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鬼神。槩而施之曰眾。我今施汝供者。謂正當比丘受食。未曾噉嚼之時。以此清淨妙供。施與彼故。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者。鬼神以觸為食。謂諸鬼神等。各散十方。而此呪食。能徧十方。令鬼神共觸氣分。以表佛慈平等。皆得平等法味也 感通傳云。昔南山大師住世化導。不飡人間飲饌二十餘年。常受天供。一日師問天人曰。貧道修行何德。敢勞尊天送供。天人答曰。我師曾為沙彌時。每於出食。施諸有情。我等咸霑法食之味。皆令得脫苦趣。遂感天身。是故常感大師法乳之恩。濟度我等。今來酧報。斯乃宣祖道德之所致耳。由是觀之。學道之人。凡所作一切行。皆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同成覺道。斯乃菩薩行。其功德。不可思議也。侍者送食回。侯維那唱僧跋。鳴磬一聲。方歸本位。
僧跋
【記】僧跋者。即等供之唱法也。梵摩難國王經云。梵摩難王太子。名均鄰儒。出家。得道。王時不知。每往供養。異於眾僧。佛知王用恩愛。故告言。一切眾生。皆我親屬。夫欲施者。皆當平等。不問大小。佛勅阿難臨飯唱僧跋。令眾僧飯皆平等。寄歸傳云。三鉢羅佉多。此云善至。或是密語。能除毒故。義如後釋。
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磬聲各正念。
【記】佛制者。猶奉王勅也。十誦序云。尸利仇多。疑佛有一切智。乃計毒食。舍內作大火坑。令無烟焰。以沙覆上。敷不織床。自言。若佛有智。當不赴請。佛以應度。默允。乃語阿難。令諸比丘莫先行。如來領諸比丘入於彼舍。火坑中化生蓮花。佛與比丘。皆行花上。其不織床。皆成完床。尸利感化。白佛。此食雜不堪供。佛言。但施。食之無病。佛告阿難宣令。未唱呪願。不得先食。唱已。食皆甘美。佛還作法。從今未唱呪願。不得食也。食存五觀。詳著下文。散心雜話乃至各正念者。此述佛告阿難宣令之意。以警比丘。常修正觀。乃可受食。若不修觀散心雜話而食者。則信施難消也。古云。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若還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難消二字。甚于尸利仇多毒藥也。是故叢林。至今遵佛遺敕。將受食時。擊磬宣偈。令諸比丘於聲中各存正念。正念者。如理而念。名為正念。即念慧也。謂沉掉有無等。不動。謂不動正念也。梵網經云。寧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信心檀越百味飲食。五燈云。提婆尊者得法後。至迦毗羅國。有長者名梵摩淨德。一日園樹生耳如菌。味甚甘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睺羅多取食。取已隨長。餘親屬皆不能見。祖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長者問其故。祖曰。汝曾供一比丘否。然此比丘。道眼未明。虗霑信施。故報為木菌。惟汝與子。精勤供養。故得享之。又問長者年多少。曰七十九。祖說偈曰。學道不通理。轉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樹不生耳。後如其記。
集。律中佛制。眾僧受食。唱僧跋者。因外道請佛及僧。密下毒藥於食中。故令諸比丘。一齊唱云。三跋羅伽多。所有毒藥。皆變為上妙美味。眾食安樂。免其毒害。言僧跋者。僧。即受食之僧眾。跋。即所唱之秘呪也。梵語三跋羅伽多。此云等供。謂眾僧食皆平等故。又云善至。謂供具善成。食時復至故。今此方唱五觀。令眾一心受食。而為僧跋者。一則無有外道毒害故。二則令人慚愧受食故。是以雖非正制。東夏通行。
舉鉢
【記】既聞唱警策文。及磬聲已。即當以左手持鉢。右手扶緣。一舉。默持此偈呪。
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吽癸吒(三遍。捧鉢當胸受食)
【記】執持者。手捧也。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色量三。與法相應。名為應器。體。雖許泥鐵。惟重於瓦。善見律云。三乘聖人。皆執持瓦鉢。乞食資生。以四海為家。故名比丘。色。惟聽熏作鳩鴿項色。不許青黃綠白。及彩畵雜色故。量。則雖有上中下三等。佛制令隨身分量故。三者之中。有不如法。便非應器也。執持應器。必誦呪偈。回向眾生。即體是法。本來成就故。成就法器一句。而空假中備矣。乃至制度之法。三匙五觀之意。皆出於應量。則諸法無不具足也。四分受戒犍度云。世尊昔日於菩提樹下。初成佛時。有二賈客。將蜜麨奉佛。世尊作是念。過去諸佛。以鉢受食。是時四大天王。各以石鉢。疾獻世尊。如來復作念云。若于一人邊受者。餘則有恨。我今四鉢總受。次第相重。安左掌中。以右手按下。佛神力故。合成一鉢。故云成就法器。受天人供也。故律中不聽比丘畜石鉢。若畜犯偷蘭遮。若不知如是應量之法。即滴水難消。況天人供耶。一正受食時。應具威儀。僧祗律云。比丘受食。當如雪山象王食法。食入口已。以鼻作後口分齊。前食咽已。續內後團。不得大。不得小。當可口食。上座當徐徐食。不得速食竟住看。令年少比丘。狼狽食不飽。若麨團大。當手中分令可口。餅亦如是。受食時。不得令一粒落地。若食薄粥羹飲。不得噏使作聲。當徐徐咽。根本律云。不彈舌食。不[口*尃][口*集]食。不訶氣食。不吹氣食。不得振手食。廣如律中。
三匙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