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明上品發心。沙彌篇。說出家學本。篇聚所引勝鬘智論。並以毗尼即摩訶衍。羯磨疏中。圓教出體。即同三聚。終歸大乘。域心於處。何得不思致虧發足。如是等文。如何銷釋。致使一家教門。宗骨俱喪。後賢有識。深須鏡諸。

  濟緣五門伸圓教義

  三圓教中。先開大意。略為五門。

  初敘教本

  良以眾生。本有清淨真常妙性。由諸妄念。故受輪轉。如來欲令息妄歸真。故於寂場首制心戒。令息妄緣。名為菩薩心地法門。小機昧己力不堪任。而又降迹鹿園。方便提誘。乃於菩薩。戒中。摘取小分。以為五八十具。後既開顯。盡用付之。所以梵網頓制。則具十夷。善戒漸圓但列四重。殺盜已制不復重明。是知如來。唯有一乘圓極妙戒。華嚴直與。鹿園曲示。三世十方莫不皆爾故云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即其意也。

  二釋名者

  前並小教此是大乘。以大決小。不待受大。即圓頓義也。前二偏計空有不均。今悟教權。名殊體一。色與非色。莫不皆然。即圓融義也。前既從權。一期赴物。今此克實究竟顯示。即圓滿義也。具此諸意故名為圓。

  三顯體者

  一切大乘莫不皆以常住佛性。妙理為體。諸佛所證。安住其中眾生所遺。日用不覺。包徧十虗。含育萬有。隨順物宜。種種異說。法界涅槃。中道實相。圓覺般若。真如真空。法性佛性。唯心唯識。佛藏佛母等。故於一法。說種種名。今衣楞伽起信。唯識攝論以明藏識。梵云阿棃耶。或云阿賴耶。此云含藏識。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染淨種子(真諦翻無沒識亦取任持不失之義)。此有二宗。唯識師謂真如隨緣。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即真妄和合識。攝論師謂外塵本無實唯有識。是大菩薩。佛果證行。此即全指真如為真識。此亦如來隨宜異說。後有宗師。第八識外。別立第九清淨真識。今準楞伽。略明三種。經云。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種相。何等為三。謂真識(即是真如)。現識(亦名藏識)分別事識(亦名轉識)。此約真如隨緣不變。不與妄合為真識。不變隨緣。和合現起為現識。譬如明鏡眾色像現。餘之七識。為分別事識。用此三種統收諸說。彼經文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爾不絕。又云。如來藏者。為無始虗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今明此識體本真淨。隨緣妄動積藏業種。名為第八。轉趣諸根為第七(名為傳送亦名染污)。流於心意為第六。徧至五根為五識。所造成業。第七攬歸。第八含藏。成熟來果。果有善惡依正差別。今就已成。差別法中。了無差別。故云唯識。即知十界依正因果。同一識體。未有一法而非識者。楞伽偈云。譬如巨海浪。無有若干相。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今明戒體。造雖在六。起必因八。造已成種還依於八。問。八識之相可得知乎。答。通而為言。法法皆是。別就己身現前陰入。無非識變。始來末去。任持報命。六識依止憶持往事。睡眠魂夢。故習瞥起。皆可知也。

  四出立意

  問。二宗談體自足。何須別立圓教。
  答。兩宗出體。教限各殊。若唯依彼。則辨體不明。若復不依。則宗途紊亂。故準二經。別立一教。窮理盡性。究竟決了。使夫學者修持有托。發趣知歸。為諸有福田。紹眾聖因種。興隆佛法。超越生死。萬劫未聞此生獲遇。除茲一道。更無餘途。若非究。我祖乘。須信投心無地。一生虗度。豈不設哉。嗚呼。

  五示所據

  問。依何教義立此教耶。
  答。下引法華涅槃二經為證。法華開聲聞而作佛。涅槃枎小律呂談常。舍此二經。餘無此義華嚴隔出。方等彈訶是以梵網斥二乘為邪見。學則有違。善戒指小法為方便。不學成犯。二部之異。於此自明。
  問。前二云宗此標教者。
  答。據云三宗理無偏局。然既別標。不無其致。由前兩計。□有宗黨。今此直示大乘圓義。以決前體。故但云教耳。

  ○出家教意
  出家以信智為本

  事鈔(下四)云。然信為道源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來曉此。徒自剃著。內心無道。外儀無法。縱放愚情。還同穢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觸事面牆者。良由自無奉信聖智無因而生。但務養身寧知出要勝業。

  出家元緣(并料簡利鈍出沒之義)

  業疏引華嚴偈云。若有不識出家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捨國財。為之出家求寂靜。五欲所縛不離家。欲令眾生解脫故。示現不樂處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脫。以此文證。眾生無始。纏著家屬。無思解脫。故大士引出於世。此據常沒下凡。隨欲有者。廣如郁伽長者。涅槃經中。家及非家。相比顯過。方起欣厭。得預法門。有大利機。心希拔俗。雖形在俗。性無恒固。不在言限。故淨名言。汝但發心。便是出家便為具足是也。就分四句。既出從道志求解脫。心形俱出也。雖形附道。而心沈世。形出心沒也。如淨名說。心出形沒也。躭滯五