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之也下治子孙所以亲之也上治
祖祢则上有所杀下治子孙则下有所杀上杀下杀
而亲毕矣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
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左传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孔张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
国语绍续昆裔
共之从孙四岳佐之

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
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
干凿度火为坤母异为离父金乃坤孙
大戴礼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焉出故礼宗事先

方言鼻始也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
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

鼻祖皆始之
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
扬雄反离骚注鼻祖始祖也按野客丛书凡人孕胎
必先有鼻然后有耳目之属今之画人亦然必先画

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孙纣忝废先王明德
孟尝君传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
孙之孙为何曰为元孙元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韩王信传信故韩襄王孽孙也
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祖父也
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

祖母也
前汉书惠帝本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
当刑

应劭曰公孙谓王侯内外孙也耳孙者元孙
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李斐曰耳孙
曾孙也张晏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晋灼曰耳孙
元孙之曾孙也诸侯王表在八世师古曰内外公孙
国家宗室及外戚之孙也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
诸侯王表说梁孝王元孙之子耳孙耳音仍又匈奴
传说握衍朐L单于云乌维单于耳孙以此参之李
云曾孙是也然汉书诸处又皆云曾孙非一不应杂
两称而言据尔雅曾孙之子为元孙元孙之子为来
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
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但班
氏惟存古名而计其叶数则错也
唐书柳宗元传宗元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旧唐书礼仪志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尔
幼孙克享上帝
乐章元王贻绪后稷谋孙
李氏刊误按礼记昭明也穆美也盖光扬先祖之德
着斯美号至晋武帝以其父名昭改为韶音历代已
远岂宜为晋氏之讳而行于我唐哉今请复为昭穆
道山清话正献杜公尝言人家祀祖先非简慢则r
渎得其中者鲜矣
读书杂钞为王父尸为君尸孔疏天子至士皆有尸
特牲是士礼少牢是大夫礼并皆有尸云云天子以
下宗庙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统云祭之道孙为
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
注云子行犹子列祭祖则用孙列皆取于同姓之适
孙也天子诸侯之祭朝事延尸于户外是以有北面
事尸之礼虽取孙列皆用卿大夫为之故既醉注云
天子以卿郑笺云诸侯入为天子卿大夫故云公尸
天子既然明诸侯亦尔故大夫士亦用同姓嫡者曾
子问曰无孙取于同姓可也又郑注特牲礼大夫士
以孙之伦为尸
宜斋野乘今人称先子先君先人为父然不独父也
祖宗皆可如曾西称曾参曰予先子之所畏也则称
祖为先子子顺曰吾先君之相鲁也则称六世祖为
先君孔安国曰先君孔子又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
于屋壁则称十一世祖为先君称五世祖子襄为先
人也
懒真子元城先生尝言异哉卢杞之为人也不独愧
见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卢氏唐甲族也而怀慎一
派为盛怀慎以清德相元宗号为名相而生东都留
台奕奕骂禄山被害在忠义传奕生杞相德宗败乱
天下在奸臣传杞生元辅元辅传云端静介正能绍
其祖故历显剧任而人不以杞之恶为异亦附忠义
传故曰杞不独愧见其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元城
先生刘待制安世字器之云
闻见后录戾太子非美谥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谓太
子之死可哀也与幽厉之恶不同与孟子所谓虽孝
子慈孙不能改者亦不同也
野客丛谈人在世间不必赢余粗足伏腊心下无事
子孙同乐此政乐尔苟为不然虽官尊年高何益于
事晋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寿非不高然
惟有一子一孙皆先逝茕然独处愁苦无聊天子于
是下诏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处穷独之苦每怛然
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养气增滋味品物仍赐阳燧
安车出入观省或以散忧宠则宠矣乐安在哉当此
之时不如一介之士无荣无辱优游蓬荜之下仰事
俯育团□笑语和气满怀有足乐者理有不可致诘
既与其贵又与其寿又何不与其后以慰其心岂非
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苟如是又何不裁其有余补
其不足哉今与其贵又与其寿而不与其后使其悲
苦无聊则所与贵与寿者无补其为乐又不如不与
之为愈也不知天与其贵与寿者将荣之耶抑困之
耶殆不可致诘也
梦溪笔谈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
而刺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