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之,每尺各自为衰。

  〔按:此术五尺有四间者,有四差也。今本末相减,余即四差之凡数也。以四约之,即得每尺之差。以差数减本重,余即次尺之重也。为术所置,如是而已。

  今此率以四为母,故令母乘本为衰,通其率也。亦可置末重,以四间乘之,为上第一衰。以差重率加之,为次下衰也。〕

  副置下第一衰,以为法。以本重四斤遍乘列衰,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斤。

  〔以下第一衰为法,以本重乘其分母之数,而又反此率乘本重,为实。一乘一除,势无损益,故惟本存焉。众衰相推为率,则其余可知也。亦可副置末衰为法,而以末重二斤乘列衰为实。此虽迂回,然是其旧。故就新而言之也。〕

  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答曰:甲得一钱六分钱之二。乙得一钱六分钱之一。丙得一钱。丁得六分钱之五。戊得六分钱之四。

  术曰:置钱,锥行衰。

  〔按:此术“锥行”者,谓如立锥: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各均,为一列者也。〕

  并上二人为九,并下三人为六。六少于九,三。

  〔数不得等,但以五、四、三、二、一为率也。〕

  以三均加焉,副并为法。以所分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此问者,令上二人与下三人等,上、下部差一人,其差三。均加上部,则得二三;均加下部,则得三三。下部犹差一人,差得三,以通于本率,即上、下部等也。于今有术,副并为所有率,未并者各为所求率,五钱为所有数,而今有之,即得等耳。假令七人分七钱,欲令上二人与下五人等,则上、下部差三人。

  并上部为十三,下部为十五。下多上少,下不足减上。当以上、下部列差而后均减,乃合所问耳。此可仿下术:令上二人分二钱半为上率,令下三人分二钱半为下率。上、下二率以少减多,余为实。置二人、三人,各半之,减五人,余为法。

  实如法得一钱,即衰相去也。下衰率六分之五者,丁所得钱数也。〕

  今有竹九节,下三节容四升,上四节容三升。问中间二节欲均容,各多少?答曰:下初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二十九。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二十二。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一十五。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八。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一。次六十六分升之六十。次六十六分升之五十三。次六十六分升之四十六。次六十六分升之三十九。

  术曰:以下三节分四升为下率,以上四节分三升为上率。

  〔此二率者,各其平率也。〕

  上、下率以少减多,余为实。

  〔按:此上、下节各分所容为率者,各其平率。上、下以少减多者,余为中间五节半之凡差,故以为实也。〕

  置四节、三节,各半之,以减九节,余为法。实如法得一升。即衰相去也。

  〔按此术法者,上下节所容已定之节,中间相去节数也;实者,中间五节半之凡差也。故实如法而一,则每节之差也。〕

  下率一升少半升者,下第二节容也。

  〔一升少半升者,下三节通分四升之平率。平率即为中分节之容也。〕

  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答曰:三日十六分日之十五。

  术曰:并日数为法,日数相乘为实,实如法得一日。

  〔按:此术置凫七日一至,雁九日一至。齐其至,同其日,定六十三日凫九至,雁七至。今凫、雁俱起而问相逢者,是为共至。并齐以除同,即得相逢日。

  故“并日数为法”者,并齐之意;“日数相乘为实”者,犹以同为实也。一曰:凫飞日行七分至之一,雁飞日行九分至之一。齐而同之,凫飞定日行六十三分至之九,雁飞定日行六十三分至之七。是为南北海相去六十三分,凫日行九分,雁日行七分也。并凫、雁一日所行,以除南北相去,而得相逢日也。〕

  今有甲发长安,五日至齐;乙发齐,七日至长安。今乙发已先二日,甲乃发长安,问几何日相逢?答曰:二日十二分日之一。

  术曰:并五日、七日,以为法。

  〔按:此术“并五日、七日为法”者,犹并齐为法。置甲五日一至,乙七日一至。齐而同之,定三十五日甲七至,乙五至。并之为十二至者,用三十五日也。

  谓甲、乙与发之率耳。然则日化为至,当除日,故以为法也。〕

  以乙先发二日减七日,〔“减七日”者,言甲、乙俱发,今以发为始发之端,于本道里则余分也。〕

  也。

  余,以乘甲日数为实。

  〔七者,长安去齐之率也;五者,后发相去之率也。今问后发,故舍七用五。

  以乘甲五日,为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