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13-后汉书八家辑注--第119页

王)──水经注卷七济水注
 ○四二 长城自卷径阳武到密〔一〕。(王)──水经注卷七济水注
〔一〕 魏长城。水经注曰:「按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
 ○四三 卷县有垣雝城。(王)──水经注卷二三阴沟水注
〔河内郡〕
 ○四四 河阳县有湛城〔一〕。(王)──水经注卷六湛水注
〔一〕 水经注卷五曰:「服虔、贾逵曰:河阳,温也。」又曰:「
汉书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晋太康地道记、十三州志:河阳别县,非温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涓为侯国,王莽之河亭也。」据此则袁志除河阳外,当记有温县。今列于下,不复出注。
○四五 温。──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四六 共县有凡亭,周凡伯国〔一〕。(王。汪。黄)──水经注卷九清水注
〔一〕 水经注曰:「春秋隐公七年经书『王使凡伯来聘』是也。杜预曰:『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杨伯峻曰:「凡,本国名,周公之后。僖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蔡,周公之胤』是也。凡伯盖世为周王室卿士而食邑于凡。」王谟注引路史国名纪云:「共县西南有凡城。」
○四七 朝歌县南有牧野。(王)──水经注卷九清水注
〔弘农郡〕
 ○四八 弘农湖县有闅乡。(王)──水经注卷四河水注
〔京兆尹〕
 ○四九 长门亭〔一〕。──水经注卷一九渭水注
〔一〕 属霸陵县。
 ○五○ 新丰县东有鸿门亭。(王)──水经注卷一九渭水注
〔右扶风〕
 ○五一 郿县有邰亭〔一〕。(王)──水经注卷一八渭水注
〔一〕 「邰」水经注原作「召」;王辑「邰亭」作「邰城」,皆误。今据续汉郡国志径正。
 右司隶校尉部
〔颍川郡〕
 ○五二 昆阳〔一〕。──水经注卷二一汝水注
〔一〕 水经注曰:「昆水屈径其城南,盖藉水以氏县也。」
〔汝南郡〕
 ○五三 朔山〔一〕。(王。汪。黄)──续汉郡国志注
〔一〕 在阳安县境内。
 ○五四 山桑县有下城父聚。(王)──水经注卷二三阴沟水注
 ○五五 山桑县有垂惠聚。(王。汪。黄)──水经注卷二三阴沟水注
〔陈国〕
 ○五六 长平故属汝南郡〔一〕,有赭丘城。(王)──水经注卷二二潩水注
〔一〕 「郡」原误作「县」,径改。
 右豫州刺史部
〔魏郡〕
 ○五七 内黄县有并阳聚〔一〕。──水经注卷九淇水注
〔一〕 续汉志作「羛阳聚」,是。
 ○五八 〔内黄〕县有黄泽。──水经注卷九淇水注
 ○五九 五鹿〔墟〕〔一〕,故沙鹿,有沙亭。(王)──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一〕 据续汉志补。
〔中山国〕
 ○六○ 蒲阴县有阳城。(王)──水经注卷一○滱水注
〔河间国〕
 ○六一 高阳有葛城。(王)──水经注卷一○滱水注
〔赵国〕
 ○六二 邯郸有丛台。──水经注卷一○浊漳水注
〔勃海郡〕
 ○六三 〔修县〕故属信都。──水经注卷九淇水注
 右冀州刺史部
〔东郡〕
 ○六四 阳平县有冈成亭〔一〕。(王)──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一〕 续汉志作「冈成城」。
 ○六五 卫本观故国,姚姓。有河牧城。(王)──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六六 卫县有竿城。(王)──水经注卷五河水注
〔东平国〕
 ○六七 东平陆有阚亭。──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六八 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王)──水经注卷二四汶水注
〔泰山郡〕
 ○六九 梁父有菟裘聚。(王)──水经注卷二四汶水注
 ○七○ 南武阳县有颛臾城。(王)──水经注卷二五沂水注
〔山阳郡〕
 ○七一 山阳有金乡县。(王)──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济阴郡〕
 ○七二 冤朐县有煮枣城。(王)──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七三 乘氏有泗水。(王)──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七四 济阴乘氏县有鹿城乡。(王)──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七五 〔离狐县〕故属东郡。──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七六 成武县有楚丘亭〔一〕。(王)──水经注卷八济水注
〔一〕 续汉志脱「楚丘亭」三字。刘昭注曰:「左传隐七年『戎执凡伯于楚丘』,杜预曰在县西南。」此「楚丘」即袁志所言之「楚丘亭」也。
 右兖州刺史部
〔琅邪郡〕
 ○七七 东莞有郓亭。(王)──水经注卷二五沂水注
 ○七八 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王)──水经注卷二五沂水注
 ○七九 〔即丘县〕目东海分属琅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