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27页

故云具足圓滿。
  取楊枝
  【記】手捉曰取。楊枝者。梳齒之木也。白玉蟾記云。太微空中。箕宿之精。化而為柳。垂垂。裊裊。於淡雲疎雨之間。古之所隱於柳者。葢欲彰其溫柔謙遜之志也。寄歸傳云。梵語憚哆家瑟詫。憚哆。譯之為齒。家瑟詫。即是其木。豈容不識齒木。名作楊枝。西國柳樹全稀。譯者輙傳斯號。佛齒木樹。實非楊枝。那爛陀寺。目自親覩。其齒木大如小指。大木破用。小條截為。近山莊者。則柞條。葛蔓為先。處平疇者。乃楮。桃。槐。柳。隨意。預收傋擬。無令闕少。三千威儀云。用楊柳有三事。一者斷當如度。二者破當如法。三者嚼頭不得過三分。言斷當如度者。齒木有三種。長者十二指。短者六指。二內名中。
  集。律中名曰齒木。楊有四種。皆可梳齒也。一。白楊。葉圓。二。青楊。葉長。三。赤楊。霜降葉赤。四。黃楊。木性堅緻難長。今咸以柳條當楊枝。柳條垂下。乃小楊也。若無柳處。將何梳齒。須知一切木皆可梳齒。皆名齒木。但取性和。有苦味者。嚼之。不獨為柳木一種也。
  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
  唵。薩吧嚩述答。薩哩吧。答哩嘛。薩吧嚩述怛[口*夯]。唵。嚂莎訶(後淨法界呪持二十一遍)
  【記】手執楊枝者。謂食罷之時。當去穢以究佛法也。菩薩百無所思。一切天人。覓其起處不得。忽然機境相逢。乃見入事入理之無窮。是故菩薩纔舉楊枝。便願一切眾生。於禮拜。持誦。觀心。閱教。皆得悟入妙法。究竟妙法無他。直願一切眾生。清淨而已。以今生持戒清淨為因。則當來究竟清淨為果。葢楊枝質性溫柔。滋味清涼。故取其義為喻也。故華嚴疏云。楊枝五利。是曰俗法。
  嚼楊枝
  【記】嚼者。咀噬也。謂手握楊枝。以齒碎齧也。法苑云。垂楊細柳。綠幹新條。去熱則口發幽蘭。淨齒則氣含優鉢。
  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
  唵。阿暮伽。彌摩隸。爾嚩迦囉。僧輸馱你。鉢頭摩。俱摩囉。爾嚩僧輸馱耶。陀囉陀囉。素彌麼[口*((禾*ㄉ)/牛)]莎嚩訶(呪持三遍)
  【記】嚼楊枝時者。謂受食已。即當梳齒。不得延挨過也。律云。餘津若在。即不成齋。誦經。聽法。受禮。禮他。並皆得罪。謂淨穢相參故。其楊枝味苦澀。嚼之則有益身心。菩薩為願一切眾生。調伏煩惱。更無別事。惟示堅忍之法。除其煩惱。亦如飲楊枝苦味。而消除煩熱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者。謂真如心體。本自清淨。但為無明所蔽。妙淨明心。不能得顯。今用戒力以調伏之。則淨明獨露。其諸煩惱惑業自消。喻如楊枝噬斷。而永不復續矣。
  集。凡嚼楊枝時。須令涎盡。然後以水漱之。不得含水同梳。其嚼楊枝。有五種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風。四。除熱。五。除痰癊。若用殘者。當棄屏處。不得擲大眾行坐之所。
  漱口
  【記】潄者。以水潄滌口中膩滑令淨。以便說法禮敬。無礙于事理也。
  漱口連心淨。吻水百花香。三業恒清淨。同佛往西方。
  唵。[噉/心]。唵。罕莎訶(三遍)
  【記】漱口連心淨者。謂食時菜甲遺于脥間。久之作氣。故食畢嚼齒木已。必須漱口。滌其渣滓。令淨盡無遺。以事推理。匪止口淨。亦兼心淨矣。吻。猶含也。百花香者。乃表因果齊彰也。此言當含水于口內。百花香噴於口外。正喻持戒堅真。心體清淨。則戒香自當馥郁也。三業恒清淨。同佛往西方者。謂身語意業既然清淨。則兩乘戒體自圓。淨戒為因。淨土為果。便同諸佛。無二無別。西方極樂。彈指可超。三界自不漏落矣。
  出錫杖
  【記】出者。謂從內取出行持也。錫者。八義彰名。謂能輕煩惱。明佛法。出三界而不迴。悟正法而頓醒。斷我慢。疏三毒。採取戒定慧寶。成就無上菩提。故名為錫。杖者。扶也。依也。謂依杖行持。能扶我出離三界故。四鈷十二環。是釋迦牟尼佛杖。兩鈷十二環。是迦葉佛杖。又大小兩乘。用各不同。制亦是別也。
  集。梵語隙棄羅。此云錫杖。乃三世諸佛所持。以彰智行功德。淨除煩惱業障。比丘每日早食竟。齒木已。須禮佛出杖。若有白衣。及沙彌。令彼授與。若無。禮佛三拜。起已。自取持出。向東拭塵。如法作觀其觀行威儀。廣詳錫杖經中。手取杖時。默誦此偈呪。
  執持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唵。那[口*栗][口*替]。那[口*栗][口*替]。那栗吒鉢底。那[口*栗]帝。娜夜鉢儜吽癸吒(三遍)
  【記】執持者。手舉也。有其二義。一執。為行道之儀。二振。以乞食故舉。所以發相似之願。無依之道。是真道也。向無餘法。真涅槃也。故經云。如是杖者。乃聖人之標幟。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建念義之志。具斯四義。故名錫杖。良以法依心建。教對機談。沙門之法。解空得道。執持錫杖。醒悟世間一切眾生。故當先發願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者。即事明理。就實開權。是以建大法幢。開闡人天正路。關閉諸惡道門。令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