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璧,祀感生帝即用四圭有邸,仍从赤色。」从之。
九月二十七日,侍御史赵及言:「太庙、后庙近日居民,当告祭时乐作,其外或有哭声相闻,于礼非便。请徙其民。」诏令遇行事时,权止哭泣,勿迁之。
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太常、礼院言:「新修祀仪并据《通礼》。郊庙所设樽罍之数,与《通礼》不同。南郊配帝位旧设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今宜如《通礼》,增山罍为四。」从之。
七年六月十二日,太常礼院言:「按礼,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并用槁秸,五(人)[方]帝用莞,至唐始加褥。今南郊配位各设席加褥,而无槁秸与莞。又礼,以茅缩酒,今但供零陵香灌其上,殊无所稽。将来奉祠郊庙,宜更制槁秸、莞席为藉,而缩酒用茅。」从之。
皇佑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太常礼院言:「圣驾诣宫观行礼及烧香,其从入殿庭及升殿人数,各着定式。」从之。入内内侍(侍)省都知、押班、带御器械不限员数外,勾当翰林、仪鸾司使、副各二员,合门祇候四员,入内内侍省供奉官以下二十人,内侍省供奉官以下十人。以上并许升殿,余两省供奉官以下止于当两廊祗候。中书、枢密院、亲王带从人二人入殿庭,不升殿;其余臣僚并不许带从人入。其随驾从物椅子、御燎等不上殿,御马、逍遥子不入
殿庭。驾入殿庭不鸣鞭,诸军班等并至中三门外止。
五月十一日,三司言:「明堂法驾自宣德门抵太庙道路,准郊例,当预为土埒。俟乘舆将出,番布黄道东西,八作两司领徒护作,实用黄壤土十七万一千余畚,为役程二万一千余功,比旧例无虑省土畚、人程六分之五。」南郊旧例,黄道土埒高四尺五寸,广六尺,番布黄道时土厚二寸五分。天圣五年约其制,土埒高二尺,广四尺,番布时厚一寸二分。
六月十一日,礼仪使移下诸司,戒以庀具仪物,各令申警备豫,无使至时阙供。仪物、法驾、卤簿,兵部主之。宫县、登歌、鼓吹、警场立金鸡、击鼓,太常寺主之;车辂、仪仗法物,太仆寺主之;六军仪仗法物、警场应奉,六军诸卫主之。左右金吾仪仗法物、御前勘箭,左右金吾仗主之。芳亭、凤辇、香蹬、腰舆、伞扇、中严外办、褥位,殿中省主之。立金鸡,将作监主之。祭器、朝服、祭服、诸司法物,少府监朝服法物库主之。冕服、镇珪、通天冠、绛纱袍、拂翟、殿上扇,宣徽院主之。凡文武百官次舍、器用,开封府主之。 寶令史、贊者、牙版、位版,門下省主之。凡御幄、大小次、黄道、蜡、烛、御位席褥、明堂张设,仪鸾司主之。明堂、太庙、后庙、奉慈、九宫贵神,并车驾出内前一日祭告神祠、供备牲牢、礼料、祭器,光禄、太常、太仆、太府、司农、宗正寺、秘书省、少府、将〔作〕监共主之。皇帝位版、修撰仪注、移牒诸司详定仪仗法物及赞引行事,太常礼院主之。明堂、太庙、景灵宫祝册文及册案、沿册法物,中书省主之。警场喝探,左右
街司主之。明堂众星位版并刻漏时辰,司天监主之。
八月五日,礼仪使言:「明堂行礼,文武臣僚各将冗从,于幕次更服,虑杂揉不可辨诘,望令御史台、合门详品位定数,许给方号为识,仍具当得数豫关所由司。」从之。按《周礼 司常》:「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州:原作「别」,据《周礼注疏 春官 司常》改。,家各象其号「家」上原衍「名」字,据《周礼注疏》删。」。郑康成云:「事、名、号者,徽识徽:原作「微」,据《周礼注疏》改。,所以题别众臣众:原作「象」,据《周礼注疏》改。,置之于位,朝各就焉。徽识之书,则云某某之事云:原作「去」,据《周礼注疏》改。、某某之名、某某之号,以相别也。」国朝每亲祀大礼,仪卫之中皆给印号以为徽识,亦其制也。除中书直省官,行省、枢密院知客、押衙、当直枢使官外,宰臣、亲王、枢密使各五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各四人;三司使,学士至待制,合门、团练使以上,文班少卿监、武班大将军以上,各三人;文班尚书省五品、武班将军、内诸使司以下,各二人。
十二日,御史台言:「准诏与礼院详定大礼诸司例假绯紫宽衫并文武官当直从人所假青锦窄袍仪注、色号、以数、衰等,望为永制。」从之。三司、御史台、尚书都省、理检院、登闻 院、开封府、提举在京百司、审官院、流内铨、纠察司、银台司、群牧司、(练)[谏]院、审刑院、刑部、太常寺、大理寺、四省及诸寺监,系应奉祀事者,两省五品以上官非主判司局,各假绯紫宽衫,自三十领至二领。宣徽使、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仆射,观文、资政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至龙图、天章、宝文阁直学士,太常卿、左右丞,诸行侍郎,节度
使留后至团练使,给事中、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知制诰、待制,大卿监司使,权知开封府、三司副使,自四十领至十五领,青锦窄袍居三分之二,锦络缝衫帽居三分之一。少卿监、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正刺史、诸行郎中、宣庆使至皇城诸司使、枢密院副承旨、合门副使、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诸行员外郎、左右正言、监察御史、省府推判官,自十领至八领,青锦窄袍、络缝衫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