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皆宪宗之子敬宗文
宗武宗又皆穆宗之子姑以宪宗为昭言之则穆宣
为穆敬文武为昭是四昭二穆而懿宗所祀上不及
高祖未当祧而祧者三世矣盖至此则不特昭穆之
位偏枯而祧迁之法亦复紊乱若必欲祀及六世则
武丁之时除太祖之外必创十庙懿宗之时除太祖
之外必创九庙而后可且继世嗣位者既不能必其
为弟为子而创立宗庙之时亦安能预定后王之入
庙者或穆多昭少如殷之时或昭多穆少如唐之时
哉则立庙之制必合于将升y时旋行营创属乎昭
者于太祖庙之左建之属乎穆者于太祖庙之右建
之方为合宜可行又必如晦庵之说外为都宫内则
各有庙有寝有门有垣则其制甚大且必在国中门
之左则其地亦有限昭穆之位既已截然则武丁之
时虽五穆而不可侵昭之地而昭之地多虚懿宗之
时虽四昭亦不可居穆之位而穆之位半阙易世之
后又不知其为昭为穆者何如而已创之庙其世代
之近者既未可祧迁其昭穆之不顺者又不可升附
则必须逐代施行位置营建而后可而其地又拘于
中门之内太祖庙之左右创造烦扰非所以宁神明
对偶偏枯又无以耸观视似反不如汉代之每帝建
庙各在一所东都以来之同堂异室共为一庙之混
成也愚故曰七庙之制诸儒皆能言之而历代俱不
能如其制而建造者以昭穆之位太拘故也
  兄弟入庙议
时宗庙始建旧仪多阙或以惠怀二帝应各为世则
颍川世数过七宜在迭毁事下太常贺循议以为礼
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以承代为世殷之盘庚不序阳
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继之着
义也惠帝无后怀帝承统弟不后兄则怀帝自上继
世祖不继惠帝当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议者以圣
德冲远未便改旧诸如此礼通所未论是以惠帝尚
在太庙而怀帝复入数则盈八盈八之理由惠帝不
出非上祖宜迁也下世既升上世乃迁迁毁对代不
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二世者也惠怀二帝
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世而上毁为一世今以
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
世再迁祖位横析求之古义未见此例惠帝宜出尚
未轻论况可轻毁一祖而无义例乎颍川既无可毁
之理则见神之数居然自八此盖有由而然非谓数
之常也既有八神则不得不于七室之外权安一位
也至尊于惠怀俱是兄弟自上后世祖不继二帝则
二帝之神行应别出不为庙中恒有八室也又武帝
初成太庙时正神止七而杨元后之神亦权立一室
永熙元年告世祖谥于太庙八室此是苟有八神不
拘于七之旧例也又议者以景帝俱已在庙则惠怀
一例景帝盛德元功王基之本义着祖宗百世不毁
故所以特在本庙且亦世代尚近数得相容安神而
已无逼上祖如王氏昭穆既满终应别庙也以今方
之既轻重义异又七庙七世之亲昭穆父子位也若
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世数不足何取
于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然后成七哉今七庙之义
出于王氏从祢以上至于高祖亲庙四世高祖以上
复有五世六世无服之祖故为三昭三穆并太祖而
七也故世祖定郊庙礼京兆颍川曾高之亲豫章五
世征西六世以应此义今至尊继统亦宜有五六世
之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今既云豫章先
毁又当重毁颍川此为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
复高祖以上二世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
其二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
之意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时尚书仆射刁协与循
异议竟从循议焉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辄依经
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为兄后议
刘敞曰礼天子之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诸侯二
昭二穆与太祖而五所谓昭者父道也所谓穆者子
道也天子诸侯未必皆身有子故或取于兄弟之子
以为嗣亲同则取其贤者贤同则取其长者长同则
卜其吉者非兄弟之子则弗取故不以诸兄为嗣兄
亦尊也不以诸弟为嗣弟己之伦也此古者七庙五
庙之序所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害也至乎后世
国家多事或传之诸兄或传之诸弟盖有不得已焉
则礼散久矣然既已受国家天下则所传者虽非子
亦犹子道也传之者虽非其父亦犹父之道也以天
下国家为重矣春秋僖公实闵公之兄闵公遭s僖
不书即位明臣子一体也公孙婴齐卒春秋谓之仲
婴齐以谓为人后者为之子当不从子例不得复顾
兄弟之亲称公孙也春秋之义有常有变夫取后者
不得取兄弟此常也既已不可及取兄弟矣则正其
礼使从子例此变也故僖公以兄继弟春秋谓之子
婴齐以弟继兄春秋亦谓之子所谓常用于常变用
于变者也以其子名则僖公不得不以闵公为昭归
父不得不以婴齐为穆既正其昭穆则迭毁之次不
得不以一代一也而儒者或疑礼无后兄弟之文遂
以春秋书仲婴齐为不与子为父孙非也子为父孙
诚非礼之正有不得已者春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