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慈與如來中道法身之樂名無緣慈是則次第拔苦與樂雖緣如來非同體無緣故是思議今觀九界即是佛界觀如來界不失九界榮枯雙照即大涅槃真寶之聚準此法緣但得小果今從究竟畢至佛道故云得佛。
  【科】六明受三自歸拜十善戒者。
  【科】以諸道俗有識之徒皆須歸依三寶請求加護所得功德無有限量七眾約戒前已受歸不妨重受重感無作善惡既爾戒亦通之若未受戒止得但受飜邪三歸日別六時隨時便受顯歸三寶自誓不迴。
  三歸十善別釋三歸中初科初四句明須受諸道俗者收七眾也言有識者傍攝四生以五趣中皆容得法所下二句示功益七眾下示重受義約文據義則含多相如下文云日別六時隨時便受者此約時時別受以明重也即此文云七眾約戒前已受歸不妨重受重感無作此約歸戒次第重受重發以明重也又壇經云戒有九品下為上因此約增下劣為上勝以明重也然此之法廣在聖言有人欲廢述祖訓也善下引例作善感業重作重生作惡招報重作重受例今無作其理昭然若下顯任機六時隨受重義彌顯立志克期故云自誓。
  【科】其受法云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心生口言一心向佛如上三說名得歸法)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如此三說自誓受訖)。
  【科】如善生經云若人受三自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歸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
  【科】又挍量功德經云四有州中滿二乘果有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歸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惟三寶勝故若起謗毀獲罪無邊以善惡例同故耆域調達同出佛血以心有善惡致使劫壽獲於苦樂。
  引證中次文初舉喻四有洲即四天下不下合法以顯勝用若下善惡類明耆域等事見護法篇。
  【科】又雜含經云與須達交者令受三歸終生天上有懷妊者為其胎子受三自歸生已復受後有知見復教三歸設有奴婢客人懷妊生子亦如是教若買奴婢受三歸及以五戒然後買之不能不買乃至乞貸舉息要受三歸然後與之若有施三寶物者從世尊聞稱名呪願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來有無上知見審知方便皆得生天。
  雜含中須達梵語此云給孤獨亦名善施由此長者內懷淨信外護三寶凡與交遊親知借貸奴婢孕女悉教受歸若有下此亦須達勸人之語佛下明佛記長者所言不謬。
  【科】故處胎經云佛告彌勒偈曰汝所三會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我五戒者次是三歸人九十二億者一稱南無佛餘廣如正念經受歸果報生天樂相。
  【科】次明受十善法者謂身三口四意三善行此之十業戒善之宗。
  十善標中大聖輪王有所制約無過三毒及與七支大小二乘禁戒所制亦不出此故云戒善之宗。
  【科】今多依相罕有受者比有愚夫不肯受之云不作惡即名為善今謂不然先須願祈不造眾惡依願起行有可承準若不預作輙然起善內無軌轄後遇罪緣便造不止由先無願故造眾惡大聖知機故令受善若謂我不作惡使是善者汝不作善亦應是惡如是牛馬驢騾亦不殺生豈是善耶此乃心在無記無罪福業故須起念專至深重方成業道。
  正明中初科初斥不受仍示彼見今謂下顯須受初示意大下顯出聖心知非臆說若下反責愚迷即端栱止持也將惡例善兩各不成如下引畜例明此下不受無報故下奪歸須受。
  【科】故未曾有經云下品十善謂一念頃中品十善謂一食頃上品十善謂旦至午於此時中心念十善止於十惡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兜率天又上生經云我滅度後四眾八部欲生第四天當於一日至第七日繫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佛前隨念往生言七日者且從近說尚感彼天何況一生而不尅獲。
  引問顯功中初未曾有善分三品文相可知野干應作豻經音義云其形如狗七日念善亦得生天問畜獸愚癡安能念善言下點釋經中七日之語。
  【科】問曰天上勝報不可思議如何七日便感大福答善因雖微獲果甚大如小火所起能燒大山一善乃微能破大惡又一念邪見誹謗大乘時雖極短長劫受苦因果道理業不思議不可以凡情臆度。
  問答中將因質果其問可知以惡例善其答可曉。
  【科】次明受法有師從受無師自誓如上三歸三自歸已口自發言我某甲盡形壽於一切眾生起慈仁意不起殺心如後九善例此而不復繁文。
  受法中先示歸結者出受體也口下示相唯舉不殺餘九準知。
  【科】七明發菩提心者。
  【科】菩提云覺自覺覺他故名佛也。
  第七釋中初科初句翻名自下釋義覺有三義今文唯二佛之一字即覺滿也。
  【科】行者既在佛法即佛種子須發覺求作意觀度此乃趣佛果之津梁成萬行之根本如空之含萬像若海之納百川若不先建此心起行則便迷沒。
  敘意顯德中初敘意佛種子者紹聖裔故既為佛種須發佛心佛即覺也此下顯德能度彼岸故如津梁能生萬行故為根本廣大含攝喻之空海苦下示不發之失建即立也。
  【科】是菩提者其相如何今欲發心有理有行在緣乃二於義則通不爾真俗兩乖非正法義。
  正明行相中初科初二句推覈今下釋顯其相有二即理行也在下會通以理則契心行須對事以心融事事必由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