冠》、《昏》、《乡》、《射》、《燕》、《聘义》、《丧服四制》凡八篇,今又有《曲礼》上下、《中庸》、《缁衣》、《大学》、《儒行》、《深衣》、《投壶》八篇。此晦庵朱氏所传本,刻之临漳射垛,书坊称《芸阁吕氏解》者,即其书也。《续书目》始别载之。

  △《礼记解》二十卷

  新安方悫性夫撰。政和二年表进,自为之序。以王氏父子独无解义,乃取其所撰《三经义》及《字说》,申而明之,著为此解,由是得上舍出身。其所解文义亦明白。

  △《礼记解》七十卷

  马希孟彦醇撰。未详何人,亦宗王氏。

  △《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司马光撰。

  △《中庸大学说》各一卷、《少仪解》附

  张九成撰。曲江本《中庸》六卷,《大学》二卷。

  △《兼山中庸说》一卷

  太中大夫河南郭忠孝立之撰。

  △《中庸集解》二卷

  会稽石■〈敦上山下〉子重集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凡十家之说,晦翁为之序。

  △《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二卷、《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朱熹撰。其说大略宗程氏,会众说而折其中。又记所辨论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皆自为之序。至《大学》则颇补正其脱简阙文。

  △《中庸辑略》一卷

  朱熹既为《章句》,复取石子重所集解,删其繁乱,名以《辑略》。其取舍之意,则《或问》详之。

  △《曲礼口义》二卷

  戴溪撰。

  △《中庸说》一卷

  项安世撰。

  △《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

  直秘阁昆山卫湜正叔集诸家说,自注疏而下为一书,各著其姓氏。宝庆二年表上之,由此寓直中秘。魏鹤山为作序。

  △《孔子闲居讲义》一卷

  龙图阁学士慈溪杨简敬仲撰。

  △《三礼义宗》三十卷

  梁国子博士清河崔灵恩撰。凡一百四十九条,其说推本《三礼》,参取诸儒之论,博而覈矣。案本传四十七卷,《中兴书目》一百五十六篇,皆与今卷篇数不同。《书目》又云庆历中高阳许闻诲为之序,家本亦无此序也。

  △《三礼图》二十卷

  国子司业太常博士河南聂崇义撰。自周显德中受诏,至建隆二年奏之。盖用旧图六本参定,故题“集注”,诏国学图於宣圣殿后北轩之屋壁,至道中改作於论堂之上,以版代壁。判监李至为之记。吾乡郡庠安定胡先生所瓶论堂绘《三礼图》,当是依仿京监。嘉熙戊戌风水,堂坏,今不存矣。

  △《礼象》十五卷

  陆佃撰。以改旧图之失,其尊、爵,彝、舟,皆取公卿家及秘府所藏古遗器,与聂图大异。岷隐戴先生分教吾乡,作阁斋馆池上,画此图於壁,而以“礼象”名阁,与论堂《礼图》相媲云。

  △《礼书》一百五十卷

  太常博士长乐陈祥道用之撰。论辩详博,间以绘画。於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阙。元佑中表上之。

  △《夹漈乡饮礼》七卷

  郑樵撰。


直斋书录解题·卷三
○春秋类

  △《春秋经》一卷

  每事为一行,广德军所刊,古监本也。

  △《春秋经》一卷

  朱熹所刻於临漳四经之一。其於《春秋》独无所论著,惟以《左氏》经文刻之。

  △《春秋古经》一卷

  礼部侍郎眉山李焘仁父所述。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

  自昔相传以为左丘明撰。其好恶与圣人同者也。而其末记晋知伯反丧於韩、魏,在获麟后二十八年,去孔子没亦二十六年,不应年少后亡如此。又,其书称“虞不腊矣”、“见於尝酎”及“秦庶长”,皆战国后制,故疑非孔子所称左丘明,别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