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弃奇
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未
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D哭之恸曰吾愧不能死知
己至于事师之勤劬敢以生死为间即走许汝间相
地卜兆授其子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
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

晁补之传补之字□咎济州巨野人聪敏强记u解
事即善属文十七岁从父官杭州y钱唐山川风物
之丽着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
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辨隽伟绝人远甚
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
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澧
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初为太学正李
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黄庭坚传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苏轼尝见其诗
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
声名始震
秦观传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
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
己意合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
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
文彦博传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裔
元佑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
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
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
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
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
吕公着传公着始与王安石善安石兄事之安石博
辩骋辞人莫敢与抗公着独以精识约言服之安石
尝曰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所谓使
人之意消者于晦叔见之又谓人曰晦叔为相吾辈
可以言仕矣后安石得志意其必助己而数用公议
列其过失以故交情不终于讲说尢精语约而理尽
司马光曰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为烦其为名流所
敬如此
鲜于甏昕桃饩术着诗传易断为范镇孙甫推
许孙复与论春秋谓今学者不能如之作诗平淡渊
粹尤长于楚辞苏轼读九诵谓近屈原宋玉自以为
不可及也
欧阳修传修子发字伯和少好学师事安定胡瑗得
古乐锺律之说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
书契来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
究以父恩补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出身累迁殿中丞
卒年四十六苏轼哭之以谓发得文忠公之学汉伯
喈晋茂先之流也
陈师道传师道为文精深雅奥常铭黄楼曾子固谓
如秦石
孙永传永历官工部尚书元佑元年迁吏部又属疾
改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永外和内劲
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
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雠范
纯仁苏颂皆称之为国器
宗室传子F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
阁待制子F幼警悟苏辙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
曰此公家千里驹也
王存传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
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
王存乎
行营杂录上一日与近臣论人才因曰轼方古人孰
比近臣曰颇似李白上曰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
学累有意复用而言者力沮之
曲洧旧闻东坡尝语子过曰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
问为当世第一无能优劣二人者少游下笔精悍心
所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然而气韵雄拔
□通秀朗当推文潜二人皆辱与予游同升而并黜
有自雷州来者递至少游所惠诗书累幅近居蛮裔
得此如在齐闻韶也女可记之勿忘吾言
栾城遗言公常云在朝所见朝廷遗老数人而已如
欧阳公永叔张公安道皆一世伟人苏子容刘贡父
博学强识亦可以名世予幸获与之周旋听其诵说
其于天下事古今得失折衷典据甚多
宋史胡安国传安国字康侯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
的志于康济时艰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
于其身虽数以罪去其爱君忧国之心远而弥笃每
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视天
下万物无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
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
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
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
与游者游酢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良佐尝语人
曰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
者也
张耒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
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
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淡有
一唱三叹之声
苏辙传辙族孙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
属文轼谪居海上数以书往来轼喜其为学有功辙
亦爱奖之黄庭坚见而奇之曰此苏氏之秀也
胡交修传交修字己常州晋陵人登崇宁二年进
士第授泰州推官试词学兼茂科给事中翟汝文同
知贡举得其文曰非吾所能及也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