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56-通典-唐-杜佑-第910页

,在郡城西百一十二里。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足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泡为激沟,并灌巨野泽。」潼音同。泡,浦包反。武帝遂发徐扬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令太子右卫率康绚护堰之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于锺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至十四年四月,堰将合,淮水漂疾,辄复决溃,众患之。或谓江淮多有蛟龙,能飞风雨,决坏崖岸。其性恶铁,因是引东西二冶故铁器,大则釜鬲,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沈于堰所,犹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死亡者十七八。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三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于上。其水清洁。俯视居人坟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谓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而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地。魏寿阳城戌,移顿于八公山。此南居人,散就冈垄。至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果悉坏决,奔流于海。有濠水,即庄、惠观鱼之处。
    定远汉曲阳县,在淮曲之阳,故名之,其故城在今县西。又有秦汉东城县,在今县东南,逐项羽之处,梁置临濠郡。有古阴陵城,即项羽奔至阴陵失道之所,王莽改为阳陵。
    招义汉淮陵县也,宋侨置济阴郡于此。
  寿春郡东至锺离郡二百二十里。南至同安郡八百里。西至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北至汝阴郡下蔡县二百九里。东南到庐江郡三百里。西南到弋阳郡四百六十三里。西北到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东北到锺离郡二百二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一十九里,去东京千三百九十里。户二万九千七百十七,口十五万三千一百九十二。
  寿州今理寿春县。战国时楚地。秦兵击楚,楚考烈王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即此地也。今郡罗城,即考烈王所筑。今郡子城,即宋武帝所筑。秦灭楚,虏王负刍,其地为九江郡。江自庐江分为九道。后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即此也。汉高帝更名淮南国,武帝复为九江郡。后汉因之,兼置扬州。领郡六,理于此。袁术为曹公所击败,奔九江,后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魏曰淮南郡,仍旧扬州,为重镇。毌丘俭、诸葛诞为刺史,皆镇于此。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闲数百里,无复人居。晋平吴,其人各还本故,复立为淮南郡,兼置扬州。领郡十八,理于此。其后中原乱,胡寇屡南侵,又以苏峻、祖约之乱,淮南人渡江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当涂、逡遒等县。逡七循反。遒音秋。东晋亦为重镇。明帝时,祖约屯守,后陷石勒。季龙死后,复理之。今郡西十五里,即谢玄破苻融之处。晋伏滔云:「彼寿春者,南引汝颍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百;西接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也。」宋属淮南郡。初,晋元帝永昌中,荆河州刺史祖约镇于此,后或理江北,或理江南,无定所也。至宋义熙十二年,刘义庆又镇此,以抚边荒,捍御疆埸。齐因之,兼置荆河州,领郡理于此。为重镇。齐高帝初,遣垣崇祖镇寿阳,谓之曰:「我新有天下,后魏必送刘昶为辞。寿春贼之所冲,深为之备。」俄而魏大将军王肃送刘昶,兵二十万掩至而败还。后魏曰扬州。萧齐东昏永元初,守将裴叔业,以城叛降后魏。梁置南荆河州。武帝普通七年克之,擒魏将李宪,寻改为南荆河州。后周曰扬州。隋文帝改曰寿州,炀帝初,复为郡。大唐为寿州,或为寿春郡。领县五。
    寿春汉旧县。东晋以郑皇后讳,改为寿阳,宜春曰宜阳,富春曰富阳,凡名「春」,悉改之。今县东四十余里,宋殷琰筑四垒于此。此郡在齐梁闲有淮南、梁郡、北谯、汝阴等郡,隋初并废。有八公山。
    安丰春秋时六国,昔皋繇所封,葬于此。有汉六安郡故城在南。梁置陈留、安丰二郡。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寔月令曰「叔敖作期思陂」,即此。后汉王景为庐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内丰给。其陂径百里,灌田万顷。齐梁帝立屯田,无复输运。芍音鹊。
    霍丘汉松滋县。梁置安丰郡,即今县城。魏毋丘俭败,安丰津都尉部人斩之,即城北津是也。
    盛唐汉霍山县,天宝中改焉。晋永和中,谢尚镇马头城,即今县北也。    霍山天宝中,割盛唐县置,汉潜县是也。
  永阳郡东至广陵郡三百里。南至历阳郡一百九十八里。西至锺离郡二百六十里。北至淮阴郡一百六十二里。东南到历阳郡乌江县一百六十一里。西南到庐江郡慎县界一百六十二里。西北到锺离郡一百二十六里。东北到淮阴郡盱眙县二百四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四里,去东京千五百八十七里。户二万六千二百一十一,口十四万一千二百二十七。
  滁州今理清流县。战国时属楚。秦及二汉,九江郡之地。晋属淮南郡。宋属新昌郡。齐置南谯郡。梁属南谯州。梁末属北齐,兼置新昌郡,又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