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56-通典-唐-杜佑-第911页

南谯州于新昌,即今郡是也。隋初废新昌郡,改南谯为滁州;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江都郡。大唐复置滁州,或为永阳郡。领县三:
    清流汉全椒县地。旧曰顿丘,隋改名。
    全椒汉旧县也。梁置北谯郡,北齐改为临滁郡,后周复曰北谯。隋为滁县,大业初为全椒。有汉阜陵县故城,在今县之南也。
    永阳
  历阳郡东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南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至庐江郡二百九十五里。北至永阳郡一百九十八里。东南到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南到庐江郡三百八十五里。西北到庐江郡三百二十三里。东北到广陵郡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六百五十二里,去东京千八百一十里。户二万二千一百三十二,口十一万六千一十六。
  和州今理历阳县。战国时楚地。秦属九江郡。二汉因之,汉末兼置扬州。领郡六。自寿春徙理于此。吴为重镇。建安十七年,筑濡须坞,吕蒙、周泰皆为守将。二十一年,曹公自来攻围。吴黄武二年,魏军又攻,不拔。晋为淮南郡地,东晋为历阳郡。宋因之,兼置南荆河州。领郡十三,理于此。齐梁并因之。梁末属北齐,置和州及历阳郡。隋炀帝初州废,而历阳郡如故。大唐复为和州,或为历阳郡。领县三:
    历阳汉旧县。后汉扬州刺史所理。西南百八十里有濡须水,孙权筑坞于此,以拒曹公。
    乌江本乌江亭,汉东城县也。梁置江都郡,北齐改为密江郡,陈改为临江郡,后周改为乌江郡,隋为乌江县。
    含山
  庐江郡东至历阳郡二百九十五里。南至同安郡四百里。西至寿春郡界二百一十五里。北至锺离郡三百三十里。东南到栅口三百八十四里。西南到同安郡四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寿春郡三百里。东北到永阳郡全椒县一百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八十七里,去东京千五百六十九里。户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九,口十七万七千九百三十四。
  庐州今理合肥县。古庐子国也。春秋舒国之地。昔成汤放桀,芮伯命巢,左传曰「自庐以往」,又云「徐人取舒」,舒国,今舒城县。皆此地也。战国时属楚地。秦属九江郡。汉为九江、庐江二郡,后汉亦然。魏为重镇,建安二十年,张辽守之。吴主孙权率十万众攻围,辽以八百人破之。明帝时,以满宠都督扬州诸军,镇于此。满宠上表,请合肥县西北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名新城。吴主孙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而退。后诸葛恪围新城,亦不克。晋为淮南、庐江二郡地。梁置汝阴郡及南荆河州,寻改为合州,为重镇。隋初改为庐江州,炀帝初州废,置庐江郡。大唐为庐州,或为庐江郡。领县五:
    合肥汉旧县,故城在北。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有濡须水。梁曰汝阴县。北齐分置北陈郡。古巢湖在今县东南。
    慎汉逡遒县故城在东南。魏置平梁郡。
    巢汉居巢县也。古巢伯之国。汤放桀于南巢,即此也。曹公末年,使夏侯惇屯于此。楚范增墓在县东。
    庐江梁置相州。汉龙舒县故城在西。故汉庐江郡亦在此。
    舒城古舒国也。
  同安郡东至宣城郡八百五十里。南至浔阳郡五百七十二里。西至蕲春郡四百里。北至庐江郡四百里。东南到浔阳郡五百七十二里。西南到蕲春郡三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寿春郡八百里。东北到庐江郡四百七十六里。去西京二千八百六十一里,去东京千八百九十三里。户三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口十六万一千四十。
  舒州今理怀宁县。古皖国也,春秋时有皖国。史记曰,皖,夏姓,皋繇之后。皖音患。亦舒国之地。舒国说在庐江郡。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郡。献帝时,吴克皖城,遂为重镇。赤乌四年,诸葛恪屯之。晋安帝置晋熙郡,宋齐皆因之。梁置荆河州,后改为晋州。北齐改曰江州。陈又曰晋州。隋初曰熙州,炀帝置同安郡。大唐为舒州,或为同安郡。领县五:
    怀宁汉皖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皖水。灊音潜。
    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于此县界洲上,三百余里合流,谓之九江口。东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
    望江汉皖县地。晋大雷戍在此。陈置大雷郡。
    太湖汉皖县地。隋曰晋熙。
    桐城
  蕲春郡东至同安郡四百里。南至江夏郡永兴县界四百二十里。西至齐安郡二百三十里。北至寿春郡霍丘县界四百五十里。东南到浔阳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江夏郡五百里。西北到弋阳郡殷城县界三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同安郡三百七十二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里,去东京千八百二十四里。户二万五千六百二十,口十七万一百九十八。
  蕲州今理蕲春县。春秋以来皆楚地。秦属九江郡。二汉属江夏郡。吴为蕲春郡,晋省而属弋阳郡。北齐置雍州,后周改曰蕲州。隋炀帝初州废,置蕲春郡。大唐复为蕲州,或为蕲春郡。领县四:
    蕲春汉旧县。北齐置齐昌郡。
    黄梅汉蕲春县地。有黄梅山。宋置南新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