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40-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芝园遗编-宋-道询-第19页

)。第八.汝非殺阿羅漢否(答。無)。第九.汝非破僧否(答。無。謂立邪三寶。破佛正法。令僧異見。不得道益)。第十.汝非惡心出佛身血否(答。無。上二難。佛世則有。末代所無)。第十一.汝非天子.阿修羅子。名為非人。變為人形。而來受戒否(答。無)。第十二.汝非諸龍畜等能變化者。變為人形。而來受戒否(答。無)。第十三.汝今身中不帶佩男女二形否(答。無。謂身挾二根。僧尼不攝故)。
  上是十三難。次問十六遮(衣鉢.父母各二。并五病。成十六。今合為十)。
  汝今名誰(稱己名云。某甲)。和尚名誰(稱壇上和尚兩字名云。某甲)。年滿二十否(答云。已滿)。衣鉢具足否(答云。具足)。父母聽汝否(父母存。則答云。聽。父母亡。則答云。無父母)。汝不負債否(答。無。準鈔縱有。亦不遮受)。汝非他賤人。佛不許度。不是奴否(答。無)。汝非官人否(答。無)。汝是丈夫否(答云。是。謂年二十。能耐寒.熱.飢.渴.風.雨.毒蟲.能忍惡言.能一食.持戒等。是丈夫相)。丈夫有如是病。一癩。二癰疽。三白癩。四乾痟。五顛狂。汝無如此諸病否(答。無。鈔云。上四應得。狂中若全不覺好惡。不得)。
  近見新受戒人。下壇已後多不誦戒。既迷戒相。遂多毀犯。若準諸律。五夏不誦。盡形不離依止。五百問云。十夏不誦。飲水食飯.坐臥床席。日日犯盜。故知為僧不可不誦。縱無音曲。但須直誦。縱不陞座。亦常受持。佛言。我不滅度。半月一來。又云。若我在世。無異此也。願遵聖制。無怠奉持。
建明州開元寺戒壇誓文
釋迦遺法。比丘(元照)恭於娑婆世界南瞻部州大宋國明州開元寺。建築戒壇。敬造護法神王。立於壇上。我聞神王有大弘誓。於末法中。護持塔像。住持佛法。利樂群生。我今建此壇場。直欲報答佛恩。令戒律興隆.三寶住世。仰願同軫威神。常來擁護。若有毀戒作惡之人。為求名利。妄居師首。秉實聖法。誤彼來蒙。即請驅逐令退。勿使登壇。或將腥酒觸汙此處。即時誅罸令知畏敬。將有水.火.風.劫盜等難。願同力捍護。不令毀壞。且使此壇在世久固。令無量人登上受戒。發大道心。行菩提行。展轉授受。佛種不斷。盡未來際興佛事。
  紹聖五年二月十五日 沙門(元照)謹誓
鄭丞相跋
佛.人.我。一性也。戒.定.慧。一法也。因法入性。三無差別。萬法錯陳。戒為樞戶。是故佛祖由此門入。一切眾生能持戒心.履戒行。漸次成就。不失本心。不墮惡道。由此精進。定慧現前。三明六通。何遠之有。鈍根劣想。始勤終懈。中道而盡。與不戒同。此末法之世。所以。大善知識以戒為大寶珠。一切眾生以戒為菩薩道。簡而易見。要而易守。不斷佛種。入佛知見者。其唯戒乎。今觀照律師作大誓願。建立戒壇。其言深切。其意勤懇。示後學。勸來世者至矣。四明號為佛國而照公之真蹟具存。可寶也已。湖心龍律師得之以示余。因書此紙以歸之。
  嘉熈己亥季秋 初吉安脫居士鄭(清之)。
誡沙彌辦衣鉢文
戒從心發。法假緣成。律制沙彌須辦三衣一鉢。資緣既備。戒品方生。問難之時。須當審實。羯磨詞內。牒以告僧。近世浮訛。卛多慢易。或從他借得。或臨時稅來。欺誑聖賢。妄云己有。且比試者極受難苦。進納者稍廢資財。及至受緣。反同兒戱。非唯慢律.慢法。實乃帶禍招殃。律制作法不成。定是一生無戒。虗消信施。濫在福田。四事難消。三途定入。喪佛門入道之本。虧國家祝度之恩。在理既乖。為過非小。今遍行告示。仰各知委。宜準律科。早須營辦。
芝苑遺編卷之中
  芝苑遺編卷之下
六世法孫 道詢 集
為判府蔣樞密開講要義(請簡.謝詩附)
之奇頓首。即日想惟戒體安隱。為大導師。幸甚。幸甚之奇旬休。欲携蒙。詣講席。願聞略講戒律大意。并佛法名。以滌家悋。敢輙先稟聞。幸希道炤之奇頓首。
  判府樞密三月初十日。與令嗣提宮寺丞壻發勾陳奉議同羣夫人。俱預法筵。焚香拜請。講曰。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欲令眾生入佛智慧。是以種種方便。為一切眾生作成佛之由也。經云。凡有心者。皆當作佛。所以。常不輕菩薩每將十三字教化於人。但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於是八十年在世。五十餘年說法。其意無他。只欲教化眾生作佛耳。如來於十二年中。但說略教一偈。云。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善護口言。即口業也。淨志意。即心業也。莫作諸惡。即身業也。三業道淨。即是佛行也。大仙.金仙皆召於佛。世間神仙皆小仙也。即此謂之教授木叉。但由眾生無始結惑。三障所纏。過境而動。而妙清淨體。墮生死海中。故華嚴座上現千尺盧舍那。身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一一葉中。釋迦化佛。皆來聽誦佛戒。初結波羅提木叉。即梵網經菩薩戒也。梵語盧舍那。此云淨滿。即報身佛也。是中十重戒。謂波羅夷。四十八條。謂輕垢罪。大抵止人為惡。有人懼以戒禁。多不敢受。經云。若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