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34页

莫故。
  【記】割愛者。難捨能捨也。謂愛見為本。最難斷除。是故言割。辭親者。拜別也。律中父母聽允。方許出家。適者。專主也。莫者。不肯也。謂既受戒已。又不可去專主俗緣經理世事。此恐身雖出家。心不染道。應當絕塵離俗。世染情忘。無冤無親。平等一化。為世福田。是為第三種淨德。
  四者。委棄身命。遵崇道故。
  【記】委棄者。捨置義。人之最重。莫過身命。遵者。勤也。崇者。修也。今為勤修聖道。而捨置此身。表求法之心至極也。故法華經云。為求無上道。捨所愛之身。然世間最苦。皆因有身。莫要愛戀此身。令一生空過。道業無成。既出家已。應當勤求佛道。為世福田。是為第四種淨德。
  五者。志求大乘。為度人故。
  【記】心之所向曰志。大乘者。佛乘也。化導一切曰度。謂既發向上之心。當行向上之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智悲雙運。為世福田。是為第五種淨德。故律云。毀形守志節。割愛辭所親。出家弘聖道。誓度一切人。緇門警訓云。此之五德。出家大要。五眾齊奉。不惟小眾。終身行之。即大比丘。亦須時時龜鏡。為良為美。無旱無衰。供之得福。難為喻矣。
  僧祗律云。應為沙彌說十數。一者。一切眾生。皆依飲食。
  【記】一切眾生者。指九法界而言。即等覺菩薩。生相無明未盡。猶眾生所攝。皆依飲食者。謂欲資益諸根長養善法故。然有聖凡之別。無漏名聖。有漏名凡。聖食者。謂禪悅。及法喜也。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皆所依故。凡食者。謂叚。觸。思。識也。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皆所依故。若約三界分別者。欲界具四。叚食為主。色界有三。觸食為主。下三無色。思食為主。非非想處。識食為主。故云。一切眾生。皆依飲食也。廣如婆沙論明。宣祖云。數中各有對治。顯正之義。此中對治義者。如大涅槃經云。觀一切眾生。為飲食故。身心受苦。我當云何。於是食中。而生貪著。若貪此食。增長生死。當修食不淨觀。以為對治。顯正義者。我今修道。為令厭離四種凡食。成就二種聖食故。
  二者。名色。
  【記】名者。受。想。行。識也。即是見分。色者。根。身。器。界也。即是相分。以名為心。以色為境。名色收歸一切法也。故智度論云。一切諸法中。但有名與色。更無有一法。出於名色者。故云名色也。對治義者。一切眾生。見有種種法故。計我我所。而生妄執。如來為說惟有名色二法故。顯正義者。為欲令知名色皆空。得第一義中。離名絕相故。
  三者。知三受。
  【記】受者。領納義。一苦受。領納違情境而生故。二樂受。領納順情境而生故。三不苦不樂受。領納中庸境而生故。復有內外之別。意根名內受。五根名外受。六根名內外受。各有三種。當知觀受是苦。故云知三受也。對治義者。眾生於三界苦中。妄生樂想如來為說三受皆是苦也。顯正義者。不受諸受。名為正受故。
  四者。四諦。
  【記】諦者。審實也。謂審實苦。集。滅。道。四法。一一不虗。故名為諦。一。苦諦。苦即逼迫義。有三苦。八苦。總而言之。不出三界生死。聲聞人諦審生死實苦。故名苦諦。二。集諦。集。即招感義。聲聞人諦審煩惱惑業。實能招集生死之苦。故名集諦。三。滅諦。滅。即寂滅。聲聞人既厭生死之苦。諦審涅槃。實為寂滅之樂。故名滅諦。四。道諦。道。即能通義。聲聞人諦審戒定慧道。實能通至涅槃。故名道諦。前二諦。是世間因果。苦是果。集是因。後二諦。是出世間因果。滅是果道是因。先言果而後言因者。令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故云四諦也。對治義者。苦集為所治。道滅為能治也。顯正義者。見四真諦。免流轉三界故。
  五者。五陰。
  【記】陰者。葢覆義。亦名為蘊。蘊者。積聚義。即我。人。身。心。之異名也。開名為四。對色為五。一色蘊。質礙義。二受蘊。領納義。三想蘊。思念義。四行蘊。不住義。五識蘊。了別義。然此五法。本無實體。眾生妄執有我。所以如來為說皆空。故云五陰也。對治義者。為迷心重者。故說五陰。顯正義者。令破五蘊。證得五分法身故。
  六者。六入。
  【記】入者。趣入義。六根為六識所依。能入於塵。故經云。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為生死根本。佛言。根塵一一捨去。則三界無所繫縛矣。涅槃經中。稱此六根。名為六賊。以能刼奪善法。故云六入也。對治義者。為迷色重者。故說六入。顯正義者。令根境解脫。證妙常故。
  七者。七覺意。
  【記】七覺意者分別。道用之法也。亦名覺支。亦名覺分。謂此七法之意。各有支派分齊不亂故。法界次第云。無學實覺。七事能到。覺者。察也。謂覺察所修之法。是真是偽故。其擇法。精進。喜。三覺意屬慧。除。捨。定。三覺意屬定。念覺意兼屬定慧兩種。若心昏沉。念用擇法精進喜起之。若心浮動。念用除覺。除身口之粗。以捨覺。捨於觀智。以定心入禪。令不浮動是名念覺意。故云七覺意也。對治義者。令離沉掉故。為說七覺意。顯正義者。令修七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